【原文】【今譯】
天命玄鳥,上天命令玄鳥,
降而生商,降臨人間,生為商契,
宅殷土芒芒。定居於遼闊的殷地。
古帝命武湯,當初上天命成湯,
正域彼四方。天下四方要治理。
方命厥後,遍施命令告諸侯,
奄有九有。九域納入商邦畿。
商之先後,商之先君承天意,
受命不殆,承受天意無過失,
在武丁孫子。全靠武丁好後裔。
武丁孫子,武丁是個好後裔,
武王靡不勝。成湯事業他承繼。
龍旂十乘,十輛馬車插龍旗,
大糦是承。裝滿酒菜來獻祭。
邦畿千裏,領土遼闊幾千裏,
維民所止,百姓安居樂無比,
肇域彼四海。開疆拓土到海濱。
四海來假,海內各國有歸意,
來假祁祁,朝覲之人多如蟻,
景員維河。景山周圍大河繞,
殷受命鹹宜,殷商受命最適宜,
百祿是何。承天之福永不易。
《玄鳥》是一首袷祭先祖的頌詩。朱熹《詩集傳》說:“此亦祭祀宗廟之樂,而追敘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也。”詩的開頭三句講述了一個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和《大雅·生民》有些類似:殷人的始祖契,他的母親是有娀氏之女,叫簡狄。簡狄和她的妹娣在春分時節到河邊沐浴,吞吃了一個燕子(玄鳥)遺落的卵,於是懷孕,生下了契。這個契後來就成了殷商的始祖。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屈原《天問》有:“簡狄在台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喜?”《呂氏春秋·音初篇》亦雲:“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諡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王篋。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返。”雖然故事的情節略有差異,但主要的人物和燕子卻沒變。
初民不了解生育的道理,誤認為是某種動物或植物的精靈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於是這個動物或植物,就成了某個民族的始祖。從這個故事裏,我們知道,燕子是殷商人崇拜的圖騰。有意思的是,對鳥類圖騰的崇拜,不僅僅見於《商頌·玄鳥》,《詩經》中有不少詩都以鳥來起興,引起對故國、宗族的懷念,這決不是偶然的現象。如《小雅·小宛》:
【原文】【今譯】
宛彼鳴鳩,小小鳴鳩舞翩躚,
翰飛戾天。展翅高飛上摩天。
我心憂傷,我心傷悲誰知曉,
念昔先人。懷念先人淚漣漣。
明發不寐,整夜輾轉不成眠,
有懷二人。總把父母來思念。
朱熹《詩集傳》雲:“二人,父母也……彼宛然之小鳥,亦翰飛而至於天矣,則我心之憂傷,豈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明發不寐,而有懷父母也。”這是一首懷念父母的詩,而以鳴鳩起興。《小雅·黃鳥》:
【原文】【今譯】
黃鳥黃鳥,黃鳥黃鳥聽我說,
無集於穀,不要停在楮樹上。
無啄我粟。不要再把穀來啄。
此邦之人,這個邦國人不好,
不我肯穀。不肯將我來養活。
言旋言歸,快快回去莫猶疑,
複我邦族。回到故土好好過。
朱熹引述呂祖謙的話,認為此詩“民有失所者,意他國之可居也,及其至彼,則又不若故鄉焉,故思而欲歸”。(同上)這是在異鄉思念父母之邦時,用黃鳥來起興。這種情況在《邶風·燕燕》一詩中表現得也很突出:
【原文】【今譯】
燕燕於飛,燕子雙雙空中飛翔,
差池其羽。參差不齊張開翅膀。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今天出嫁,
遠送於野。送她送到野外路旁。
瞻望弗及,遠望不見她的人影,
泣涕如雨。心中憂傷淚水滂沱。
燕燕於飛,燕子雙雙空中飛翔,
頡之頏之。忽上忽下擺弄翅膀。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今天出嫁,
遠於將之。送她不辭道路漫長。
瞻望弗及,遠望不見她的人影,
佇立以泣。久久站立淚水盈眶。
燕燕於飛,燕子雙雙空中飛翔,
下上其音。穿雲掠地聲聲響亮。
之子於歸,這個姑娘今天出嫁,
遠送於南。送她直到衛國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