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他到了晚年,“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荀列傳》)。《孟子》一書,在經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不獨在於他繼承孔學、發展孔學,力拒異說,使儒家學說顯揚於天下;還在於他對後代的思想史和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心理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於《孟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這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注本。它與宋孫奭的《孟子正義》合稱為《孟子注疏》,明刻《十三經注疏》即選此本。清代焦循的《孟子正義》、宋翔鳳的《孟子趙注補正》、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等,都是重要的孟學研究成果。據我們初步統計,自漢迄清,《孟子》一書研究的主要著作有三十多種。為了讓讀者能全麵地了解孟子其人、其書所反映的哲學思想以及曆代孟學研究情況,我們特以通俗的語言編著《孟子開講》一書,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孟子開講》是《十三經開講》叢書之十三。全書的寫作大綱由我擬訂,並負責全書的統稿任務。葉全君和巫少鵬二位同誌協助撰寫部分章節。具體分工如下:“前言”和“目錄”由馬重奇執筆;第一章“孟子傳略”、第二章“《孟子》的作者及其成書經過”由巫少鵬執筆;第三章“《孟子》的主要內容”、第四章“《孟子》的經學地位”由葉全君執筆;第五章“《孟子》的哲學思想”、第六章“《孟子》的文學成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第七章“《孟子》研究說略”由馬重奇執筆;第八章“《孟子》的研究方法”前二節由巫少鵬執筆、後二節由葉全君執筆;“後記”由馬重奇執筆。
馬重奇識
201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