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出過一本書叫《馬說陶瓷》,是說到了2000年時中國人會把國際拍賣市場攪得天翻地覆。我們的藝術品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去看中國瓷器,看完了就感覺是一部中國瓷器史。我想我們的瓷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是我們人民的智慧,他們使這種藝術品優於其它民族,最先出現在世界上。他們的審美與我們通常的那些是不同的,是高不可攀的,而其它的許多都是媚俗。過去的藝術品中,雖然有些非常簡單,但卻符合現在高層次的審美。
我們知道將來文化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西方博物館從上世紀80年代起到現在用了20年的時間,歐美的博物館都處於一個轉型的階段。它由為少數人服務,為上層人服務,為收藏家服務,變成為大眾服務。它的收益也開始增加。大都會博物館在以前政府補貼85%,現在隻補貼15%,它開始向良性轉換,離收支平衡的臨界就非常近了。消費者對博物館已不滿足於“我去過”,而是說“我要常去”。大都會博物館門票建議是8美元。這是對你的身份的一個確認,你如果沒有那麼多錢,但是你愛藝術,你也可以花5美元進去。美國有8600多家博物館,我國有2000多家博物館,不說質量,數量上已遠低於它。以人均來說,要達到美國的水平,我們還得蓋5萬多博物館。國家已開始重視,要撥重資。北京馬上要撥13個億建成首都博物館。要建國家博物館,也不會少於10個億。國家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文化作為消費,他給你帶來的東西是你終生的好處,以後會有巨大的市場。
四、問題與解答
問:自然的東西與藝術品有何聯係與區別?
答:自然的東西,隻要人類賦於了它一種文化特征,它就可以作為文物出現。壽山石與太湖石都具有文化特征。我們對石頭的追求反映了中國文人的一種非常苦悶的心理。他們在苦悶時的心態是病態的,因此中國古代最高層的審美往往是一種病態的審美。太湖石的瘦、皺、漏、透就符合了這一點。根雕也是如此。樹瘤為癭,“癭”就是一個病態的東西。晚清時掛一種畫叫“八破”,上麵都是殘破的東西,他們欣賞這種殘破。包括我們對人的審美也是病態的。男子女性美,女子病態美,都是文人製作的。小腳也是一種最高的審美。當然現在就不是這樣的了。
問:請問你的博物館的地理位置與經營方式?
答:觀複博物館在南竹竿胡同,是自立的。我要交給社會,就必須得是自立的。經營中最重要的是機製。
問:越大眾化的東西就越賺錢,越有錢的人就一定會賺越沒有錢的人的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