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動畫世界是一塊大蛋糕——中國動畫產業前景分析(2)(3 / 3)

我們再看看《蠟筆小新》,小新的形象和日本古代美少女完全不同,他的身材也不成比例,兩道濃眉毛,沒有鼻子,表情特別樸素,因為他不需要鼻子,小新的創作思路就是能省就盡量省,這種東西特別適合開發玩具、遊戲,觀眾並不留意他有什麼複雜的動作,迪斯尼製作十分鍾需要1.5萬張,它隻需要1500張,投入是迪斯尼的1/10,繪圖人員不需要特別複雜的技巧,薪水也可以壓低很多,而收益大家也看到了,大家的笑聲就是最好的證明,產業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做起來的。我們中國人養成了不願花錢的習慣,《生死抉擇》票房兩個億,都是公家花錢的,中國動畫市場還需要慢慢培育,去習慣花這個錢。

《小雞快跑》不像前麵看的影片,它不是畫出來的,它的導演是英國人,原來做廣告業的,因為喜歡動畫,就做了一個短片,把動物園一對父子的對話錄下來,做成了一對熊的動畫,主題就是保護動物,動物在籠子裏供人觀賞,可是遊人從來不想動物在想什麼。這部短片大獲成功,後來就有美國人為他投資,製作了《小雞快跑》。這部片頭一共5分鍾,在這5分鍾裏,我們會看到片中1號、2號、3號人物一一出場,非常精練,我們的《寶蓮燈》15分鍾才介紹完。《小雞快跑》片中的主角,雞嫂子三次逃跑都被抓回來,三次的情況處理都不同:第一次,管家的手一指,就很沮喪地回來了;第二次用腳踢她的腿;第三次管家就不客氣地踹屁股了,非常人性化。這樣的片子,在我們國內放,也能取得好的效果,因為它很直接。這部片子屬於木偶類動畫,那裏的道具都動用了美國的軍工企業,就是說明它精細的程度,這與宮崎峻的《千與千尋》一樣,在影院裏放大了多少倍,細節也讓你看得很清楚,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也是滿足人們的窺視、好奇心理。

話題六:中國動畫,你往何處去最後一個問題談談對未來中國動畫市場的展望。我國為什麼劇情拖遝,因為我們沒有研究觀眾的心理,《蠟筆小新》沒必要在特別大的屏幕上看,它構圖簡單,觀眾不會去追究細節。而影片不同,《獅子王》中有三聲吼是表現強烈的心情的,一聲吼10萬美元,製作人員專門到非洲,甚至買了獅子來觀摩來畫,不是想像出來的,恰恰是這畫龍點睛的三聲吼,為《獅子王》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投入300萬,可以賺3000萬。我們好多時候,就差這一步,快到峰頂的時候,就退卻了,這是中國動畫產業需要改進的地方。

目前中國的動畫市場,如果我們用地域、用消費群體、用文化差異來分析東西南北中的市場喜好,用1/10的時間去投一個蠟筆小新式的動畫片,用幾個億去投一個影院版就能成功,如果我們可以拍出《千與千尋》,我們一樣可以戰勝日本市場,戰勝美國市場,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要找一個宮崎駿式的人物,我覺得很困難,為什麼宮崎駿做到這一步他用了30年?他是偶像式的人物,他的合作者全都是他的崇拜者,所以才會有很純粹、很宮崎駿個人化的創作。我們更不應該拿著大筆資金,去投到《種樹的人》這樣的片子裏,它在藝術領域的確很棒,但是從市場化的角度,我們應該借鑒的是日本的模式。

目前中國的動畫市場特色就是電視台奇缺節目,因為動畫片製作成本太高,中央台的製作成本是一分鍾1.2萬元,北京電視台最低是一分鍾5000元,上海是8000元左右,國內平均是一分鍾8500元。電視片如此,電影片呢,我們按90分鍾計算,一分鍾大約1.5萬元錢。算進宣傳成本,一部影片的製作成本大約是五六百萬。

動畫的定位非常重要,一定要定準了。早期的動畫市場在美國是娛樂經濟,到了日本成了故事經濟,像《聰明的一休》、《名偵探柯南》,第三階段則是知識經濟、科普經濟,人們現在崇尚個性的時代,很多東西需要先入為主,動畫產業不僅要賺錢,還要影響孩子的成長,就像芭比娃娃30年還有市場。

現在國內的投資市場還很不健全。我參加動畫的研討會,會上公布了廣電總局關於“十五”期間我們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模式,提出了一個非常保守的概念:用2~3年的時間,年產量達到2~3萬分鍾。實際上,單從民營企業來看,半年甚至三個月就可以達到全國的這個計劃總產量。今天我用自己理解的也好,用斷章取義的材料也好,來跟大家探討,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