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隨著社會的發展,效率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拖延,是造成我們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據統計,1000名失敗的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拖延造成的。拖延是我們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現在就去做一件事意味著成功,將來去做就意味著失敗。

猶豫不決影響效率

世界上有很多人光說不做,總在猶豫;有不少人隻做不說,總在耕耘。成功與收獲總是光顧有了成功的方法並且付諸行動的人。

一位智商一流、持有大學文憑的才子決心“下海”。

有朋友建議他炒股票,他豪情衝天,但去辦股東卡時,他猶豫道:“炒股有風險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20塊錢,沒有什麼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一直碌碌無為。

一天,這位“猶豫先生”到鄉間探親,路過一片蘋果園,望見的都是長勢喜人的蘋果樹。

他不禁感歎道:“上帝賜予了這個主人一塊多麼肥沃的土地啊!”種樹人一聽,對他說:“那你就來看看上帝是怎樣在這裏耕耘的吧。”

過分謹慎和粗心大意一樣糟糕。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有信心,你就必須用令人信賴的方式表現自己。過度慎重而不敢嚐試任何新的事物,對你的成就所造成的傷害,就像不經任何考慮就執行突發的想法一樣嚴重。

沒遊過泳的人站在水邊,沒跳過傘的人站在機艙門口,都是越想越害怕,人處於不利境地時也是這樣。治療恐懼的辦法就是行動,毫不猶豫地去行動。再聰明的人,也要有積極的行動。

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麵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

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於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於破例答應了。

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他也記住了一個教訓: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決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在人生中,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遇。

在四川省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窮和尚說:“一個飯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沒有果敢的行動,一切夢想都隻能化作泡影。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優柔寡斷效率低

有些人簡直是無可救藥的優柔寡斷。他們不敢作任何決定,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決定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領不差,人品也好,但因為寡斷,他們的一生就給糟蹋了。

一個人易犯的大錯,就是怕犯錯。猶豫不決是避免責任與犯錯的一種“方法”,它有一個謬誤的前提:不作決定,不會犯錯。希望做到至善至美的人,特別懼怕犯錯;他從沒犯過錯,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如果他對不起這幅完善的圖像,強勁的自我就會被擊得粉碎,因此,他認為作決定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頭腦好有才氣的人多半有這種困擾。如有位書讀得不錯的女孩,不知道該學醫還是學聲樂,為了考慮好,就暫時做些雜工作,一做就是五年,仍決定不了。最後是讀了醫,但是,白白浪費了五年時間,如果早讀醫或學聲樂,都該有點成就了。

恐懼、後悔、效率差都和缺乏決斷力有連帶關係。先耗了時間和精神去想該不該去這麼做,又要耗時間和精神去想要不要那樣做。心情整日被這些事壓得沉重了,人也變得鬱悶無趣。可能因為拿不定主意而愛聽別人的意見,依賴別人,久而久之,覺得別人都在找你的別扭,隨時等著挑你的毛病,以至於仇視他人。

世間最可憐的,是那些遇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彷徨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沒有主意,不能抉擇,依賴別人的人。這種主意不定、自信不堅的人,難於得到別人的信任。

決斷敏捷的人,即使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對事業的推動作用,總比那些膽小狐疑不敢冒險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邊待著不動的人,永遠不會渡過河去。

假使你有寡斷的傾向或習慣,你應該立刻奮起擊敗這個惡魔,因為它足以破壞你各種進取的機會。

在決定某一件事情以前,應該對各方麵情況有所了解,應該運用全部的常識與理智,鄭重考慮,一經決定以後,就不要輕易反悔。

練習敏捷、堅毅的決斷,成為一種習慣,你會受益無窮。那時,你不但對自己有自信,而且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主意不定,對於一個人品格的鍛煉,是致命的打擊。有這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對自己的信賴,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有害於他的精神能力。

要成就事業,必須學會成竹在胸,使你的正確決斷,堅定、穩固得像山嶽一樣。情感意氣的波浪不能震蕩它,別人的反對意見以及種種外界的侵襲,都不能打動它。

敏捷、堅毅、決斷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假使你一生沒有養成敏捷堅毅的決斷的能力,那你的一生,將如一葉漂蕩海上的孤舟。你的生命之舟,將永遠漂泊,永遠不能靠岸。你的生命之舟,將時時刻刻都在暴風猛浪的襲擊中。

決心的價值取決於下定決心所需的勇氣。奠下文明根基的重大決策,往往要冒著生死存亡的風險,才作得成最後的決定。

林肯決心發表其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賦予美國黑人自由。在發表之初,林肯完全了解,此舉會使得成千上萬原先支持他的朋友和政界人士轉而反對他。

在搜尋方法竅門的時候,不要去找奇跡,因為你找不到奇跡的。你隻會找到永恒的自然法則。有勇氣信心運用這些法則的人,都可以尋獲這些定理定律。這些法則可以帶給一個國家自由,也可用以累積財富。

能迅速下達堅定決心的人知其取舍,取得所需也往往如探囊取物。各社會階層、各行各業的領袖下起決心來,都是既堅定又迅速。惟其如此,他們才會成為領導人。

拿定主意始終需要勇氣,有時需要的勇氣極大,有時甚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下了注,敢於做別人不願做的事。

記住,這世上有兩種人永遠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肯聽命行事的人;另一種則是隻聽命令行事的人。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未發跡前的年輕時代,曾擔任過鐵路公司的電報員。

有次在假日期間,輪到卡內基值班,電報機滴滴答答傳來一通緊急電報,內容令卡內基幾乎由椅子上跳了起來。

緊急電報通知在附近鐵路上,有一列貨車車頭出軌,要求上司通知各班列車改換軌道,以免發生撞車的意外慘劇。

當天是假日,卡內基怎樣也尋找不到可以下達命令的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而一列載滿乘客的列車正急速駛向貨車車頭的出事地點。

卡內基不得已,隻好敲下發報鍵,冒充上司的名義下達命令給客車的司機,調度他們立即改換軌道,避開了一場可能造成多人傷亡的意外事件。

按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是立即撤職。卡內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在隔日上班時,將辭呈放在上司的桌上。

上司將卡內基叫到辦公室內,當著卡內基的麵,將辭呈撕毀,拍拍卡內基的肩頭:“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來繼續工作。記住,這世上有兩種人永遠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肯聽命行事的人;男一種則是隻聽命令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這兩種人中的一種。”

成大事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他願意去做一些失敗者所不願意做的事。反之亦然,失敗者之所以失敗,乃在於他一直在做成功者所不願意做的事。

抓住機會,決策要快

決策與製度不在於多麼英明,而在於能否實行。一項工作不在於它真的多有創意,會帶來多大的效益,而在於它的可實施度有多大。當工作隻停留在欣賞層麵的時候,那麼,它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價值。你或許聽過下麵這個故事:

有一群老鼠吃盡了貓的苦頭,於是召開全體大會,號召大家貢獻智慧,商量對付貓的萬全之策,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事關大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眾老鼠冥思苦想。有的提議培養貓吃魚吃雞的新習慣,有的建議加緊研製毒貓藥,有的說……最後,還是一個老奸巨猾的老老鼠出的主意讓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連呼高明。那就是給貓的脖子上掛上個鈴,隻要貓一動,就有響聲,大家就可以事先得到警報,躲將起來。

這一決議終於被全票通過,但決策的執行者卻始終難以產生。高薪獎勵、頒發榮譽證書等辦法一個又一個地提出來,但無論什麼高招,好像都無法將這一決策執行下去。至今,老鼠還在自己的各種媒體上爭論不休,也經常進行會商……

事實上,做任何事情,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原本是一種美德,但一旦要求達到了枯燥乏味、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沒法收到應有的工作效果。

日本人倉內天心所寫的《茶之書》中,有這麼一則有趣的故事:

茶師幹利休看著兒子少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的時候,茶師卻說“不夠幹淨”,要求他重做一次。於是,少庵又花了一個小時掃庭園。然後,他說:“父親,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了三次,石凳也擦拭了多遍,樹木也灑過了水,苔藤上也閃耀著翠綠,沒有一枝一葉留在地麵。

茶師卻訓斥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像是潔癖。”說著,他步入園中,用力搖動一棵樹,抖落一地金色、紅色的樹葉。茶師說:“打掃庭園不隻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幹利休其實是訓誡兒子,做事太苛求絕對完美的心態與做法,不僅違背自然,也往往使我們離完美更遠。

不管是工作還是待人接物,我們固然要盡己所能,但也不需太過苛求。一個人勤於工作很好,但如果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與健康,長久下來,人生的畫麵必定導致偏差。當一個人不顧一切地追逐幸福的尾巴,卻反而會因為以偏概全的緣故,離幸福更加遙遠。事實上,追求完美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在工作中的表現。如果這種想法不好好控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小胡和小羅同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頁設計者,而公司的老板在網頁設計上是七竅通了六竅。可以說,公司能發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麵,全靠這兩人的鼎力相助。值得一提的是,兩人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小胡是個做事細膩、追求完美的人。把任何一個方案都做得盡善盡美是他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習慣,連細枝末節的小事也不願漏掉。而小羅是個追求快節奏的人,靈感一出現就馬上抓住,立即去做。不久,小羅得到了升遷,原因是他提出的好方案得到了客戶的大力讚揚。小胡也同樣做了方案,而且他的方案內容比小羅的方案更加詳細、更加完美,但是卻晚交了一個星期,他也因此變成了小羅的助手。小胡非常懊惱,因為他的苛刻追求,讓他錯過了升遷的機會。

從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對於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情,一定要學會妥協。這裏所說的妥協,是在追求、苛求完美過程中的妥協。妥協並不是沒有原則的,關鍵是要把握適度。不能因為妥協而偏離了妥協的最終目的。適度妥協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其本身是一個積極的舉措,而不是一種消極的行為。

在我們周遭,常常會發現這樣一些人,他們很有才智,而且非常勤奮,但是很少看見他們有出色的成績。原因有一部分就是他們有完美主義傾向。如果凡事都要求考慮得很完美以後才願意付諸行動,那麼,不僅會降低效率,還會失去很多機會。這些人往往處於一種等待當中,他們一直在等待所有的條件都成熟。然而,現實情況是,當條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要動手去做,把握先機。隻有這樣,你才可能取得成功。

決策源自思考,更需要果斷

作為管理者來說,其在所屬的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中最為重要的是決策者。可以這麼說,作為團隊的管理者,他直接決定了團隊的發展方向以及團隊的將來的命運,而果斷這一性格是領導者所必備的素質之一。

一、管理者決策決定團隊命運,而決策的本質就是一種果斷的判斷

什麼是決策?決策的本質就是在麵臨一種情況時所作出的某種判斷與決定。換成一種較為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做或者不做,就是一種決策。

一個團隊所遇到的事情是多種多樣的,領導者必須要清晰地告訴下屬怎樣去處理這些事情。如果領導者太過優柔寡斷,不能作出最後的決定,或者是作出了模棱兩可的決定,便會讓下屬處在一種茫然和迷惑的狀態,讓他們不敢貿然地采取行動。而我們知道,不管出現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是最具有效果的。

例如,如果是一個機遇的話,不能果斷地作出判斷,作出一個明確的決定,就有可能使得機遇喪失。

再例如,如果出現的是問題的話,在剛剛發現時,就加以處理,能夠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減少因此而帶來的損失。反之,如果拖著不進行及時處理,問題將會慢慢地擴大,甚至可能會毀掉領導者所領導的事業。

因此,果斷是領導者所必須擁有的素質之一。它能夠確保領導者在第一時間對所發生的事情作出第一反應,從而掌握主動。

二、事業的成功不是靠猶豫不決的思考而是靠踏踏實實地做

就像頭狼追捕獵物一樣,它在追捕獵物時,並不可能每一次行動都能夠給它帶來所期望的結果,但是如果它不采取任何的行動,卻永遠不可能捕獲到獵物。

事業的成功不是靠猶豫不決的思考而是靠怎樣去做,這是每一個領導者所必須牢記在心中的話,也就是說當自己所領導的事業出現任何的情況時,領導者必須果斷而明確地作出判斷與決定。在這兒我們並不是說不要去思考和分析,所強調的是,不要過多地將精力放在思維的假設上而是應更多地采取行動,果斷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