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承擔分外的工作
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進取心”。什麼是進取心?那就是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僅次於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的,就是當有人告訴你怎麼做時,要立刻去做。更次等的人,隻在被人從後麵踢一腳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
這種人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工作,卻又抱怨運氣不佳。“最後還有更糟的一種人,這種人根本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即使有人跑過來向他示範怎樣做,並留下來陪著他做,他也不會去做。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業中。因此,易遭人輕視,除非他有位有錢的老爸。但如果是這個情形,命運之神也會拿著一根大木棍躲在街頭拐角處,耐心地等待著。”
你屬於上麵的哪一種人呢?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就要把懶散和拖延的習慣從你的個性中除掉。這種把你應該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於十幾年前就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習慣,正在啃噬你意誌中的重要部分,除非你革除了這個壞習慣,否則你將很難取得任何成就,也會被同事瞧不起。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聘用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當助手,幫助他拆閱、分類及回複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當時,她的工作是聽拿破侖-希爾口述,記錄信的內容。她的薪水和其他從事相類似工作的人大約相同。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下麵這句格言,並要求她用打字機把它打下來:“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定的那個限製。”
當她把打好的紙張交還給拿破侖-希爾時,她說:“你的格言使我獲得了一個想法,對你、我都很有價值。”
這句話並未在拿破侖-希爾腦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但從那天起,拿破侖-希爾可以看得出來,女助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她開始在用完晚餐後回到辦公室來,並且從事不是她分內而且也沒有報酬的工作,並開始把自己寫好的回信送到拿破侖-希爾的辦公桌上來。
她已經研究過拿破侖-希爾的風格,因此,這些信回複得跟拿破侖-希爾自己所能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拿破侖-希爾的私人秘書辭職為止。當拿破侖-希爾開始找人來補這位男秘書的空缺時,他很自然地想到這位小姐。但在拿破侖-希爾還未正式給她這項職位之前,她已經主動地接收了這項職位。由於她在下班之後,以及沒有支領加班費的情況下,對自己加以訓練,終於使自己有資格出任拿破侖-希爾屬下人員中最好的一個職位。
而且不隻如此,這位年輕小姐的辦事效率太高了,拿破侖-希爾已經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薪水現在已是她當初來拿破侖-希爾這兒當一名普通速記員薪水的四倍。她使自己變得對拿破侖-希爾極為重要,因此,拿破侖-希爾不能失去她做自己的幫手。
這就是進取心。正是這位年輕的小姐的進取心,使她脫穎而出,成就了自己,也獲得了更好的報酬。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要求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
敢於承擔生活的重量
有承擔才能有享受,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人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說:“做人跟做企業都是一樣的,第一要訣就是要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承擔責任就像是樹木的根,如果沒有了根,那麼樹木也就沒有了生命。”
餘師傅是一家商超班車車隊的大巴司機,在駕駛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二十幾年。每天清晨天不亮,他就要起來,開車去接上班的員工;晚上,又要把下晚班的員工安全送回家。這樣,一天來來回回,要跑近十幾趟車,有時,到很晚才收工。一年四季,除了重大節日外,很難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
為了讓員工有一個幹淨、整潔的乘車環境,餘師傅不嫌辛苦,每天都將車輛清掃整理得幹幹淨淨。為了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他總是對車子進行定期認真的檢查和維護。另外,為了節省油料費,他把人員安全送到廠區後,就將車停放在工廠,自己則掏錢搭車回家;晚上,再搭車到廠裏,按時開車送員工下班。
餘師傅認為,公司的員工每天都忙於生產,很辛苦,自己能做的就是將準時、及時、平安地接送他們,盡可能將車開得平穩一些。有許多次,因原定的生產時間發生變化,當餘師傅正在吃飯,就接到公司需提前用車的通知,餘師傅二話不說,撂下飯碗就往公司趕。
餘師傅隻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企業員工,但是,他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行動推進企業的發展。
在一個企業裏,企業就像一台大機器,每一個人都是機器上的一個齒輪,任何一個齒輪的鬆動都會影響其他齒輪的正常運轉,進而影響到整個機器的效率。總之,責任就是做好社會或組織賦予你的一切有意義的事情。隻有那些勇於為社會、為組織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一番大事業。
小文是湖南省湘潭市某旅行社的一名普通帶隊導遊。2005年8月28日下午,小文在帶旅遊團去景點參觀的途中,不幸遭遇了特大車禍。
年僅22歲、身負重傷的她本可以最先得到救治,但她深知自己是導遊,有責任和義務給遊客提供最大的幫助,她不顧自己的安危,吃力地對前來救援的交警說:“我是導遊,後麵是我的遊客,請先救遊客!”她毅然決然地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別人。為此,最後被救出的她,因為耽擱了極其寶貴的最佳治療時機,不得不做了左腿截肢手術。
麵對與輪椅為伴的殘酷現實,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卻仍笑靨如花,平靜看待現實,對采訪的記者,她隻說一句:“我是一個普通的導遊,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為了照顧好自己的遊客,保護好他們的人身安全,在生死關頭,小文把遊客的安危作為自己最高的使命,把危險留給自己,以犧牲自己利益的行動踐行了自己崇高的責任諾言。
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簡單地說,責任是一種主人翁精神,它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會因為這份承擔而讓生命變得更有分量。
在工作中,我們應樂意接受任務,並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隻要我們在這個團隊一天,就應當對這個團隊負一天的責任。一個對自己團隊負責的人,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負責,因為他的利益是和團隊密切相關的。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主人翁精神,都把單位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的話,單位無形當中會形成很大的競爭力。
多讓員工分擔責任
企業的發展壯大不是隻靠—個或幾個管理者的能力,還必須依靠廣大員工的積極努力,借助他們的才智,群策群力逐步將企業推向前進,這才是企業發展的王道。
管理者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企業的“管家婆”,不能包攬組織中大大小小的事。管理者必須要抓大放小,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權利分給其他人,讓他們分擔自己的責任。這不僅是發揮員工優勢的一個機會,而且也能為自己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
一些管理者喜歡大小權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統統自己動手,其實這是錯誤的。管理者應該大權獨攬,小權分散,而不是讓自己像隻無頭蒼蠅似的整天忙得亂轉,因此,管理者必須把一些瑣事交給員工去做。
管理者絕不能讓自己被瑣事拖住了後退,不要被各種信息、電訊、文件、會議掩蓋得透不過氣來。這樣隻能自己被搞得頭昏眼花,根本無法對公司重大決策做出思考,也無法擔當引領企業方向的重任。
陶弗格特是一家私人電腦公司的經理,他每天要應付成百份的文件,這還不包括臨時得到的諸如海外傳真送來的最新商業信息。他明顯地感到自己疲於應付,他也曾考慮增添助手來幫助自己。可他還是及時刹住了自己的一時妄想,因為他意識到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自己的辦公桌上多了一份報告而己。
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等著陶弗格特下達正式指令。他每天走進辦公大樓的時候,就被等在電梯口的職員團團圍住,還沒等他走進自己的辦公室,就已是滿頭大汗了。
終於有一天陶弗格特醒悟過來了,他把所有的人關在電梯外麵、辦公室外麵,並把所有無意義的文件拋出窗外。他告訴他的員工讓他們自己拿主意,不要來煩自己。同時,他給自己的秘書做了硬行規定,所有遞交上來的報告必須經過篩選,絕不能超過十份。
剛開始,所有人都很不習慣,包括陶弗格特自己。但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公司便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員工的決定是那樣的及時和準確無誤,而且工作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往常經常性的加班現在卻取消了。陶弗格特自己也有了讀小說的時間、看報的時間、喝咖啡的時間、進健身房的時間,他感到愜意極了。他現在才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公司的管理者。
事實上,還有許多像陶弗格特一樣的管理者,他們已經不能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了。管理者所要做的真正工作應限於有關公司全局的重要工作,員工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分擔管理者的責任。舉重若輕才是管理者正確的工作方式,舉輕若重隻會讓你越陷越深,把時間和精力浪費於許多毫無價值的決定上麵。而這樣的管理方式,對於推動公司的向前發展也是無益的。
成功的管理者明白,不要把事情做得圓滿,而是一定要留下個缺口,讓員工去填滿它。這並不是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夠,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這就像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才是授權的真正意義所在。
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某一領域的大才,大才有大用,中才有中用,小才有小用,隻在於是否放到了恰當的位置上。成功的管理者擅長根據人才的才質來定位人才的用途,因此,在人才管理學中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把合適的人才,放在恰當的位置上。”
“把恰當的人放在最恰當的位置上”是台塑集團的用人原則。新進入台塑集團的人員,不論身份學曆,都必須到基層現場進行為期6個月的培訓。他們被安排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鍛煉,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各人的才能得到充分表現。最後,由公司派主考官對受訓人員進行期滿考試,然後,再根據各人的具體能力,分配給他們最適合的工作。在工作中,若發現員工有不適合職位的,則予以迅速調遷,使其發揮所長。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這是現代管理者的共識,而如何使用人才,使人才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則成為管理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人才的特長不同,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因而要量才而用。把有技術專長的人放到技術崗位上;把技術熟練但文化程度低的人放到生產一線;把應變能力強,有經商才能的人放到銷售崗位上。當然,要做到量才而用,首先要做到知人,否則就會“大材小用”,浪費人才,或“小材大用”,不堪重任。
三國時期的龐統號稱“鳳雛”,與諸葛亮齊名,二人為好友,都是大天才。可就是這樣的大天才,也曾有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惱。
龐統起初在東吳輔佐周瑜。周瑜死後,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見龐統其貌不揚,言語之間又相當驕傲,認為他隻不過是一介狂士,沒有什麼大用。於是魯肅提醒孫權,龐統在赤壁之戰中獻了連環計,立下奇功,以期說服孫權。而孫權固執己見,最終把龐統從江南逼走。魯肅見事已至此,轉而把龐統推薦給劉備,劉備同樣對他不太重視,隻留他做了來陽縣令。
龐統的才幹得不到發揮,大感失意,到了耒陽縣終日不理政事,結果政績不佳被免了職。多虧諸葛亮和魯肅力薦,說龐統不是百裏之才,是國家棟梁之才,如果委以大任必將為國家做出奇績。於是劉備親自接見他,與他討論治國治軍之策,一談之下,才感到埋沒了人才,於是立即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當上軍師中郎將以後,馬上大展才華,輔助劉備奪取了西川,應該說沒有龐統就沒有西川,沒有西川就沒有蜀國。龐統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龐統的脫穎而出可謂一波三折,孫權沒有將龐統置於布囊,龐統得不到一展身手的機會;劉備也沒有識才的慧眼,若不是他人舉薦,也會與賢才失之交臂。
在善於用才的老板眼中,隻要不是天生的白癡,可以說人人都是可用之才,關鍵在於發現他的可用之處。有一家企業老板,就深諳用才之道,他把工於鑽研、心靈手巧的人員安排在新產品開發部門;性格開朗、會說的嘴巧之人安排到公關部,專門負責產品營銷工作;把性格內向、心思細膩、不愛說話的人安排到質檢部門,專門負責成品產品的質量檢驗和把關;把腿腳勤快、又樂於在外麵跑的人安排到接運材料、運送貨物部門等等,通過合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使企業效益大幅度提升。
要正確地任用人才,就要對人才進行分類評估,先確認他是哪一類型的人才,再對他的能力進行測試。確定其能力的大小,這當中首要的就是人才分類。但是當今的人才取向自身卻存在問題。
可以把人才粗略地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能夠自己獨立做好一件或一組事;第二種是能夠帶領一個團隊做事;第三種是能夠製定戰略。人才的標準是相對於市場和企業中角色的要求而成立的。
千人千麵,也有千種性格,管理者用人時千萬要因人而異,方不可一概而論。要實現這一目的也很簡單,關鍵是知人善任。
(1)目光遠大的人可共謀事
所謂有抱負的人也就是目光長遠的人。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人雖然會暫時表現得相當出色,但卻缺少一種對未來的把握和規劃能力,做事隻停留在現在的水平上。
有抱負的下屬往往能在某些重大問題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見地,這樣的人不僅僅是管理者的助手,更是領導者的“宰相”和“謀士”。如果領導者能找到這樣的人,那麼對事業的發展無疑是如虎添翼。
(2)瞻前顧後的人能擔重任
這樣的人往往思維比較縝密,能居安思危,能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和結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這種人往往也很有責任感,會自我反省,善於總結各種經驗教訓,他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因為他總能看到每次工作中的不足,以求日後改進。如此精益求精,成績自然突出。雖然有時候這類人會表現得優柔寡斷,但這正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作為一個領導者,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任交給他。
(3)少言寡語的人往往更有價值
真正有能力的人,言語不多,但往往能切中問題的要害。這種人謹慎小心,沒有草率的作風,觀察問題也比較深入細致,客觀全麵,做出的決定也實際可靠,獲得的成果也就實實在在。
(4)性格急躁的人最好遠離
這種人往往受不了挫折,常常會因為一些細小的失敗而暴跳如雷,自怨自艾。這樣的人做事毫無計劃,貿然采取行動,等到事情失敗又怨天尤人,從不去想失敗的原因,也很少能夠成功。
(5)偏激的人不要重用
過猶不及,太過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衝動,也就容易把事情搞砸。思想如果過於偏激,總是使事情走向某一個極端,等到受阻或失敗,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永遠也到達不了最佳狀態。
(6)草率行事的人不可靠
如果一個人做事總是不假思索,這至少表明他不能夠深入地看問題。如果讓這類人謀劃一些重大的事情,那結果就難免會令人失望。
有的時候,事情的發展往往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各種無法預料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會對要做的事情作全麵而係統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