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今長沙)太守府。
長沙太守孫堅與麾下十幾位官員武將聚集一處。
相比襄陽太守府的一片死寂,此刻的臨湘太守府卻是人聲鼎沸、吵嚷不斷。
不過,交織其中的已非昔日的嬉戲調笑,而是一句接一句的咒罵、喊叫。
“奶奶滴,這黃口小兒好的官威!
僅憑一紙軍令就想讓吾等對他馬首是瞻,他莫不是以為自己真的可以號令天下不成!”
“沒錯,吾等雖然攻下了江夏東部兩縣,把控江水咽喉,但與南陽根本就不接壤。
此子讓吾等將高季興押解至南陽,除了橫穿江夏,就隻剩繞道廬江。
不管怎麼選,吾等都免不了要深入敵腹,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
“伯陽,你還是太保守了。
時隔一年多,徐言突然提及淯水設伏之事。
要麼其中另有隱情,要麼就是一個出兵的幌子。
無論何種緣由,其中必然少不了劉表和袁術的身影。
所以吾等隻要應下此事,除非大軍隨行,否則不管怎麼選,都將腹背受敵,有去無回。”
聽了郡丞孫靜的一番分析,屋內眾將皆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陰晴不定的臉色轉眼便被憤怒所取代。
見此情形,主位上的孫堅不禁雙眉緊鎖。
沉思片刻,終究還是微歎一聲,從懷裏拿出了那封積壓一年的密信。
“爾等無需再猜了,這高季興手裏握有他和王建合謀的往來書信。
按照信中所說,淯水設伏之事乃劉表麾下蒯良親自授意。
而那王建表麵答應,背地裏卻和高季興達成合盟。
隻待時機成熟,將真相公之於眾,引徐言攻打劉表,他二人便會趁亂夾擊,奪取江夏。
奈何天不遂人願,王建還沒等到這個機會就被人滅口,獨留高季興捂著真凶身份不敢伸直。
而這些秘辛,徐言早在奪取冠軍之時便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
並特意提前傳信本侯,活捉高季興,留作後用。
如今他明知真凶是劉表,卻還要搞這麼一出引蛇出洞。
其中緣由,除了想名正言順的奪取荊州,另一層意思應該是對本侯過去一年的舉棋不定和袖手旁觀,予以敲打。
同時也是給本侯,最後一次選擇的機會……”
對於孫堅的這份猜想,在場眾人,包括早已知曉密信存在的孫香和韓當。
皆是為徐言的深謀遠慮,感到一陣脊背發涼。
緊隨其後,便是對眼下的進退兩難,感到深深的擔憂。
畢竟,劉表若想把自己摘幹淨,唯一的辦法就是滅掉高季興,然後抹除一切證據。
而徐言既然能夠早早猜中事情的真相,肯定也做好了萬全準備,不會因為高季興的死活影響到後續發展。
如此一來,即便孫堅真的遵令行事,就算以身為餌,助徐言點燃奪取荊州的導火索,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反之,若不能完成此次任務,徐言最多再使用別的手段點燃戰火,可孫堅卻要獨自承擔所有的風險。
另外,若孫堅拒絕執行命令,甚至倒向徐言的對立麵,那他必然會成為劉表之後,第一個被清剿的對象。
一邊是拖家帶口,投身兵強馬壯的徐言。
一邊是違背朝廷律令,首當其衝,給一群人數眾多卻大多外強中幹的諸侯士族充當先鋒,直麵戰火。
兩者相較,孰輕孰重。
乃至江東孫氏一族,將來是青雲之上,還是萬劫不複,全在孫堅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