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乘勝追擊,切斷叛軍的退路,輕鬆擒獲兩大洞主和木鹿大王。
並一舉奸敵數千,納降近兩萬。
之後,兩大洞主為求保命,主動坦白,他們皆是遵照孟獲的命令。
趁著徐言不知所蹤之際,起兵叛亂試探,一旦成功便可獨占益南,割據自立。
即便失敗,不曾暴露的孟獲也可護住他們的族人,免遭牽連。
而孟獲也坦言,他之所以會兵行險招,皆是因為劉璋承諾。
隻要幫他奪取益州,事成之後就可獲封‘南蠻王’並得到整個益南四郡的自治權。
之後則是因為擔心逃走的劉璋會暴露此事,不得不一條路走到黑。
提前起兵攻打諸葛亮,換取一線生機。
隻是沒想到諸葛亮會以身為餌,並提前策反阿會喃、楊鋒,一舉鏟除掉他麾下的十餘位反徐將領和洞主。
而今,他麾下將領、洞主十不存一,南孟精銳更是折損殆盡。
故而願向南蠻神明起誓,保證南蠻各部永不再叛,隻求能夠寬恕他的族人。
諸葛亮對此則表示,為保益南長治久安,此行必須除惡務盡,但不會實行連坐之刑。
於是乎,諸葛亮一紙書信送往成都,得到回信之後立即當眾處決了木鹿大王、賈龍在內的幾名殘餘反徐派。
為了穩定益南各部落的人心,孟獲、祝融、帶來洞主這些願意誠心歸附的南蠻首領和數萬降卒。
則按照律法,以‘先降後叛’的罪名,判處五到十年的徭役。
同時,阿會喃和楊鋒父子六人,因助平叛有功,各自獲得了縣令和郡丞、郡都尉的官職。
至此,益南之地的南蠻隱患徹底平定,十一歲的諸葛亮自此一戰成名……
收到消息的各方勢力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場聲勢浩大的混亂困局,僅僅不到兩月就被輕鬆化解。
對益州又多出個諸葛亮而大呼蒼天不公的同時,也越發肯定,此件種種皆是徐言故意做的一個局。
畢竟,徐言治下地廣人多,心高氣傲的有才之士更是數不勝數。
其中難免不會混入一些欲求不滿,自命不凡的野心之輩。
若無徐言這個西南之主震懾四方,他們這些人絕不會在此內憂外患之際,萬眾一心,各盡其能,毫無半點爭權奪利之心。
殊不知,徐言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挑選掌握兵權和軍政的高官大將。
要麼是華夏英靈殿的召喚英靈,要麼是一手提拔起來的忠義之人。
以趙雲、張任、李存孝這些領軍大將的秉性。
或許會為了獲取戰功彼此爭搶,但絕不會為了一己私欲不顧大局。
而王猛、黃忠、賈詡這些地方大員。
徐言要麼對其有再造之恩,或者被華夏英靈殿賦予了各種恩情的記憶,要麼一心自保,不入危局。
如此一來,即便徐言發生意外。
他麾下這些一手掌控軍政的高官大將,也足以穩定局勢,確保西南這個大本營不會自亂陣腳。
更何況,對於徐言是死是活,他們這些高層雖無確切消息,但也掌握著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