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誰主沉浮(2 / 2)

麵對著厚厚一疊的戰報,各地諸侯也是沒有想到。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手握遍布各地的袁係門生故吏。

本是一統天下的最有力人選,結果卻在徐言麵前屢次吃癟,這一次更是直接賠進去大半家底!

反觀徐言在過去的兩年間,先是一統益州、誅滅董卓,後又平定三輔、兩敗袁紹。

如今更是權侵朝野,萬民擁戴,憑借層出不窮的能臣猛將和三十多萬精銳,穩坐天下諸侯中的第一把交椅!

這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曆簡直就和天選之人一般無二!

各地諸侯深感無力的同時,對徐言的忌憚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緊隨其後的一封詔書則直接讓這種忌憚變成了畏懼。

各地諸侯也因此不得不改變此前的一些想法,為自己的將來早做打算…

天啟五年十月一日,劉協頒下詔書,稱袁紹兩次兵犯三輔乃是犯上作亂。

按照大漢律令,此等謀逆大罪本應誅滅九族,但念及袁氏一族對漢室的貢獻,劉協和文武百官商議之後。

決定罷免袁紹一切官職,著其遣散步卒,立刻回到渤海,終身不得離開!

另外,陳留太守張邈,屢次率軍攻打三輔,所犯之罪與亂臣賊子已是無異。

特令沛國國相曹操接替陳留太守之位,將張邈全族押回長安領罪伏法。

同時詔令河南尹朱儁、河內太守王匡,即刻前往長安覲見述職。

說明為何在袁紹兵犯三輔之時,毫無作為!

除此之外,南陽侯袁術無故兵犯漢中。

按大漢律令,當以謀逆罪論處,念及袁氏滿門無辜枉死,免其死罪,廢除官職,降爵安樂鄉侯。

因救援有公的王彥章被破格提拔為河東都尉,高思繼為弘農都尉,李存孝為司隸校尉。

統管司隸七郡軍務,奉詔緝拿段煨、高覽回長安領罪受罰。

而保衛三輔有功的冉閔則被劉協授以關內侯,李傕、徐晃二人官升一級,守護長安有功的張繡、徐天被授以鄉候……

此詔一出,天下震動。

從詔書上的內容來看,各地諸侯已然能夠猜到。

徐言之所以會一直忍到潼關之戰結束,才讓劉協頒下了這份詔書,正是為了名正言順的接管司隸,染指荊州。

“難怪三公之位會突然同時空缺,敢情現在的朝廷早已變成了一言堂,身在益州卻依舊能掌控各地諸侯的生死。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萬民,徐言的手段可比董卓高明多了!”

理清事情原委的各地諸侯皆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殊不知,袁紹才是導致三公之位空缺的罪魁禍首,徐言也隻是順勢而為罷了。

至於黃琬主動致仕,不過是看清形勢後的保命之法……

可不管世人會不會將這口黑鍋扣到徐言的頭上,擺在袁紹兩兄弟麵前的也都隻剩下兩條路可以選擇。

要麼拒絕接詔,奮起反抗或就此獨立,與各地諸侯共爭天下。

要麼接詔認命,回到那一畝三分地,靜看天下風雲,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