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山雨欲來(1 / 2)

天啟五年十月一日,劉協一紙詔書將袁紹、袁術等人定義為犯上作亂的謀逆叛臣,直接在大漢十三州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各地諸侯士族雖然因此產生了濃濃的危機感,但還是決定先觀望觀望,再考慮是否要重新站隊。

而在劉協點到的這些人裏麵,最先發聲的就是無路可走的陳留太守張邈。

按照他的說法,兩次兵犯三輔皆為袁紹授意,既然賊首都能免除死罪,他這個小兵又憑什麼要被誅滅全族?

其言外之意無非就是朝廷若不能一視同仁,免了他的死罪,他就隻能起兵造反!

張邈如此行事雖是逼不得已,但在其它諸侯看來,從決定和袁紹決裂的那一刻起,張邈就已經把自己送上了一條絕路。

畢竟,在劉協頒下的詔書裏,張邈已是叛逆之身,此時若有人出麵保他,那便是公然和朝廷叫板。

就算漢室早已名存實亡,那也還是大漢的主人。

對於無利不起早的諸侯而言,除非腦子有病,否則絕不會為了一個張邈就把自己釘在亂臣賊子的恥辱柱上,受人唾棄。

更何況,已經占得沛、梁兩地的曹操,也不可能放過這個名正言順擴張地盤的機會。

而事實也卻是和他們預想的一樣,張邈前腳發聲,曹操後腳就高舉詔書,親率五萬大軍進入了陳留地界。

由於兩次領兵攻打三輔皆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更是被俘虜近三萬大軍,此時張邈手裏的兵力已然捉襟見肘。

五萬大軍進入陳留後,各縣官員皆是望風而降,不過數日,曹操便率領大軍包圍了陳留。

城中官員眼看大勢已去,索性就抓了張邈向曹操請降。

遲到一步的臧洪眼看搭救無望,隻能將消息快馬傳回了廣陵。

得知自己兄長落到了曹操的手裏,廣陵太守張超沒有絲毫猶豫。

直接無視徐州刺史陶謙的阻攔,集結六萬大軍駛向沛國邊境,試圖以此來逼迫曹操釋放張邈。

可曹操對此卻是早有準備,張超剛跨過沛國邊境,提前埋伏的夏侯惇就率領三萬大軍將其殺得大敗而逃。

接著夏侯惇又以無故兵犯沛國為由,率軍進入徐州追捕張超…

眼看著多次身先士卒的張邈落了這麼個下場,袁紹卻還在保持沉默,同屬關東聯盟的其它幾位諸侯的心裏,既寒心又失望。

一陣商榷之後,以兗州刺史劉岱為首的幾位諸侯,索性退出關東聯盟,不再蹚袁紹這趟渾水,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刺史病逝的青州。

盡管這眾叛親離的局麵早在預料之中,但袁紹卻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

就在袁紹忍不住大罵劉岱幾人見風使舵的時候,李存孝、王彥章攻破臨汾,段煨和萬餘名守軍盡數歸降,以及冉閔、高思繼攻破陝縣,高覽戰死的消息先後傳回了雒陽。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讓袁紹就此一蹶不振,鬥誌全無。

好在這時,從冀州傳來的一個消息又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並下定決心要和徐言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