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師道門(2 / 2)

“回徐都尉的話,天師道門現有弟子兩百餘人,除此之外,就隻有信奉道祖的貧苦百姓,再無任何教徒。

貧道承接祖業隻求教人從善,解世間疾苦。道祖有言,天地萬物皆在道法之內,天師道門亦是如此,是生是滅自有天定,貧道又豈敢妄加幹預。”

對於張魯的揣著明白裝糊塗,徐言並沒有感到意外,畢竟據他所知,天師道門的教徒早已近萬,張魯為了不引火上身而故意藏拙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時的張魯是發自內心的懼怕徐言,既是如此,那徐言也無需再和他玩心眼。

“本都尉在擔任漢中郡丞期間,漢中有一道派名曰五鬥米道,深受百姓推崇,可那米賊張修不想著如何濟世渡民,反倒煽動教徒圍攻南鄭,為了漢中的安定,本都尉隻能將其連根鏟除。

而今本都尉初入蜀郡,隻想盡快穩定民心,推行新政,造福一方,張天師既然心係世間疾苦,不知可願助本都尉一臂之力。”

麵對徐言的直言不諱,張魯頓感壓力倍增,不知不覺便已是額頭見汗。

張修的五鬥米道可是和天師道門齊名的存在,張魯此前隻知張修被殺,並不知曉具體緣由,如今徐言將這一秘辛告知於他,其中的威脅之意已是不言而喻。

現實雖然殘酷,但張魯不得不承認,在這亂世之中,天師道門的三代傳承根本就不值一提。

張魯要想保住祖輩基業,為天師道門謀求發展之路,就隻能選擇一方勢力俯首稱臣。

如今益州之主未定,張魯本想靜觀其變,沒曾想徐言卻是主動登門,勢要將他逼上梁山。

劉焉出身宗室,又是董卓身邊的新晉紅人,而徐言雖出身低微,但手中卻是握著益北三郡,麾下更是帶甲近二十萬。

兩者相比,張魯誰都想選,又誰都不敢得罪,一時之間,他也是陷入了兩難境地,糾結許久方才試探著問道。

“徐都尉征戰四方,護佑萬民,不知如何看待宗派和朝廷的共存之道。”

聞言,徐言也是不由得一愣,略做思索便明白了張魯這是想向他求一個安心,於是直接開誠布公道。

“朝廷以法度治理天下,宗派以信仰感化萬民,國不可無法,民不可無信。

儒學以孔孟之道教人識理,天師道門以鬼神之道教人從善。

在本都尉看來,獨尊儒術絕非治世良策,宗派教義超脫法度同樣是自斷國運,唯有儒道法三派學說相輔相成,各盡其責,方能使的天下安定,國運昌隆。”

看著負手而立的徐言,一旁的張魯已是被震驚的無以複加,他屬實沒有想到,徐言年紀輕輕就對治國之道擁有如此深的見解。

從徐言所說的三學共存就可以看出,他有意在領地內推廣道家學說,靠著徐言這個後盾,天師道門必定會在益北之地迅速壯大。

如此雖然無法讓天師道門一家獨大,但卻要比張魯推崇的道政合一更有保障,隻要在益北站穩腳跟,即便徐言失勢,張魯也可以憑借自身資本轉投劉焉。

想到此處,張魯的心裏總算是有了主意,當即便一臉正色的對著徐言說道。

“天師道門願助都尉成就盛世,還望都尉能記得今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