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尚書王允(1 / 2)

時臨宵禁,雒陽城內一片寂靜,然而尚書令王允的府邸卻依舊是賓朋滿座,歌舞升平。

董卓執政期間奢靡成性,朝中官員亦是紛紛效仿。

按照慣例,每逢年關將至,百官之間必定相互宴請,今日便輪到了尚書令王允。

自王允升任尚書令以來,便深受董卓器重,其地位更是僅次於三公,他舉辦的宴席自是少不了朝中重臣的參與。

席間,王允一會兒與漢室老臣推杯交盞,一會兒又與親董一派的官員把酒言歡,左右逢源間便將氣氛推至高潮。

直到賓客相繼散去,獨坐主位的王允方才露出了疲憊之色。

可見在處理日益嚴峻的兩派關係上,他其實遠沒有表麵那般遊刃有餘。

看著一片狼藉的宴會廳,王允沉默許久終是忍不住長歎一聲,隨後便打算回後院休息。

可就在這時,一名家仆卻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大人,侍中蔡邕大人求見,說有要事相商。”

聽聞蔡邕去而複返,王允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但還是讓家仆將人帶往書房相見。

說起蔡邕這位大才子,他的傳奇經曆可是文武百官口中的一段佳話。

靈帝在位期間,蔡邕因他人誣告被發配朔方郡,按照原本的曆史走向,他之後就會遠逃吳地,一待就是十二年。

可因為曆史進程加快的原因,蔡邕被董卓於四年前召回雒陽。

三日之內便接受了三次任命,先後任職三台之所,後又升任巴郡太守,兼任侍中,如今更是成了董卓身邊的一大紅人。

不過,蔡邕在雒陽這幾年卻是極為低調,更不會涉及派係之爭,王允也是不知今日為何會突然找上他。

就在王允對此疑惑不解的時候,蔡邕被家仆領到了書房。

兩人一番寒暄之後,王允便沒了耐心,於是直接開口問道。

“伯喈去而複返,不知是有何事要與老夫相商?”

聞言,蔡邕臉上頓時就多了一抹憂愁,猶豫片刻後才略顯為難的說道。

“哎,吾前幾日聽聞那巴郡之地被黃巾餘孽為禍多年,如今更是有了死灰複燃的跡象。

吾雖為巴郡太守,奈何鞭長莫及,所以今日才想向王尚書求一良策,若有叨擾之處,還請海涵。”

得知蔡邕的目的後,王允頓覺心頭一緊,但表麵卻還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伯喈說笑了,黃巾餘孽這等大事自有相國定奪,老夫掌管尚書台也隻是為陛下處理些瑣事罷了,又怎敢妄談國事。”

“王尚書哪裏話,您對陛下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鑒。

常言道,在其位謀其政。吾雖為朝中一散人,但也不會見大漢日漸傾倒而無動於衷。

此次若是讓王尚書覺得為難,吾這便離去,另尋他法,告辭。”

蔡邕作勢就要離開,王允見狀不禁麵露糾結,幾經掙紮終是在蔡邕走出書房之前叫住了他。

“伯喈且慢,老夫也是沒有想到,在這朝堂上還有伯喈這等忠臣,看來此前是老夫錯怪你了,既然伯喈心係巴郡百姓,不如就先和老夫說說你的看法。

伯喈放心,在老夫府中,你大可暢所欲言。”

得到王允的首肯之後,蔡邕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氣,隨即便直言不諱的說道。

“吾以為,相國幹政引得各地民怨沸騰,戰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