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一身輕8(1 / 3)

第七章

其他排毒方式

排毒的方法多種多樣,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最基本的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專業或是民間的排毒療法。這些療法雖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是,如果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同樣可以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

水療排毒法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與水有著密切的聯係,人體中有90%的成分是水,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與水親密接觸,比如飲水、沐浴、洗臉等。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如果科學地利用水還可以治療疾病、延年益壽,而且還衍生出了水療這樣一門傳統又時尚的自然療法。

水療是利用水的動態流體力學刺激人體的反射區,使之與體內器官產生互動,並借助靜態水、動態水的物理作用來改善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再結合適當的運動、科學的入浴方法等,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預防疾病的目的。水療主要包括冷水浴、熱水浴、全身浸浴、淋浴、鹽浴、濕敷、泥浴、礦泉浴、蒸汽浴、氣泡浴、水中穴道按摩、水下衝灌、冷摩擦浴、浮力浴、吊床浴等,這些都是傳統的水療方式。

水療法在全球醫學、醫療保健界、美容休閑業中逐漸成為熱門,並且深受肯定。水療發展至今,涵蓋了更廣泛的內容。除了上述項目之外,還有冷熱交替浴,芳香浴、藥草浴、足浴、拍打浴、瀑布浴、池壁按摩等,這些水療方法融入了非醫療性的美容保養、減肥塑身、休閑娛樂、排毒養生等豐富內容。

水對於排毒的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麵。

1.活動關節,幫助淨化關節液

人浸沒在水中常常能感受到向上的浮力,水的浮力可減輕關節因地心引力所產生的壓縮負荷,能緩解和預防關節疾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水的流動性也可起到按摩關節和肌肉的功效。在這種溫和的水力按摩作用下,骨關節軟組織和骨關節液受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變得活躍,這就有利於關節自身排除毒素,並能預防毒素的入侵和擴散。

2.改善循環係統和排毒器官的功能

水對於人體來說具有非常有益的影響,當人體浸泡在水中的時候,在水溫和水壓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度降低係統性的血管阻抗,加速血液循環。血液順暢地經由四肢、腹腔進入胸腔大靜脈,然後流入心髒,從而使人體組織的循環係統得到改善。血液順暢地在全身循環流動,這能有效地防止有毒物質的沉積,並能為各個排毒器官和組織保證充足的氧分供應,從而也就保證了排毒工作的順利進行。當人體軟組織受到水壓時,水的壓力能夠促使淋巴液向心髒大幅回流,排出多餘的細胞間液。並且,水的壓力可一定程度改變血液壓力與容量,維持血液、淋巴等一切器官的代謝。淋巴係統的高效運作,能很好地收集細胞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質和垃圾,並運送到各個解毒、排毒器官和組織進行處理。水療也有利於改善腎髒功能,具有利尿、消除水腫、加速腎髒排毒等功效。

3.消耗熱量,幫助減肥

沐浴是一種很有效的自然療法,不僅能夠緩解壓力、消除疲勞,還能幫助身體保持優雅的體形。較高的水溫能加速血液循環,擴張毛孔,將身體的汗垢排出,人體每排出l千克汗水將帶走約540卡。資料顯示,在40℃的熱水裏浸泡20分鍾,約可消耗200卡。因此泡澡時,水溫最好保持在30~40℃,時間以20分鍾為限。在臨睡前用熱水浸浴,借助排汗將肌膚表麵的汙垢衝走,從而排出體內的多餘水分和毒素,達到消除浮腫、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長期堅持還能擁有窈窕身材。

足浴排毒療法

“足浴療法”是一種用冷、熱水或特製的浴水洗腳方法的名稱。人體經絡學認為,人的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域,腳上的幾十個穴位都和各個髒器有著密切的關係。洗腳時,水溫和藥性能刺激腳上的這些穴位,從而起到類似針灸的效果,使氣血運行通暢,滋養周身,降壓醒腦,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足浴可以分為熱水足浴和冷水足浴兩類,溫水對於足部的刺激作用不足,所以一般不被采用,冷、熱足浴都有其不同的排毒作用。

熱水足浴

是一種將38℃以上的熱水加入沐浴盆中,用於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1.消毒殺菌

用熱水泡腳,可以提高對外來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清潔依附於足部皮膚中的細菌和毒素,達到有效防治皸裂、凍瘡、足癬等腳疾的療效。

2.促進血液循環

體溫與血液循環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體溫較低時血液循環也比較慢,隨著體溫的升高,血液循環也會隨之變快。熱水足浴通過水的溫熱作用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使人體溫度升高,足部血管擴張,從而促進足部及全身的血液運行通暢,加速毒素的排除。同時,熱水足浴也可以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從而改善心髒功能,降低心髒負荷。由於血流量的增加,各腺體分泌各種激素的功能也得到調節,如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激素,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等。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各個排毒器官就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協調運作、進行排毒。此外,熱水足浴還具有降低肌肉張力、減輕肌肉痙攣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毒素堆積引起的關節疼痛以及小腿和足部的腫脹酸痛感。

方法:將雙足浸泡在熱水中,並用手對腳底進行力度適中的按摩和揉搓,也可以用雙足相互搓洗;熱水足浴的時間可以長一點,如果水變涼了,可以添加一點熱水,這樣邊加邊洗,以30~60分鍾為宜。

冷水足浴

是一種用10~25℃的冷水或冰水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1.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

當人的交感神經受到冷刺激時,會傳遞給大腦一種興奮的信息,從而起到調節機體各組織活動的作用,各處解毒、排毒的器官和組織受到了刺激和調動,便能在一種動態平衡中相互協調運作,聯合排毒。

2.增強呼吸係統的功能,提高排毒能力和免疫力

人受到冷的刺激時會不自覺地吸氣,稍作暫停後,再接著深呼氣,之後便進入均勻而深長的深呼吸狀態。這種呼吸方式可增大腹腔壓力、加強呼吸肌的運動,從而增強人體呼吸係統的功能,毒素就不容易在呼吸道停留,原來滯留的毒素也容易被機能良好的呼吸係統驅逐出去。

3.增強消化係統的功能

冷水的刺激可以加快細胞代謝,增加機體的熱量消耗,從而反饋性地增強消化係統的消化和吸收等功能,腸道蠕動加快,毒素就能順利地通過消化係統排出體外。

方法:冷水浴一般不宜在臨睡前使用,而最好的時間是早上,浸泡時間一般不要超過2分鍾,泡好後用幹毛巾摩擦足部直至發熱變紅為止。

蒸汽排毒療法

蒸汽療法是利用藥物煮沸後產生的蒸汽來熏蒸肌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當人置身於熱騰騰的蒸汽中,蒸汽的熱量能夠使全身經絡暢通、血液湧動,加速的血液循環係統和淋巴循環係統就不斷地將體內的毒素通過皮膚汗腺運送到身體表麵,而在熱力作用下,毛孔張開,毒素就可以通過排汗的形式源源不斷地被排出體外。加上一些具有排毒作用的中藥或精油物質的揮發,其功能成分經由體表及血管迅速地到達人體各器官組織,從而起到振奮精神、潤澤肌膚、健脾和胃、消腫止痛、祛濕散寒、利尿排毒等功效。

蒸汽療法可以分為全身蒸汽療法和局部蒸汽療法。

全身蒸汽療法

這種方法需要一間不用太大也不可以太小的蒸療室,如果過大的話,藥氣不容易充滿,而且溫度上升的也比較慢;太小的話,人就會感到氧氣不足而產生憋悶的感覺。在室內放一個浴盆或是蒸鍋,放入配製好的中草藥並加入水煎煮或是蒸煮,讓藥物所產生的蒸汽充斥整個蒸療室,然後通過通風窗調節氣溫,使蒸療室內的溫度保持在35~45℃。蒸療後,要在溫暖、寬敞、幹燥的休息室內休息1個小時,同時補充水分(以溫度適中的果汁和淡鹽水為宜)。這種療法中所用的中草藥,要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進行配方,應該依照身體病情來確定藥物的劑量。加入的水量以完全淹沒藥材為宜,以免被煮幹。

局部蒸療法

這種療法一般適用於口鼻或局部患處,將配方中的藥材煮沸後先進行蒸熏,然後用藥液擦洗患處,將藥渣熱敷在患處。但局部蒸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孕婦、急腹症、結核病、心髒病、重症高血壓、重症貧血、重症精神病患者,禁止使用這種方法。

2.進行全身蒸療時,蒸汽的溫度應由低到高逐漸升溫,給身體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蒸療時可根據個人的耐熱程度調節溫度的高低。進行集體蒸療時,一般溫度應調節到37~40℃。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蒸療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發生暈厥、虛脫等反應。

3.進行穴位噴蒸或局部蒸療時,注意調節蒸汽與患處的距離,避免燙傷皮膚。

拔罐排毒療法

拔罐療法是以某種罐做為工具,借助燃燒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身體的某一部位,產生溫熱刺激並造成淤血現象,從而達到排毒治病目的。

拔罐法經常和針灸療法配合使用,其作用與針灸法有相似之處,具有溫經通絡、祛濕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罐的種類

罐的種類有很多,臨床常用的有陶罐、竹罐、塑料罐和玻璃罐。

1.陶罐。是由陶土燒製而成的,罐口平滑,形如木缽。它的優點是吸附力大,缺點是容易摔壞。

2.竹罐。用直徑3~5厘米的竹子,製成長度8~10厘米的腰鼓形圓筒,一端留節做底,另一端做罐口,打磨光滑。它的優點是經濟易製、輕巧、不易摔壞,缺點是容易爆裂漏氣、吸附力不太大。最常用的就是這種火罐。

3.塑料罐。由新型塑料製成,通過抽氣或抽水,造成負壓,達到驅邪外出的作用。缺點是價格高並且沒有溫熱作用。

4.玻璃罐。用玻璃加工而成,形如球狀,罐口平滑,有大、中、小三種不同的型號,也可以用廣口罐頭瓶替代。由於它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看到拔罐部位充血、淤血的程度,隨時可以掌握情況。它也非常容易摔壞。

拔罐的方法

1.投火法。將小紙條或棉簽蘸酒精點燃後,投入罐內,不等紙條或棉簽燒完,迅速將罐罩在應拔的部位上。紙條或棉簽未燃的一端向下,以避免燙傷皮膚。

2.閃火法。用鑷子或止血鉗夾住燃燒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內壁中段繞一圈後,迅速退出,然後將罐罩在施術部位。這種方法比較安全,不受體位限製,節約棉球,也是臨床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3.貼棉法。用l平方厘米的棉花一塊,不要過厚,略浸酒精,貼在罐內壁上中段,以火柴點著,罩於選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種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置小塊酒精棉球,點燃後將火罐扣上,可產生較強吸力。

拔罐後,一般留罐10分鍾,待局部皮膚充血、淤血呈紫紅色時即可取罐。取罐時,一手扶住罐身,另一手手指按壓罐口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火罐即可脫落,不可硬拉或旋動。

拔罐的注意事項

1.一周歲以內的幼兒不適用此療法。

2.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適用拔罐療法。

3.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要自行使用此療法,應在醫生指導下拔罐。

4.心髒病較重的患者,前後心區兩個部位以及兩乳根部、兩腋下也不能先行上罐,應該在肺、肝、脾、腎等髒腑的治療開始一個階段以後,再上罐。

5.拔罐期間,禁忌接觸涼水、冷風,注意保暖。許多人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結果延長了治療時間。

6.上罐以後發生暈罐現象時,不要急於起罐,要將患者平臥,待患者氣色恢複正常後再起罐。這是因為上罐以後患者風濕、風寒較重,體內的風寒活動起來,導致暈罐,如果立刻起罐,這些活動起來的部分不能盡快排出,所以應該保持排出(上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