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臭如蘭
“其臭如蘭”一語出自《周易》,原句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是指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臭者,嗅也。臭即是香,香也是芳香。以臭聞名的食物,單單中國,就有臭豆腐、臭冬瓜、臭幹子、毛雞蛋、臭鴨蛋、豆汁兒、酸筍……在國外,日本有納豆,西方有幹酪。在我國,臭豆腐中最臭的應該是王致和臭豆腐了,尚未開封便能聞到其臭味。當打開蓋來,一股惡臭便衝鼻而來。
臭食這種東西,大抵有些“情人眼裏出西施”的意思。比如榴蓮,偶聞起來隻覺得一股爛熟的奶油香,吃起來更是熟軟甜美,食畢良久,鬱鬱甜香仍在齒頰,回味悠長。偏有人見榴蓮如臨大敵,戴雙層口罩滿室逃竄,並惡言汙蔑其有糞坑之氣味。
在他眼裏,定覺我的審食取向不可思議,正如我覺得吃臭豆腐的人匪夷所思一般。
臭味食物,合理詮釋了“情人眼裏出西施”這一理論是多麼切合實際,也從側麵說明了“鮮花插在牛糞上”並不一定就是糟踐,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勞動人民偉大的節約精神和創造智慧,因為大部分臭食都是妙手偶得之。
(二)調味名品
1.嘉豪調味品精選:
中華青芥辣、芥辣盒(新)、勁霸雞汁、牛肉汁、湯皇等。
2.三五調味品精選:
火鍋伴侶、火鍋沫立消、五五五、粒粒香、衛生堂、讚香園、讚鮮園、神火、衛生堂、混血兒、味道仕、哈三五等。
3.瑞可萊調味品精選:
肉寶王、脆皮王、特鮮王及各種香味調料。
(三)調味名言
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
——《呂氏春秋·本味篇》
芻豢稻粱,五味調香。
——《荀子·禮論》
味之不過五(甘、鹹、酸、苦、辛),而五味之化不可勝嚐也。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襤褸,西之亦難以為容。
——《隨園食單》
如果一個人沒有吃好,他就不可能思考得好,不可能愛得好,也不可能睡得好。
——任爾夫
飲食之樂不在昂貴的香味,而在吃的人自己。
——賀拉斯
簡單的食品給人的快樂就和珍貴的美味一樣大,……養成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是增進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對於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伊壁鳩魯
人應當善於鑒別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
這種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藥。
——培 根
一個人如果喜歡山珍海味,而不喜歡有益健康的食品,他便是個傻子。
——誇美紐斯
粗茶淡飯同美酒佳肴一樣,也能給人以快樂,如果饑餓時能吃塊麵包喝口水,那也是樂不可支的。
——伊壁鳩魯
對人類幸福來說,菜肴的創新要比發現一顆新星貢獻更大。
——薩瓦朗
為了能夠保持良好的健康,養料不僅分量要有節製,而且質料也要清淡。
——誇美紐斯
令人驚奇的是,一頓佳肴或盛宴竟能使桌邊的所有的人都成為好朋友。
——塞·佩皮斯
我寧願選擇一盤對我身體有利又很精製的食物,而不要一堆味道好,但毫無營養價值的食品。
——普林西巴爾
(四)調味名著
1.古代調味名著
《易牙遺意》,2卷,元末明初韓奕撰。該書共收錄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麵點、菜肴、蜜餞、食藥的製作方法。
《宋氏尊生部》,10卷,宋公望撰。該書收錄了200多種飲料、調料、麵點、糖食、蜜餞的製法以及果品的收藏法。飲料、調料與前人著作中的內容雷同較多,但麵點較有特色。
《隨園食單》,袁枚撰。該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等14種。須知單、戒單著重論述烹飪中的各種注意事項以及應克服的弊端,具有較強的理論色彩。其餘各單共記載了340多種著名菜肴、麵點、飯、粥、酒、茶的製法或特色,史料價值極高。
《調鼎集》,10卷。內容極其豐富,是研究烹飪史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