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枕邊書15(3 / 3)

人與人交往,重要的是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若隻有一個人在說,就不容易與對方產生共鳴,這樣就達不到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說,交談中要給他人說話的機會,一味地嘮叨不停就會使人不願意與你交談。

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其實,每個人由於生活經曆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不盡相同,各持己見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當他人提出不同意見時,就斷然否定,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這樣必定會給人留下狹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談無法進行下去,甚至不歡而散。當你與他人交談時,應該顧及對方的感受,以寬容為懷,即使他人的觀點不正確,也要堅持與對方共同探討下去。

林楓是某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會會長,一表人才,能言善辯,口才極佳。但他有一個特點,凡事爭強好勝,常因為一些問題的看法與別人爭得麵紅耳赤,非得爭個輸贏出來才肯罷休。他總認為自己說的話有道理,別人說的話沒道理。別人的看法和觀點,常常被他駁得一無是處。大家討論什麼問題時,隻要他在場,就會疾言厲色,一會兒反駁這個,一會兒又批評那個,好像隻有他一個人是正確的,別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說活,活的說成仙,他就不會善罷甘休。他就這樣,常常會把氣氛弄得很緊張,最後大家隻好不歡而散。

還有的人,十分熱衷於突出自己,與他人交往時,總愛談一些自己感到榮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對方的感受。四十歲的A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論誰到她家去,椅子還沒有坐熱,她就把家裏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人說,說話的表情還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樣子。一位老同學的丈夫下崗了,經濟上有點緊張,她知道了,非但沒有安慰人家,反而對這位同學說:“我家那口子每月工資6000元,我們家花也花不完。”丈夫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為很值錢,她就跑到人家那裏去炫耀:“這是我丈夫在香港給我買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錢?1800元。”說完她做出一副很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麼樣,買不起吧。”

表現自己,雖然說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與分寸。如果隻是一味熱衷於表現自己,輕視他人,對他人不屑一顧,這樣很容易給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和交往的時候,要多注意別人的心理感受。隻有抓住了別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讚賞與好感。如果你隻知道表現自己,搶著出風頭而不給別人表現的機會,你就會遭到別人的怨恨,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7.以尊重搭起友誼的橋梁

有人說,女人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這話有些偏激,但也反映出好計較容易對友誼構成傷害這個事實。

朋友之間的交流,一定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朋友之間再親密,也不能表現得放肆,隻有以尊重架通的友誼橋梁才能長存,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古代有一個國王,為了打敗敵國的軍隊,就求助於一個巫婆,巫婆答應幫助國王,條件是:她要嫁給這個國王的兒子——一個英俊的王子。這個巫婆又老又醜,還駝背,滿嘴髒話,讓人感覺非常惡心,但是年輕的王子為了國家的利益黨政軍是答應了這個條件。

一個風和日麗的白天,他們的婚禮舉行了,巫婆惡心的外表和沒有教養的舉止談吐令所有的賓客感到不舒服……但是王子卻沒有一點厭惡之意,他對巫婆說:“我遵守我的諾言,同時我也尊重你的習慣。”巫婆很高興……到了晚上,這位王子進入他們的臥室,他看見了一個溫柔而非常漂亮的女子,原來這就是巫婆的原型,她說:“由於你尊重我的感受,所以我決定也尊重你的感受,我會有一半的時間恢複我的原型,但是你希望是白天恢複還是晚上恢複呢?”王子非常苦惱,他希望白天陪在他身邊的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女子,這樣所有的賓客們就不會感到難受了,但是晚上他希望是這樣一個容貌佳麗的女子……於是他說:“無論你選擇什麼時候變回你的原型,我都尊重你的選擇。”巫婆回答:“既然這樣,我決定從今以後都用這樣美麗的一麵去麵對你和別人,無論白天和黑夜,因為你尊重我的感受,我也將尊重你的感受……”

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必須做到尊重別人。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必須怎樣對待別人。

我們對人的尊重往往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初衷固然好但卻不純正。抱著對弱者的同情,尊重常常就會成為施舍。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有的時候好心是不容易被對方接受的,甚至還會在無形之中刺傷別人的自尊心。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隻有自己尊重別人,才有可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對別人的尊重尤其體現在小事上,不要做得太過分。你心裏想著別人,但又不能讓人感覺不舒服,最好是在不知不覺中,那樣尊重別人才有意義。尊重對方又讓別人感覺到非常的自然,這樣並不是欺騙對方,譬如你出差了,給同事朋友帶一件紀念品,即使這件禮物值不了多少錢,他們仍然會非常的高興,這說明,雖然你人在外麵,但仍惦記著他們。尊重別人並不在於走形式走過場,隻要細微處以誠相待就是尊重。

尊重朋友還要注意不能傷害朋友的自尊心。有時候,一個人若破了點財,丟失了一些金錢,尚還無關緊要,而一旦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挫傷,則無法預測她的行為了。金錢上的損失猶可補償,而心靈受到的傷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痊愈的。或許,當你說出了一句話,本身並沒有存心傷人的意思,但是這句話在別人聽來,是那樣的刺耳。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不定因為隨口的一句話你會為自己樹立一個敵人,與親密的朋友分道揚鑣。

四十歲的陳女士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很愛開玩笑。可是有一次一句玩笑話卻惹惱了一位相交十年的朋友。那一天,陳女士與好友蔡女士一起逛街,在商場裏,家境不富裕、一向節儉的蔡女士這次卻相中了一件六百多元的毛衫。看著蔡女士想買又舍不得錢的樣子,陳女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了一句:“看中了就買吧!下半個月要是過不下去了我接濟你!”這句話一出口,就見一向好脾氣的蔡女士忽然漲紅了臉,憤怒地將毛衫塞給一旁的導購小姐:“開票!我家是沒你家那麼有錢,但一件毛衫我還買得起!!”當天兩人不歡而散。

這個小故事說明,朋友的自尊心傷害不得,沒有尊重就沒有友誼,而要做到重視友人的自尊心,必須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果神吹大侃、旁若無人地使自己出盡風頭,一味地過癮,不僅得不到友情,反而傷了友人的自尊心。

尊重朋友是溝通心靈的一把鑰匙;尊重朋友,是維護良好人際關係的一條紐帶;尊重朋友,方能獲得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尊重朋友,對他人、對自己都是一種無價的財富;尊重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人格素質;尊重朋友,等於尊重自己。

8.付出是最珍貴的情感儲蓄

對朋友的付出其實是在做情感儲蓄,也許你一輩子都不會動用它,但它卻會使你的內心感到難以言喻的快樂和滿足,同時也可以加深彼此的情誼。

友情的基礎是互惠。商人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利益上的互惠;摯友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心靈上的互惠。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卻錯誤地認為把友情的基礎建立在利益的互惠上,這樣的人交友的目的是在於對方能有什麼利用價值,與之交往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當對方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為自己提供便利時,便形影難離,仿佛情深義重,而一旦對方沒有了利用價值,或者遇到麻煩,便推諉責任,退避三舍,甚至落井下石。這實在是一種自以為聰明的愚蠢。這樣做的結果,無疑在向別人表明:你是多麼的無情無義,又是多麼的無恥。以後當別人與你交往時,必然會小心提防,以免你故伎重演。

在人際關係中,很多東西都彼此聯係、互相依存。人與人之間不免有些明爭暗鬥,有些摩擦,這一切都來源於是吃虧還是占便宜,一切又都結束於是吃虧還是占便宜。吃虧怎樣?占便宜又怎樣?吃虧了,既獲得心靈的平靜,又可獲得道義上的支持。一旦對方醒悟,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相反,占便宜的人,心理上永無寧日,讓天下人恥笑。別人的錢財你占有,是何滋味?明白了個中道理,吃虧、占便宜的利弊也就分得很清楚了。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且嚴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把友誼之情永恒為知心的傾訴,敞扉的宣泄,溫暖的安慰,愉悅的同享,希望的共勉,疑慮的消解和勸告的真誠。我們實在需要太多太多的真正友情,隻有真正的朋友才能給予我們以情感的寄托。

我們給予朋友的,必須是友愛。我們對給予的結果必須負起責任,同時又要尊重對方的種種情況。如果我們給予的方式,在有意無意中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給予就喪失了它的意義,自己得到的回應,也必然不愉快。比如,長輩為了晚輩好,才指出晚輩的錯誤,但如果過分,就會變為辱罵,結果得到的是敵意和反抗。朋友、同事也常因過激的言辭帶來怒目相向,從而破壞了和諧的關係。

給予是沒有條件的,有條件的給予就會變得醜態百出。為了討好別人而露出笑容,雖然你也在表達親切,但因為缺乏真誠,而變得生硬、勉強,令人厭惡。同樣地,心中有所要求,才給予對方好處,對於真正的友誼沒有實質益處。因為它可能帶來更多的渴求,變成貪婪的操縱。

無論給予的內容是什麼,不外乎使用語言、姿勢、表情和行動做手段。給予的行為態度,會影響給予的內容和品質。古人說,不食嗟來之食;不禮貌、不尊重的賞賜,對方即使接受,也不會感激。要注意平常的言行態度,因為它也是我們給予的一部分。

(1)主動問一聲:“需要我幫忙嗎?”

當一些同事或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袖手旁觀,主動上前問一聲:“需要我幫忙嗎?”然後,力所能及地幫助朋友。在有些時候,你隻是付出一句問候的話,也會令對方感動和信心倍增。

(2)多讚美朋友

積極發現朋友的優點和長處,及時加以讚揚,這是一個嶄新人際關係的開始。讚揚的要領是心裏想到時就馬上說出口,也就是要及時。你不必擔心自己的讚揚會被朋友看成嘴甜、討好朋友。

當然,你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讚揚朋友。這裏需要你發自內心地讚揚,真誠地表白,讓對方知道你此時的心情。當你學會真誠而坦率地讚揚朋友的時候,你就會建立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3)在交往中要知道別人的需求

對朋友真誠地感興趣,要留意朋友的需要,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這樣,在你方便的時候,可以幫對方一點小忙。隻要他感受到了你的熱心,在你遇到困難時,他就會幫助你排憂解難。

你不妨記住這麼一句話:“你給別人需要的,他們也會給予你所需要的。”如果你沒有付出了解的心,你就甭想跟朋友愉快相處,無法跟朋友正常進行溝通,工作進展可能會變得緩慢。另外,你也無法和周圍的人發展更深刻、更親切的人際關係。

總之,願意為朋友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一定會贏得朋友的尊重和信任,記住,當你向朋友付出的時候,不僅僅是幫助了朋友,同時也會提升你的生命價值。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懂事,但是大人們就真的“懂事”嗎?四十歲的女人的孩子大的已經十五六歲,小的一般也在十歲左右,都已經不再完全任你擺布,這時你會發覺母子(女)之間不再那麼親密無間。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多從正麵去看待孩子,爭取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媽媽,這是一個四十歲女人應該履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