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之後,公司情況好轉,同時恢複了海洋的職務。原來,內部調整和裁員,是因為公司那時在市場上遭遇了同類產品的強烈競爭,所以公司隻好通過內部調整和裁員來渡過難關。
而海洋因為在分公司財務部期間發現了不少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財務總監做得更加得心應手了。
在海洋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條橡膠的變色龍的模型,他常常在工作之餘默默把玩。有人問海洋,為什麼喜歡這個看起來醜陋的家夥?海洋總是笑笑,什麼也不說。
順應天道,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憑借著一時的衝動和盲目的自信,其實未必能有什麼出頭之日。聽起來似乎這個道理會讓很多自信心強烈的人覺得反感,可是細細思量,難道不是很有道理的嗎?
4.山不過來,我們過去
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就要去適應環境,當我們不能解決困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自己。如果我們有信心去適應一切環境,那麼在哪一種環境裏會不能成功呢?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瑣碎的小事是需要我們去適應的,比如過集體生活時難免要吃自己不愛吃的菜,如果過於挑剔隻會給人留下“此人婆婆媽媽”的印象,倒不如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口味,也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了。再比如,在工作中或許會遇到合不來的同事,可是工作上又必須要與之打交道,如果抱定不融洽的心態去合作,那肯定會出問題,倒不如忍耐幾分、大度一點,欣賞他的優點,找出交流的渠道,這樣也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先知穆罕默德帶著他的四十個門徒在山穀裏講道,他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關鍵;也就是說,人有信心,便沒有不能成功的計劃。
一位門徒對他說:“老師,你有信心,你能讓那座山過來,讓我們站在山頂嗎?”穆罕默德對他的門徒滿懷信心地把頭一點,對山大喊一聲:“山,你過來!”他連喊了三次,山穀裏響起了他的回聲,回聲終於消失,山穀又歸於寧靜。
大家都聚精會神地望著那座山,可是山紋絲不動。這時穆罕默德說:“山不過來,我們過去吧!”他們開始爬山,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到了山頂,他們因信心促使希望實現而歡呼。
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凡是被他教過的學生,少有順利拿到學分的。因為這位教授平時不苟言笑,教學古板,分派作業既多且難,結果學生們不是選擇逃學,就是混水摸魚,寧可被罰,也不願多聽“老夫子”講一句。但這位教授可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專家,叫得出名字的幾位財經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門生。誰若是想在經濟學這個領域內闖出一點兒名堂,首先得過了他這一關才行!
一天,教授身邊緊跟著一名學生,二人有說有笑,驚煞了旁人。後來,就有人問那名學生說:“你幹嘛對那種八股教授跟前跟後地巴結呀?你有點兒骨氣好不好!”那名學生回答:“你們聽說過穆罕默德喚山嗎?穆罕默德向群眾宣稱,他可以叫山移至他的麵前來,等呼喚了三次之後,山仍然屹立不動,絲毫沒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後,穆罕默德又說,山既然不過來,那我們過去吧!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順從我想要的學習方式,隻好我去適應教授的授課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學好經濟學,既是要入寶山取寶,寶山不過來,我當然是自己過去嘍!”
這名學生,果然出類拔粹,畢業後沒幾年,就成為金融界響當當的人物,而他那些驕傲的同學,都還停留在原地“喚山”呢!
想想我們所麵對的人生,喚山不來,該不該去就山呢?其實,隨著外在環境的變異而調整適應能力,要比一廂情願地拋出自我的喊並等待回響,來得有智慧得多了。
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人動輒以“專家”自居,別人的都是“業餘”水平,認為自己是最有經驗的,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看別人操作什麼都覺得不順眼。是的,你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問題是為什麼屢被抗拒呢?
或是因為別人反對你,並不是因為你的解決方案不好,而是你的態度和方式別人無法接受。因為無法接受你的態度,進而否定你的方案。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和你保持一樣的工作方式和節奏,要求別人與自己同一步調,顯然也並不現實。如果我們可以先放低自己,和別人保持同一頻率,然後再將他帶到自己的頻率上來,那麼效果就會很好。所以我們才需要一種“山不過來我過去”的心態,事實上為人處世常常也就是一種相互妥協的過程,不能適應者遲早是要出局的。
所以,當做任何嚐試都無法再改變什麼的時候,不妨學著適應。有時,一種來自於適應後的融入,反而更能激發出生命的潛能。等到你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與能力時,該適應你的,自然就會臣服了。山不過來,我們就過去,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5.在困難麵前,學會忍耐
人生的旅途上免不了會有或大或小的困難,無論一個人是國王還是乞丐,是英雄還是罪犯,是萬眾矚目的明星還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會有自己的困難和痛苦。但是,隻要勇敢麵對,隻要能夠耐得過苦難,這些困難和痛苦都會成為超越自我的契機。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去求見天神,它對天神說:“神啊,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著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不愧是天神,真的可以洞察人心呢。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再威武強壯,但是每天清晨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
獅子興衝衝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嗎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裏暗自想著:“原來體形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一丁點兒的小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它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作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的呢!”
每一個困難都有它正麵的意義,從中找到它的正麵意義則有助於我們渡過難關。我們要了解,困難不是單單為你而產生的,但是困難的旁邊就是機遇。如果你能忍耐痛苦,那你就能冷靜下來,並從困難中發現對你有利的那個閃光點。
6.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卻要靠他的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世的能力。”人的一生無非就是為人處世,隻有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明白透徹了,才算是學問;隻有在處理人情世故時幹練通達,才算是有本事。
這就要求我們做人要外圓而內方,方是準則,是做人之本,而圓是通融,是處世之道。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塑造的薛寶釵便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人物,她才貌雙全,詩才之敏捷足與林黛玉媲美,而為人處世更是“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人心”。上至賈母,下至小丫頭,不管是被歸為正麵人物的林黛玉,還是屬於反派人物的趙姨娘,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在《紅樓夢》營造的那個龐大而複雜的大家族裏,能做到不與一人為敵,受到眾人的尊重,的確不是易事。
首先薛寶釵為人大度,不計小怨,雖然開始的時候林黛玉處處針對她,甚至見她出醜而幸災樂禍,但日久見人心,薛寶釵的友善卻逐漸將林黛玉感化,最後兩個人比親姐妹還要親。而薛寶釵的善良也不是隻對林黛玉一個人,她暗中體貼接濟家境貧寒的邢岫煙,見香菱羨慕大觀園,就說服母親把她帶進園中。
寶釵的表現更多的是一種“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的境界,她不願與人爭與人鬥,處世圓滑周到,但也不容許他人對自己隨意踐踏。“(夏金桂)先前不過挾製薛蟠,後來倚嬌作媚,將及薛姨媽,後將至薛寶釵。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隨機應變,暗以言語彈壓其誌。金桂知其不可犯,便欲尋隙,又無隙可乘,隻得曲意俯就。”(七十九回)
三十回時,寶釵看戲,因怕熱提前走了,寶玉開玩笑說寶釵像楊貴妃,體豐怯熱。林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釵,心中得意,問寶釵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釵)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後來又賠不是。”寶玉又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麼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未說完,寶玉、黛玉二人心裏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寶釵借一出《負荊請罪》,反被動為主動,由原來的被奚落,到後來的巧妙地使寶玉和黛玉“自打嘴巴”。而當王熙鳳突然問他們三個人誰吃了生薑時,寶釵見寶玉十分討愧,便一笑收住,得饒人處且饒人。既不讓人輕賤了自己,又不過份逼迫別人,維護尊嚴與寬容大度交錯得極為融洽。
而在寶釵處世的策略上,充分體現了她的智慧。
寶釵從不在人後道人長短,即使是姐妹們閑聊,也不見她說對誰有不滿,這種謹言的態度也是她受到眾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吧。畢竟一個經常指責別人的人,隻會讓人感到挑剔而難於相處,甚至會讓人感到品質惡劣而厭煩。比如中傷晴雯的襲人,就讓許多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