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傳承曆史文脈弘揚奧林匹克創意點亮生活文化彰顯魅力(2)(1 / 3)

3.參與社會化

同時,近年東四的文化創意產業還呈現出了社會化的新特點,主要表現在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對發展成果的共享共贏上。比如,與文物研究所共同編撰出版的《東四名人勝跡》,不僅是東四《胡同的故事》的續集,更是文物研究所《人文奧運文化背景建築旅遊叢書》的第2分冊,圖文並茂地向世人講述了以東四為代表的老北京胡同的鮮活故事,該書在皇家糧倉舉行了首發式,許多市民慕名到街道辦事處、出版社求購圖書,留下感想,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全國攝影家協會也與街道辦事處聯合在南新倉組織了“風雅運河”攝影大賽評獎儀式,經媒體報道,不僅令南新倉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也使運河文化、航運文化成為東四地區文化產業中的一麵新旗幟;而8月5日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收藏與奧運”展覽上,奧林匹克社區的展室成為一大亮點,奧組委宣傳部部長特意在此拍照留念,居民群眾也因此分外自豪。

4.運作市場化

另外,組織模式上呈現出了越來越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比如,2007年9月份舉辦的第二屆東四奧林匹克運動會,全程由社區單位吳裕泰商貿有限公司讚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社區與駐地單位的交流,加上茶文化和傳統體育文化相結合,誕生了茶雕的“奧娃東東”;同樣,由青島啤酒全程讚助的第五屆東四奧林匹克和諧社區生育健康文化節、首屆“東四南新倉迎奧運文化藝術節”等,都將這種模式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現在,東四不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資產,還利用獨特的區徽、區旗、區歌、區印、社區吉祥物等一係列具體產品將這些無形的資產固化,形成了自己的LOGO,慢慢為自己的品牌開拓出了市場。

可以說,近年來,這種整合資源、借力借智、兼容並蓄、共享共贏的發展思路不僅為東四文化創意產業贏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也有力地促使社區居民和單位形成了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和完整的核心價值體係。東四地區就像隻振翅欲飛的鵬鳥,融彙古今;漫步悠長的胡同,走進時尚現代的新保利,傳統與現代文明交織,東西片的兩大產業塊就像鵬鳥各具特色的兩翼,日漸豐滿;而多些停留,總會不經意發現散落在東四地區這片沃土上的顆顆文化明珠也正初步形成了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將助力這隻鵬鳥在建設東四奧林匹克和諧社區之路上展翅高飛。

二、“三個六百年”成功打造東四文化創意產業新品牌

(一)六百年的胡同文化

據考證,自元朝建都時,東四地區就已經形成了規模。東城曾是元朝政治、經濟活動中心,東四牌樓地處東城中心地帶,是朝陽門內第一大路口,元代已經形成繁華商業區,是大都城三大商業區之一。明初,為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在這裏招商囤貨,招民居住,再加上諸多糧倉的設立,燈市、隆福廟會的舉辦,勾欄院、教司坊的存在,更是吸引了巨商富豪舉家在東四一帶定居,這也就形成了北京城“東富西貴”的格局。因此,東四三至八條成為以居住為主,具有濃厚傳統風貌的、幽靜的自成體係的低層住宅小區,具有以下幾個“最”:

1.清晰的曆史文脈,最經典的四合院落

東四三至六條保留著元代街巷建築格局,七條是清代風貌,八條、九條為民國時期建築。它保留了大片具有典型平麵的四合院落。從“一進院”到“四進院”都有完整的存留,如國家級保護院——清代大學士崇禮的故居就坐落在東四六條內。因此本地區被專家認為是展示經典四合院落的極佳場所,這也是被列入需保護的重中之重。

2.規矩的道路係統,最完整的胡同肌理

由南、北向的四合院落的有機排列,形成東、西向的胡同,再生長成南北向的街巷,有如“魚骨”,這是北京舊城最典型的院落與街巷生長模式。而這種街道布局,就起源於元朝。而這種設計,取法於古都長安、洛陽的經驗,又加以改進。這樣方方正正,整齊劃一的平麵圖案,給人以端莊嚴肅的氣象,這是中國的傳統風格,體現出壯麗宏偉的氣魄。另據書中記載,元朝在建都之際規定:“大街闊二十四步(36M),小街闊十二步(18M),胡同闊六步(9M)。”目前,東四三至八條胡同寬度均在6米以上,房屋牆基線沒有變化,與當初建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