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管理與推動要有創意(1)(1 / 2)

任曉峰

摘要:從大芬油畫村的產業發展實踐出發,分析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存在的“四化”現象,提出從基本理念、規劃管理以及政策法規等方麵進行創新,強化創意的滲透和貫穿。文化是資源,創意是思路,產業是出口,文化產業的規劃要有戰略眼光,規劃和論證要科學並符合實踐情況。要抓好創意人才、產業隊伍、經紀人環節和消費者群體等四個部分內容,並把創意真正用工業化的手段製造產品,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和完整的產業標準。衡量文化產業園區要立足於經濟效益,文化產業的研究和創新要立足於產業發展的實踐。

關鍵詞:文化產業理念創意戰略規劃

大芬油畫村是文化部命名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也是世界聞名的商品油畫的集散地。大芬油畫村的產業主體是批量加工和生產商品油畫,大部分批量出口到國外。1999年,我們當地政府開始關注大芬村的時候,當時的大芬村隻有一兩個小型油畫企業,沿街開了十幾家經營門店,年產值也不過一千萬元左右。到2007年8月,大芬油畫村已經有760多家經營門店,30多家中小型企業,從業人員約一萬多人,年交易額達到5億多元。從2003到2007年,大芬油畫村的產業發展規模基本上是每年翻一番。我從1999年開始參與大芬油畫村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工作,從多年的一線工作實踐中,我深感政府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從概念與觀念、理論與理念、規劃與管理、政策與法規、宣傳與推廣等方麵都要有創意。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界定和觀念轉換要有創意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多年以來大家一直都在探討,到底什麼是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所包含的範圍有多大?比如油畫這個行業,油畫的創作和臨摹是文化產業應該不容置疑,但生產畫布和畫框的工廠算不算文化產業?生產畫框的木材廠是不是文化產業?目前,許多省市已明確將印刷業納入文化產業的範疇,但專門印刷賬本發票的印刷廠能算文化產業嗎?因為賬本和發票根本不能算作文化產品。諸如此類的概念問題一時很難理清楚。政府部門在統計文化產業產值的時候,就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不知道該統計到什麼範圍。因為目前國家還沒有製定出文化產業的衡量標準,比如說主體產業是什麼,附屬產業是什麼,外圍產業是什麼。記得有一個城市在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時候,有一家從事潔具生產的企業也報名參加展會,但他們展示的產品是坐便馬桶,這個馬桶是不是文化創意產品呢?企業認為這個馬桶屬高端的設計產品,有很多的文化內涵和創意在裏麵,應該算文化創意產品。所以主辦方也沒有辦法把它排除出去。

在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和範疇還不是十分明確的情況下,我們講文化產業、講創意產業的時候,應該把著眼點放在“文化”和“產業”兩個詞上。如果單講創意,現今社會的每一個行業基本上都有創意。所以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應該這樣劃分:文化是創意的先決條件,創意必須以文化為前提,然後把創意和市場結合起來,最後才能落腳到我們所講的產業上。關於文化、創意和產業的關係,我比較讚同這樣一個說法:文化是資源,創意是思路,產業是出口。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界定概念的同時,還有一個轉換觀念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文化發展以事業為主體,所有文化機構,館、團、院、所都是文化事業單位,所有從業人員都是文化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大專院校的文化藝術專業也以專家學者型人才為培養方向,多年來,對於“文化產業”這一概念的認識,在我國基本上還屬於空白。進入21世紀後,國家開始大力提倡發展文化產業,由於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的缺乏,各地基本上都是從事業機構的轉型人才中物色產業管理人才。多年來從事文化事業的幹部職工、專家學者對文化產業的認識就麵臨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然而觀念轉變需要一個漫長的接受和適應過程,這就要求這批事業型的幹部職工和專家學者麵對文化產業要有更新觀念的意識,也就是要在這個問題上有創意。這兩年來,國內許多地方在熱火朝天地發展文化產業,一夜之間建起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但有些所謂的產業基地實際上隻是政府拿了一大筆錢改造了一下環境,形成了一個具有藝術元素和文化氛圍的園區,引進了幾十個藝術家在裏麵從事創作,根本沒有考慮是不是能形成產業規模,能不能建立起一個產業隊伍,有沒有消費市場。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這個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從事的實際上還是文化事業。我覺得要衡量一個基地或園區是不是真正在搞產業,主要應該看這個園區或基地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經濟效益,而不是看它的宣傳冊做得有多漂亮。不考慮投入與產出,那絕對不是產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