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民間信仰,流傳經年的多神崇拜(1)(3 / 3)

還有說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的女兒。以上諸說以碧霞元君為東嶽大帝之女的說法最為流行。傳說他們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經·泰卦》內表示“天地交而萬物通”之意,故人附會為婦女生子之意。又說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東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資生萬物”,就是說這位女神滋生萬物,主生,所以民間又把她視為“送子娘娘”。

張仙是護子之神嗎

過去不少地方有張仙祠、張仙廟,供祀送子張仙爺。他身罩藍袍,五綹長須,挾弓持箭。他是專門保護人間幼童的,雖是男仙,卻具有“送子”的功能。說起張仙的來曆,倒頗有情趣。其前身,據說是花蕊夫人的愛夫——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後蜀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宮。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時時懷念前夫,就畫了一張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掛在寢室。一天,趙匡胤見到此畫,詢問其故,花蕊夫人詭稱道:“這是我蜀中的送子張仙神。”她的隨口一編卻不脛而走,很快傳到民間。婦女求子心切,紛紛掛起張仙——其實是孟昶的像來。孟昶這個花天酒地的皇帝死後卻成了神仙,這不能不感激於他的多情夫人。

張仙畫像頗有“神”采,穿著一身華麗衣服,麵中敷粉,唇若塗朱,五綹長髯飄灑胸前,果真是位美丈夫!他左手張弓,右手持彈,作仰麵直射狀。右上角還畫有一隻天狗。此像常貼於煙囪旁,民間傳說,天狗會順煙囪鑽進屋內,嚇唬孩子,傳染天花。張仙爺守住了煙囪口,天狗就不敢進屋來了。所以畫像兩旁常貼一副對聯:打出天狗去,保護膝下兒。橫批是“子孫繩繩”。

醫生之神是誰

疾病是人類的一大天敵。古代因條件所限,疾病更是人們的嚴重威脅,所以人們對救死扶傷的醫生極為崇敬,視若再生父母。對那些妙手回春的名醫,更視若神明。北方神醫有扁鵲、華佗、孫思邈等人,在南方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神醫,他就是保生大帝吳夲(tao)。

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吳真君”,他姓吳名夲,宋代福建龍海縣白礁人。出身寒微,自幼資質過人,博覽群書,精於采藥煉丹和針灸。他四處行醫,治病如神,療治婦女奶瘡最拿手,是個乳疾專家。當時著名的黃醫官、程真人、鄞仙估等人都是他的弟子。他桃李滿天下,還著有醫書傳世。

據說仁宗的母親患了乳疾,宮中的太醫也束手無策,後來把他請去治療,藥到病除。仁宗大喜,要他留在宮中做禦醫,他對皇上說:“我誌在修真,慈悲濟世,榮華富貴非我所願。”宋仁宗聽了很受感動,也就沒再勉強。他回到民間,以自己的針灸絕技救活了許多人。去世後,鄉親們在白礁村修了個祠堂秋龍庵來紀念他。後來,高宗聽說這位民間醫生治好了老祖宗的病,就命人在秋龍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輝煌的宮殿式廟宇,即白礁慈濟宮。

到了明代,吳夲的再傳弟子又治好了永樂皇後的乳疾,永樂帝特意命人雕琢了一隻石獅——“國母獅”,專程運到福建慈濟宮,送給已成神的保生大帝。這隻奇特的國母獅如今尚在廟中,石獅右掌高擎著吳夲的印鑒。

佛教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約前563—前483年),當時,印度把人群分為四個等級,代表神權的婆羅門最高,刹帝利、吠舍、首陀羅依次排列。佛教是當時印度反婆羅門思潮之一,受到刹帝利、吠舍種姓的支持而迅速流傳。

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最早的寺廟是建於東漢時期的洛陽白馬寺。佛教在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最為興盛。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佛經。東漢時,漢明帝派遣使者到大月氏抄寫佛經四十二章,這就是所謂的《四十二章經》。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最早的信徒多是帝王貴族,當時的人們把佛當作一種祠祀,近乎於神仙方術,並且把佛教的教義理解為清靜無為、省欲去奢,人們往往將佛與老子並祭。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僧人安世高、支婁迦讖相繼來到中國,在洛陽翻譯佛經,規模較大。公元193年,丹陽人笮融大規模修造佛寺和塑造佛像,並且用免除徭役的辦法來招攬佛教信徒。這是我國佛教造像和大規模招致信徒的開始。

何謂小乘佛教,何謂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名稱是大乘佛教徒取的(大乘佛教認為對方隻求自我的解脫而不願意超度他人,相對的大乘佛教自身則注重超度眾生)。

小乘佛教是比較固守佛祖的本意,因此小乘佛教一般不拜佛像,而拜象征宇宙秩序的佛塔和曼陀羅。不過在近世受大乘佛教的影響,也開始修造佛像。小乘佛教徒自稱為上座部,稱大乘佛教為大眾部,都有一些褒貶的含義,現經常用比較中性的名稱即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因為在中國的流行,大乘佛教也被稱為漢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