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子不可忽視的101個誤區90(1 / 1)

091、對孩子的髒話粗口不加製止

【開門見山】

魯迅先生當年所尖銳抨擊過的“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連子孫,遍及兩性”的‘國罵”,竟然在當今孩子們嘴裏如同炒豆子一樣劈啪亂跳,令大人們瞠目結舌。而在我們身邊,這種不講文明禮貌的孩子的確不是少數。我們經常能聽見一些孩子出口成髒,而且凶神惡煞。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髒話粗口置之不理,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將很難改正。

【引以為戒】

鏡頭一:毛毛從小跟著爺爺在農村長大,直到6歲該上學了,才回到父母身邊。毛毛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愛動腦筋,這讓父母非常高興,但不久他們就發現,毛毛是個很沒禮貌的孩子,常常會出口成“髒”。為此,媽媽罵,爸爸打,過了一段時間,毛毛似乎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父母很滿意。可有一天,老師來做家訪時,告訴毛毛的父母,毛毛在學校裏張口閉口都是髒話,班上大多數同學都挨過他的罵。父母聽到這裏非常生氣,把孩子拉過來就是一陣狂風暴雨式的“教育”,可毛毛始終就改不了這個習慣,毛毛的父母為此事傷透了腦筋,不知怎麼辦才好。

鏡頭二:某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說的是在某名牌大學的新生接待日裏,一個獨身一人來到學校報道的學生,因為了去繳費無暇顧及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就隨隨便便地以“喂,老太太!”叫住一位學校後勤處的老師幫自己看行李,半小時後,這位學生交完學費,回來拿起行李就走,老人在那裏站了大半天,他竟然連句謝謝都沒向老人說。

鏡頭三:小光的爸爸開口閉口都是說髒話,句句都要加上“×××”這個“三字經”。小光和父母朝夕相處聽得多了,但是他根本就不懂得這句話的含義,所以在學校裏當著其他小朋友的麵模仿老爸的口氣將“×××”講出來。為此,幼兒園老師找小光爸爸說明了情況,希望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爸爸一氣之下,脫口而出:“×××的再罵人,老子打斷你的腿。”小光隻知道因為老師才挨了這頓罵,卻不知自己錯在哪裏。

【專家點評】

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掉話粗話的習慣,首先要弄清孩子說粗話的原因。經研究證明孩子之所以能說出粗話,主要原因是,孩子根本不理解粗話的含義,盲目模仿。比如一個孩子同母親上街,母親詛咒一個開車的人:“這人怎麼這麼討厭.開這麼快,不怕撞死”。孩子根本不明白母親的意思,他卻簡單認為:令人討厭的人要被被撞死。有一天,他討厭他的夥伴,就會順便罵出一句。孩子的年齡小,識別能力差,但是模仿能力強。即使家庭環境注意了文明用語,孩子仍然可以在社會上、電視節目裏聽到,並且學到一些粗俗的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隻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個人修養教育,導致一些孩子說髒話成了習慣。也許孩子口中飛出的汙言穢語沒有任何針對性,似乎也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心靈上的傷害,但髒話粗口畢竟刺耳,不僅會破壞一個人的形象,同時也會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試想,誰會喜歡和一個滿嘴髒話、品行無禮的孩子交朋友?而當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以後,他又如何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和人良好相處呢?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了髒話粗口給孩子帶來的一係列影響。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講禮貌的壞習慣,應該及時糾正。下麵對於此問題將給出幾點建議。

【教子有方】

1、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母本身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可在孩子麵前用粗言穢語指責別人;禁止孩子觀看不良的電視節目;當陪伴孩子看電視時,聽到有關髒話粗口詞句,要及時給孩子作指導,讓孩子知道那些是不該學的。

2、批評孩子的這種行為。

這裏所說的批評不是一味地責罵,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是聞名用語,哪些是髒話。讓孩子明白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和孩子外出的時候,當看見有人在大街上吵架時,父母應該立即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是不文明的。當孩子在家裏說髒話或者有其他不禮貌行為的時候,父母可能非常生氣,但一定要控製住情緒,盡量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而是要語氣平和地告誡孩子,“你現在的表現媽媽不喜歡,沒有人喜歡講髒話的孩子,希望你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了。”

3、適當地懲罰。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講髒話,可先進行說服教育。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可以用懲罰的方式,最好采用剝奪孩子權益的方法,例如不準吃冰淇淋一次等,處罰亦必須在犯錯誤後馬上施行。

4、教育孩子要循序漸進

家長要明白培養孩子講文明禮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變得彬彬有禮。當發現孩子使用粗話時,應立即批評教育,直到孩子養成了說文明禮貌用語的好習慣為止。父母切不要把孩子的許多問題都集中起來,企圖突擊解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現一個問題就立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