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篇:做個平安快樂的聰明自己(1 / 3)

1 笑看風雲淡,得失寸心知

凡事都往好的方麵想

聰明人總是善於把握積極的心態,凡事都往好的方麵想。英國作家薩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麵,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一個心境健康的人,就會思想高潔,行為正派,就能自覺而堅決地摒棄消極頹廢的想法,不與雅惡者為伍。我們是選擇開心快樂地生活,還是選擇哀聲歎氣地埋怨,這都取決地我們自己。

一個老媽媽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傘匠,小女兒嫁給了陶匠。

有一天,她去嫁給傘匠的大女兒家,問大女兒近況如何。大女兒說,一切都很順利,但有一件事要麻煩媽媽,那就是希望媽媽向上帝禱告,祈禱天天能下雨,讓雨傘能賣得更好。不久之後,她又到嫁給陶匠的小女兒家,問小女兒的生活如何。小女兒說,一切都很如意,但有一件事要麻煩媽媽,那就是希望媽媽向上帝禱告,祈禱天天陽光普照,讓陶器更快地曬幹。

老媽媽感到十分為難地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女兒一樣疼。大女兒盼望下雨,小女兒盼望晴天,我到底該為誰祈禱才好呢?”

老媽媽的朋友聽說了此事,笑著對老媽媽說:“你何必在兩難的局麵裏憂愁呢?我們這裏四季分明,既不旱又不澇。下雨的時候,那是上蒼正眷顧你的大女兒,而出太陽的時候,那是上蒼正恩待著你的小女兒。不管是雨天還是晴天,上蒼始終都在輪流而公道地關照著你的兩個女兒。”

老媽媽聽後,開心地笑了。

悲觀的心態,使人灰心喪氣;而樂觀的心態,使人充滿活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馬斯洛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總之,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心態決定人生,心態決定命運。

有個年輕人,適逢兵役年齡,抽簽的結果,正好抽中下下簽,最艱苦的兵種—海軍陸戰隊。年輕人為此整日憂心重重,幾乎已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年輕人深具智慧的祖父,見到自己的孫子這付模樣,便尋思要好好開導他——

老祖父:“孩子啊,沒什麼好擔心的。當了海軍陸戰隊,到部隊中,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內勤職務、另一個是外勤職務。如果你分發到內勤單位,也就什麼好擔心的了!”年輕人問道:“那,若是被分發到外勤單位呢?”老祖父:“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本島,另一個是分發外島。如果你分發在本島,也不用擔心呀!”年輕人又問:“那,若是分發到外島呢?”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方,另一個是分發到最前線。如果你留在外島的後方單位,也是很輕鬆的!”年輕人再問:“那,若是分發到最前線呢?”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站站衛兵,平安退伍;另一個是會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麼好怕的!”年輕人問:“那麼,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受輕傷,可能送回本島;另一個是受了重傷,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輕傷,送回本島,也不用擔心呀!”年輕人最恐懼的部分來了,他顫聲問:“那……若是遇上後者呢?”老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種情況,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倒是我要擔心,那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場麵,可不是好玩的喔!”

人生擁有的,是不斷的抉擇,就看你是用什麼態度,去看待這些有賴於你決定的無數機會。能夠縱觀每件事情、每個問題的正反兩麵,你將發現,內心最深沉的恐懼,也在所有狀況明朗了解之後,將會自行化為烏有。

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人絕不是一個懦夫,具有這種心態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一點也不畏懼,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會從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中掌握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他們所堅持的原則是,不斷地將弱點轉化為力量。

快樂就在一念之間

一個人的心態可以決定成敗。要想成功卓越,必須牢固樹立積極成功的心態,徹底清除消極失敗的心態。

卡耐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她丈夫奉命到沙漠去學習,她一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是華氏一百二十五度。她沒有人與她聊天,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塞爾瑪太難過了,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年卻看到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到這封信,覺得大受啟發。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熱情而友善。塞爾瑪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的、舍不得賣給觀光遊客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的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常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留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塞爾瑪的內心有了這麼大的轉變?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塞爾瑪的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的新世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終於看到了“星星”。

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候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一念之差”導致驚人的不同。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隻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幹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懷著挑戰的意識,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愛迪生試驗失敗幾千次,從不退縮,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成功人士從積極的心態中獲得更多的信心,從而采取積極的行動,造就偉大的成功;而消極心態隻會導致消極言行的累積,最後導致一事無成。

那麼如何培養積極心態呢?

1.多與樂觀者在一起,不要向誘惑屈服,而浪費時間去閱讀別人悲慘的詳細新聞。在開車上班途中,聽聽電台的音樂或自己的音樂帶。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樂觀者共進早餐或午餐。晚上不要坐在電視機前,要把時間用來和你所愛的人談談天。

2.改變你的習慣用語。不要說“我真累壞了”,而要說“忙了一天,現在心情真輕鬆”;不要說“他們怎麼不想想辦法?”而要說“我知道我將怎麼辦。”不要在團體中抱怨不休,試著去讚揚團體中的某個人;不要說“為什麼偏偏找上我,上帝?”而要說“上帝,考驗我吧!”不要說“這個世界亂七八糟”,而要說“我要先把自己家裏弄好”。

3.在你生活的每一天,寫信、拜訪或打電話給需要幫助的某個人。向別人顯示你的信心,並把你的信心傳給別人。

4.從事有益的娛樂與教育活動;觀看介紹自然美景、家庭健康以及文化活動的錄像帶。

一個人是否有進取之心決定了他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因此,應該學會培養積極的心態,用積極的心態來引導自己走向成功。

心態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

心態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心態是人情緒和意誌的控製塔,它決定了行為的方向與質量。生活中隨時可見不同的人對同樣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同樣是半杯水,有人說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個人則是杯子是半滿的。水沒有變,不同的隻是心態。心態不同,觀察和感知事物的側重點就不同,對信息的選擇就不同,因而環境與世界都不同。

戰國時,衛國的彌子瑕因為長得英俊而深得衛王寵愛,被任命為侍臣,隨駕左右。

有一次,彌子瑕因為母親生病,就私駕衛王的馬車回家探視。按當時衛國的法律,私下使用大王車馬者,當處以斬斷雙腳的刑罰。衛王知道此事後,不但沒有處罰彌子瑕,反而稱讚他:“子瑕真孝順啊!為了生母的病,竟然忘了刑律。”

又有一天,彌子瑕陪同衛王遊果園,彌子瑕摘下一個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獻給衛王。衛王高興地說:“王瑕真愛我啊!好吃的桃子不願獨享,獻給我吃。”

多年以後,彌子瑕年老色衰,衛王就不喜歡他了。有一次,彌子瑕因小事不慎,衛王就生氣地說:“彌子瑕曾經私駕我的車,還拿吃剩的桃子給我吃。”在數落彌子瑕的罪狀之後,就罷免了他。

衛王對彌子瑕同一樁事情前後的不同態度,隻是因為衛王的心態不同。就像“情人眼裏出西施”、“愛屋及烏”一樣,當衛王喜歡彌子瑕時,它能寬容彌子瑕的過錯和失誤,甚至可以法外施恩。而當他不喜歡彌子瑕時,就會因小事而苛責他,這就是心態的作用。

堅強的心態可以使人在麵對困難時不屈不撓,凜然無畏。

文天祥被俘後,元朝統治者費盡心機勸降,均告失敗。於是重枷大鐐,把文天祥囚禁起來,企圖通過肉體折磨使他屈服。

文天祥所處的牢房,是一間低矮狹小、昏暗潮濕的小屋,老鼠成群,惡臭四溢;夏秋之際,度日尤為艱難。“或時日杲果,或時雨淋淋,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熄,水火交相禪,益熱與益深。酷罰毒我膚,深憂煩我襟。”

文天祥以堅強的心態來對待這種肌膚之痛。他在被囚中以詩歌作為鬥爭的武器,“如精鋼之金,百煉而彌勁。”

他在《偶成》詩中寫道:

昨朝門前地少裂,今朝床下泥尺深。

人生世間一蒲柳,豈堪日炙複雨淋。

起來高歌賦離騷,睡去細和梁父吟。

已矣已矣為何道,猶有天地知吾心。

他向往屈原的九死無悔,嘉歎孔明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天祥把生活環境中包圍著他的邪惡之氣,歸結為七種之多: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當此夏時,諸氣輩然”,而自己是“獄中孤憤長”,“孤臣腔血滿”,隻憑著一股浩然之氣(心態),“俯仰其間,幸而無恙”。他豪邁地宣稱,“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於是奮筆寫出了那篇義薄雲天、光耀古今的不配詩篇——《正氣歌》。

正是因為文天祥心中有正氣,對待惡劣處境有堅強的心願記,所以,他能坦然麵對酷暑與嚴寒,能在艱難困境中作詩吟賦,超越生死,實踐了自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誓言。

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豪邁者看江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而憂傷者看水則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閑愁。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境遇並不完全是由周圍的環境造成的,而是來自於麵對境遇的正確心態。“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不同的心態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聰明人要選擇積極的心態。

做個樂觀的聰明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不能被悲觀的心態所俘虜。我們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態。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也就擁有了一個美麗而安寧的精神世界。古希臘哲學家艾皮克蒂塔有句名言:“一個人的快樂與幸福,不是來自於依賴,而是來自對外界運行規律的追求。”

一次,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家中失盜,被偷去很多東西。他的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

“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看來,偉人身上也有些“阿Q”式的自我安慰的成份,這種精神勝利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任何不利中都要看到好的一麵。作為一個終生樂觀者,盡量把煩惱的憂愁從自己的心中排除出去,這樣就可以做到每一分鍾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約翰是飯店經理,他的心理總是很好。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都回答:“我快樂無比。”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麼去看事物好的一麵。他說:“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每次有壞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後者。人生就是選擇,你要學會選擇如何去麵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即自己選擇如何麵對人生。”

有一天,他被3個持槍的歹徒攔住了。歹徒朝他開了槍。幸運的是發現較早,約翰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約翰出院了,隻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

6個月後,他的一位朋友見到了他。朋友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當時他想了些什麼。約翰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動。”

“你采取了什麼行動?”朋友問。

約翰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約翰就這樣活下來了。

樂觀的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對失敗有點可貴的“馬大哈”精神。你對事情的態度,可以決定你是否快樂。拋棄悲觀消極的情緒,選擇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做快樂的主人,這需要個人進行心理的積極調試。學著做個快樂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