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同治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威寬勳同》
[釋義]我能活一天,就為國為民辦一天的事情,傾灑一天的心血。
世俗之見方以子弟應試為有誌上進,吾何必故持異論。但不可藉此廣交遊,務征逐,通關節為要,數者吾所憎也。恪遵功令,勿涉浮囂,庶免恥辱。
家書:光緒二年五月六日《與孝寬》
[釋義]現在社會上的人正將孩子們參加科舉考試,視為有誌氣,有上進心的標誌,我為什麼一定要存心提出不同的意見呢?隻是你絕對不能藉助這一名目四處交結,天天遊玩,拉關係,走後門,這幾點是我最為厭惡的。你要恪守國家對學者進行考核和錄用的法令,不要踏入俗世中去,以避免招恥受辱。
同在家潛心讀書為要,今歲未延師訓課,尤宜檢束自勉,不可放肆廢學。吾老矣,軍中羈身,去家萬裏,兒曹成敗非能預知,亦實不暇管教,爾等成人與否亦不在意,隻好聽之。
家書:光緒三年五月四日《與孝勳孝同》
[釋義]孝同在家裏要一心一意讀書,今年沒有請老師教課,你就更加要自我約束,自己勉勵自己,不能放縱恣肆,荒廢學業。我老了,身在軍營,離家萬裏,兒子們的成功與失敗不是能夠預先知道的事,也實在沒有時間來管教,我對你們能否能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心中也不當一回事,隻好聽其自然。
小時聽慣好話,看慣好榜樣,長大或留得幾分寒素書生氣象,否則,積代勤苦讀書世澤日漸銷亡,鮮克由禮,將由惡終矣。
家書:光緒三年五月四日《與孝勳孝同》
[釋義]一個人小時能接受好言語的教誨,多看一些好的榜樣,長大以後,也許身上還能存留一些貧寒的讀書人的氣質,不然的話,世世代代勤奮讀書的遺風就會一天天地消失,很少能夠遵從禮節,最終將淪為邪惡之徒。
在蘭讀書,自立課程,謝絕人事,以求精進,切勿悠忽玩愒,負此年光,至要,至要。
家書:光緒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與孝同》
[釋義]你在蘭州要用功讀書,要自己擬定每天的功課,謝絕一切人情應酬,以便求得學問日益精深,淵博,絕對不要貪圖遊玩,等閑度日,辜負這段青春年華,這是最最重要的事。
返蘭後伏案讀書,謝絕應酬,勤寫家信,庶不失寒素佳子弟規模。
家書:光緒六年六日二十三日《與孝同》
[釋義]你返回蘭州後,要天天伏案讀書學習,摒絕一切人情應酬,要多給我寫家信,希望你不丟掉貧寒人家的好孩子的風格。
古昔聞人學問、事業得力處,隻是苦耳。
文:《王伯谘先生家訓於清端公與友人論羅城事書》序
[釋義]古代名震天下的人,學問,事業上獲得了最大效益的地方,隻不過就是刻苦勤奮罷了。
周王之命畢公也,日:“克勤小物。”夫畢公,大賢也;保東郊,大事也,於小物之勤曷取乎?蓋惟勤也,則清明之氣在躬,意念沉下而不為煩冗所絀。故古今之能任大事者必於其小事不苟,信之。
文:《陶文毅公詩話鈔》跋後
[釋義]周王命令畢公,說:“希望能勤奮地辦好每一件小事。”畢公是一個大賢人,保衛東郊又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對於小事情要勤奮辦理,這有什麼可取的呢?大概隻有勤奮努力,一個人才能保持身上的清晰明朗的神誌思慮,心思凝聚,不被煩瑣冗雜的人情世故攪擾。所以,古今能擔當大事的人,一定不會馬虎草率地對待任何一件小事,這是千真萬確的。
慎交遊
非其人不可親呢
交遊必擇其勝我者
結交端人正士,為終身受用
朋友之間,居心宜直,用情宜厚
親朋中子弟佳者頗少。我不在家,爾等在塾讀書,不必應酬交接,外受傅訓,入奉母儀,可也。
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
[釋義]親戚朋友中的孩子們好的很少,我不在家裏,你們在私塾中讀書,不要與那些孩子們應酬,交往。在學堂裏用心聽老師授課,回家後盡心侍奉你們的母親,如此即可。
同學之友,如果誠實發憤,無妄言妄動,固宜引為同類。倘或不然,則同齋割席,勿與親昵為要。
家書:鹹豐十年正月三十日《與孝威孝寬》
[釋義]同窗學友,如果為人誠實,讀書發憤,無不實之言,虛妄之行,當然應該結交為朋友。倘若不是這樣,那麼,必須如管寧割席,與華歆同齋分坐一樣,不與那些人親近。
我家雖寒薄,然外人必不體諒,太涉菲薄似不近情,隻好勉強應付。
家書: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一日《與孝威》
[釋義]我們家裏雖然確實貧困,但是,別人一定不會體諒我們,待人太微薄似乎不近人情,隻好勉強應付了。
長沙諸友處親送朱卷,數日了之。此外可無須酬應,朱卷以數十本為度,同年須酬應者自宜周到,但非其人不可親昵,近來習俗最重同年,其實皆藉以廣結納耳,我素不取。
家書: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一日《與孝威》
[釋義]長沙的各位親友處,要親自上門去贈送你在考場所作之文,用數天時間辦好此事。此外,可不必多應酬了。所贈送的應考之作以數十本為限度,同年者必須應酬的,自然該處理周到,隻是不是人品好的人,便不能過分親熱。近幾年來,社會上有極重同年的習慣風俗,實際上都是假此名目而多結納人而已,我向來不以為然。
至交遊必擇其勝我者,一言一動必慎其悔,尤為切近之圖。斷不可曠言高論,自蹈輕浮惡習;不可胡思亂作,致為下流之歸。
家書: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孝威》
[釋義]至於交友,就一定要選擇學問、品行勝過自己的人,一言一行一定要細心謹慎,以免事後懊悔,這更是與朋友接近的必要思想意識。決不能空言高論,自投輕佻、浮華的惡劣氣習之中;不能胡思亂想,胡作非為,淪為下流之輩。
會試後在寓讀書寫字,勿時出外。爾年尚少,正立誌讀書之時,非講交遊結納時也。同人宴集時,舉動議論切勿露輕浮光景,勿放浪高興。時時提起念頭檢點戲言戲動,內重則外輕,而過自寡矣。
家書: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與孝威》
[釋義]你會試完畢,要呆在寓所中讀書,練字,不要時常到外麵去遊玩,你的年紀還不大,正是立定誌向發憤學習的時候,而不是講究交情結納朋友的時候,朋友們一起吃飯,集會時,你的言論行為切莫顯露出輕佻、浮躁的痕跡,不要一高興就放縱自己,時刻要存一份檢查自己戲言戲行的心,心中持重,言行就輕鬆,過失也自然地少了。
聞王老師清儉耐苦,人品心術甚為人所莫及,爾可時往請其教益,總要擺脫流俗世家子弟習氣,結交端人正士,為終身受用,勿稍放浪以貽我憂。時政得失,人物藏否,不可輕易開口,少時見識不到,往往有一時輕率致為終身之玷者,最須慎之又慎。
家書:同治四年三月十三日《與孝威》
[釋義]聽說王老師清貧節儉,刻苦耐勞,他的品性和心地都很好,是別人不可企及的,你可以經常去他那裏向他請教。要將世俗官宦子弟的壞習氣全部擺脫,結交品行端正的人士,作為一生中的益友,不要放縱自己,添我憂慮。時下政治的成敗,各界人士的好壞,你都不要輕易開口評論。年輕時閱曆很淺,經常有因為一時間粗心大意,卻使一生中蒙受汙辱的,這方麵最要審慎,再審慎。
吳翔岡所製劈山炮未嚐不好,惟須照模製藥,又兜用螺絲轉,一經損壞,便難覓匠修整。大抵軍器不宜太精細,以所用者皆是粗人也。翔岡立意要與人不同,此最是短處,而所賞識之人多無實際,渠薦與我之人,張聲恒、章榮先尚略可,然皆由璞出者,此外則無一堪用之才,難怪其從前帶勇,每戰輒不如意也。而猶不自痛悔,複意氣自矜,恐將來亦難望長進,終是廢材。渠來信雲尚欠伊銀百兩,錢卅串,可從靜齋先生處餘銀內取而還之。我所謂商賈氣太重者此耳。此君誌趣頗好,然讀書太少,自信太過,頗有“亡而為有,虛而為盈”之病。上年欲其來營,亦頗思陶熔一番,或可望其有進。渠既不願,則不必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與孝威》
[釋義]吳翔岡製造的劈山炮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隻是必須依照模子製造彈藥,另外外殼要用螺絲安裝,一遭損壞,就難以找到工匠修理了。大體上講,軍械不適宜於做得過分精微細巧,因為使用軍械的人都是一些知識貧乏的人。翔岡執意要做得同別人的不同,就是最大的缺點。他賞識的人也大多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他推薦給我的人,隻有張聲恒、章榮先還稍微好點,可這兩個人都出身於璞軍,除此而外,就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了,難怪他以前帶兵,每打一仗就不能滿意。可他仍然不曉得深深自責,幡然悔悟,依舊是那樣驕傲自滿,恐怕將來也沒有什麼進步的希望了,終究隻能是廢物一堆。他來信說還欠他一百兩銀子,三十串錢,你可以從靜齋先生那裏的餘銀中領取這筆錢還給他,我說他商人氣息太重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類事。這個人誌向很不錯,但是書讀得太少了,又過於自信,很有點“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的毛病,去年想他來軍營,是很想讓他在軍中陶冶、熔煉一番的,也許,這樣還可以有些長進。他既然不願意,就沒有必要勸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