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我來到哈密報社,經過調研,發現哈密報社的條件艱苦,同誌們走出去學習的機會很少,我就及時與我的原單位西江日報社聯係,請求幫助哈密報社培養骨幹。很快促成西江日報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答應花費15萬元幫哈密報社培訓兩批骨幹共15人。學習期間的吃住經費全部由西江日報社負擔,來往路費也全部由西江日報社負擔。這些同誌出去後增長了知識,增加了見識,同時也感受到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感受到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他們既增強了辦報紙的本事,也增添了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熱情。我來自肇慶,肇慶的經濟水平在廣東來說僅僅位於中等,財力還很薄弱,為了能給哈密報社爭取一些資金援助,我通過做好多方麵的工作,積極與西江日報社和肇慶市的有關部門和領導溝通,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三年來我共爭取的援疆資金達53萬元。加上兩批幹部的培訓費用15萬元,援疆資金近70萬元。這些資金來之不易,在使用時,我們精打細算,把錢用在了為哈密報社購買汽車、電腦和其他采訪工具,以及送同誌們去學習培訓等方麵,使報社的硬件設施和人員素質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四、加強自我約束,做到廉潔公正三年來,我自覺學習黨章,學習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以及哈密地委、地區行署有關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嚴格按照中紀委對領導幹部提出的“四大紀律八項要求”的規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實際生活中與工作中,我牢記“八榮八恥”,自覺抵製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不該拿的不拿,不該要的不要,不該去的地方不去。在報紙把關時,我嚴格恪守新聞職業道德,杜絕不給好處不報道,給了好處亂報道的惡劣行徑。在援疆的日子裏,發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在這兩年多裏,我經常與同誌們一起加班加點,加班到翌日淩晨三四點是常事,有時甚至是通宵,很多時候第二天還要照常上班。雖然經常不能正常作息和正常進餐,我也毫無怨言。
五、收獲與體會在三年的時間裏,我克服了因氣候、飲食、風俗習慣、民族宗教、工作環境等多方麵的變化帶來的困難,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考驗,也得到了方方麵麵的鍛煉。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得到提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得到增強,特別是通過對新疆區情、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使自己更加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信念。三年來,我深刻體會到,援疆工作作為國家的一種戰略考慮,必須要做好它。作為援疆幹部應該做到五個必須:一是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在維護黨的領導上立場要堅定,在反對“三股勢力”上態度不含糊,在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上信念要牢固。二是必須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民本思想,心係大局,不謀私利。三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切忌作風漂浮。四是必須尊重當地人民的感情並和他們打成一片。五是必須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困難麵前不低頭,遇到挫折不泄氣。援疆三年很快過去了,在領導和同誌們的幫助下,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由於能力和水平有限,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好,在工作中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在爭取外援方麵的公關能力有待提高;在采編工作中開拓創新步子邁得不夠大,思想有時也不夠解放,視野還不夠開闊,等等。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改進,爭取為哈密報社的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為哈密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不辜負廣東省委和家鄉人民的重托,做一名稱職的援疆幹部。
(選自《情注東天山》,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哈密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