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億元。目前,哈密廣東工業加工區已被確定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已逐步成為利用粵哈經濟技術協作平台,發揮哈密豐富的資源優勢與廣東的技術、管理優勢和強大的資金優勢互補作用,推動哈密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二是大力推介,力促合作。
我們成功幫助哈密地區先後3次組團參加廣東省中小企業博覽會,還在廣東成功舉辦哈密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
2006年7月,廣東省經貿委陳冰主任率經貿考察團抵達哈密,與哈密地區簽訂煤化工等5項協議(合同),簽約金額30多億元。在2007年的廣東省中小企業博覽會上,哈密與兩家中外企業簽的兩個合同項目,項目總投資達
2.96億元,成為新疆代表團在本屆中博會上最大的贏家。三年來,通過采取幫助哈密地區組團參加廣東舉行的各類博覽會、交易會和洽談會等方式,促進粵哈兩地企業簽訂合作項目合同20個,合同金額20.16億元,目前已有18個合同履約並正在實施,實際到位資金
3.1億元。
廣東醫療科技開發公司投資3000萬元與新疆王液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萬噸/年的哈密大棗汁、5000噸洋蔥項目,新疆亞佳釀造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玉米食用酒精、
1.85萬噸蛋白飼料、2萬噸酒糟可濃縮幹飼料合作項目,廣東雲浮石材企業在哈密投資建設首家年加工板材10萬平方米大理石等項目都已在哈密落地實施。通過招商引資,我們大力培育了一批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地方特色,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點,構建了當地跨越式發展的新平台,有力地推動了哈密地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三是廣泛宣傳,提升哈密旅遊業發展水平。
我們幫助哈密組團參加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並在廣州成功舉行哈密地區旅遊推介會,先後在深圳、佛山、東莞、中山進行了旅遊推介活動,與數十家旅行社積極對接。
廣東電視台、廣東衛視、南方衛視、《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等主流媒體,對哈密豐富的旅遊資源予以重點宣傳,報紙對哈密的宣傳報道累計發行量達600萬份以上,電視宣傳數以千萬觀眾,有近2萬名遊客帶走了2萬套旅遊資料,前所未有地、極大地宣傳了哈密。還與廣東省國資委所屬旅遊企業舉行了旅遊企業項目洽談會,哈密太陽旅遊公司與廣東中旅簽訂了合作協議,由廣東中旅每年向哈密太陽旅遊公司魔鬼城景區輸送2萬名遊客,廣東中旅取得太陽公司8%的股份,真正實現粵哈兩地旅遊企業的實質性合作。
2007年,哈密地區全年共接待遊客1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完成國際國內旅遊收入
2.7億元,增長35%,旅遊推介促進作用已經顯現。自治區旅遊局授予廣東援疆工作隊“為自治區旅遊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三、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為哈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強人才培養是“可持續援疆”的重要內容,增強哈密地區“造血”功能,根本還得靠人才。整合資源,著眼長遠,統籌協調,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為哈密地區進行人才培養,是不斷增強哈密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們根據哈密地區在人才方麵的實際需求,大力拓寬培訓渠道,增加了對哈密人才培訓的數量並提高了質量。一是在整合培訓資源,轉變培訓模式,充分利用援疆幹部派出單位和省委黨校等進行培訓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包括廣東省各類大中專院校在內的培訓渠道,三年來為哈密地區輸送培養了1139名各類人員,折合培訓資金1112.81萬元,使學員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幹,具備了為哈密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能力,尤其是經過努力爭取,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將哈密地區技工培訓工作納入廣東省“智力援疆”工程,長年實施,這是自1998年開展援疆工作以來,首次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訓作為援疆項目,這一舉措進一步拓展了援疆工作領域,深化了援疆工作內涵。選派了16名經濟口幹部到廣州市有關經濟綜合部門掛職3個月,提高經濟管理水平,為哈密地區經濟建設培養管理人才。這也是開展援疆工作以來首次選派幹部赴粵掛職。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宗教人士的培訓,三年來繼續選派60名宗教人士赴粵考察學習。二是積極邀請廣大知名專家來哈講學和指導工作,南方醫科大學派出外科教授醫療隊來哈密講學和義診,並安排2名碩士研究生來哈密進行少數民族人群心腦血管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課題研究;促成廣東省農業、牧業、金融、醫療衛生、教育、城建等行業高級專家團一行24人來到哈密,與哈密黨政領導及專家進行座談交流,幫助哈密分析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查找製約發展的因素,探討破解製約的對策;積極爭取廣東省教育廳組織9名中小學教育教學專家在哈密舉辦教育教學改革專題培訓班,為哈密地區近千名中小學教師授課,促進了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提升了教育發展水平。三是積極發揮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作用,援疆幹部個人通過講座、學術報告會和培訓班等形式,幫助受援單位培訓骨幹。截至目前,援疆幹部撰寫論文及調研報告51篇,其中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21篇,填補當地技術空白19項,舉辦各類培訓班69起,培訓幹部人才4666人次。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地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哈密地區人才培養機構更加適應了哈密地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需要,為哈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為實用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