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哈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葉常濃
選派幹部援疆,是中央落實小平同誌“兩個大局”重要戰略思想、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是中央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
1998年開展廣東援疆工作以來,廣東省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負眾望,開展了智力、項目、資金、技術並重的綜合援助。
當前,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張德江又審時度勢,提出廣東要“堅定不移地支持援疆工作;從注重財政資金援助向注重運用市場機製、加強企業合作轉變,從注重財政資金援助‘輸血型’項目向注重促進當地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造血型項目轉變’”。“一個堅定不移,兩個重要轉變”為我們新一批廣東援疆工作找準了切入點,指明了方向。為此,第四批廣東援疆工作隊始終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這個主戰場上,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援疆戰略,實施“四大工程”,立足新起點,實現新突破,創造新業績,助推哈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實施項目援助工程,推動哈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實施無償援助項目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落實中央“兩個大局”戰略決策,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支持推進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具體體現。按照張德江書記“一個堅定不移,兩個重要轉變”的指示精神,我們在新一批援疆項目的確定和實施上更加注重發揮援疆項目的功效,不僅要做好“輸血式”的幫扶,更要注重培育當地“造血功能”;不僅要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更要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認真分析了哈密的實際情況,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地域經濟發展出發,確定了哈密廣東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力支持園區建設,打造招商引資平台,實現“輸血型”項目向“造血型”項目轉變;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發,確定了巴裏坤縣北湖天然草場噴灌工程、地區奶牛養殖扶貧項目,促進農牧民增收,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從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改善脆弱生態環境出發,我們確定了地區生態建設項目(優質苗木繁殖基地)改良苗木品種;從援疆項目的公益性、扶貧性出發,我們確定了地區維吾爾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項目、伊吾縣廣播電視播控中心項目和鹽池鄉寄宿製學校項目。
7個項目廣東省政府合計援助資金3880萬元。項目於2006年4月全麵動工,現已全部竣工,並發揮了重大作用,綜合體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在援疆項目的實施上,我們認真總結分析了前幾批援疆項目實施的經驗教訓,製定了切實可行的援疆項目實施辦法,采取援疆工作隊與項目受援單位以及受援單位主管部門簽訂投資合同的形式,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確保質量,從項目設計、工程管理、質量監督、資金撥付等方麵製定了一係列可行的操作辦法,確保重點項目在工作隊的監督、指導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基本建設程序和規範進行投資建設,杜絕暗箱操作和推諉扯皮的現象。同時,在項目建設上努力做到“三個結合”,即現代氣息與民族特色相結合,項目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使援疆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益。
二、實施經貿合作工程,促進哈密自我發展能力的增強按照張德江書記“一個堅定不移,兩個重要轉變”的指示精神,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與新疆哈密地區經濟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大力實施了經貿合作工程,充分發揮援疆幹部橋梁紐帶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援疆工作領域,使外部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與哈密地區的資源發展優勢實現最佳組合,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投資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市場化運作的援疆投入機製,按照優勢互補、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思路,打造廣東工業園區平台,積極組織廣東企業來哈投資開發,激活哈密內在動力,創新經濟增長點,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一是搭建平台,築巢引鳳。
我們大力借鑒廣東的經驗和做法,結合實際,高起點、高標準地幫助哈密地區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特別是集中力量狠抓了哈密廣東工業加工區建設。通過不斷加大工業加工區建設的力度和狠抓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廣東省援助資金1500萬元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吸引了廣東企業在內的97家企業(集團)入駐加工區,45家企業建成投產,完成固定資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