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一言難盡——綿綿援疆情(1 / 1)

張文超

今日坐下打開電腦,才意識到自己的援疆工作即將結束,頓時思緒飛旋,感慨萬千。春節過後,我告別家鄉,坐上了飛往新疆的飛機,心中思潮翻滾,臨行前的一幕幕湧上心頭,忘不了臨行前領導的囑托和希望,忘不了親人的不舍和叮嚀,忘不了……窗外,熟悉的家鄉風貌消失不見,映在眼底的是重巒疊嶂,溝壑縱橫,時而一片灰黃,時而一片火紅,時而一片潔白,那是讓人向往卻又恐懼的山之海、雪之海、沙之海。收回眼光,閉目靠在座椅上,耳邊回蕩起一首歌:“從江海湖畔,到戈壁荒灘,從繁華都市,到大漠邊關,踏著前輩的足跡,肩負著組織的重托,我們援疆。”鍛煉身體——克服環境困難遠離了親人和家鄉,對親人的牽掛,無以傾訴,隻能深深地埋在心裏,更需麵對的困難是適應環境。初來乍到的三月,正值新疆初春季節,忽冷忽熱,幹燥風多,沙塵暴已經演繹成這片土地春天的象征,老百姓管叫“下土”。“天失其蒼,地覆其黃”。放眼望去,一片黃蒙蒙浮塵,戴著厚厚的口罩,仍能感覺到口中沙子“吱吱”作響;門窗緊閉,仍能聞到沙土腥味,呼吸似乎也變困難了,夜間也因為呼吸不暢而輾轉反側。剛剛還是晴空萬裏,轉瞬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昏天黑地,“黑沙暴”來了,對麵看不見人,讓我見識了大自然可怕的力量。我初次見識到新疆沙塵天氣,感到十分震驚及難以適應,感歎這裏的百姓生活環境之艱苦惡劣。感冒、發燒、幹燥得流鼻血都找上了我。為了以良好的狀態盡快投入工作,我不得不克服自己嗜睡如命的習慣,對自己製定了苛刻的規定:每天提前一個小時起床,進行晨跑鍛煉,晚飯後散步,不時揉搓肚子,飲食上盡量不吃辣不喝酒。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身體狀況有了好轉,基本能適應新疆的環境。轉換學科——克服工作困難在援疆之前我是語文老師。一向鑽研語文教學的我,來到新疆之後卻根據這裏的需要承擔體育教學工作。忐忑不安、怕不能完成任務的我及時給校長打電話征求意見,汝河路小學的張校長鼓勵我說:“既然那裏需要你做體育教學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行!”

就這樣我的角色從一名語文教師驟然變成了一名體育教師,負責學校小學組3個班級的體育教學及學校足球隊訓練工作,為了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我知道自己沒有退縮的借口和時間,必須教,而且還要教得好!有了堅定的信念之後,我迅速與汝河路小學的體育組老師在互聯網上親密結合,每天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研究和求教。漸漸地,我的體育教學工作開始逐步顯成效,由剛開始的生澀到逐步純熟,並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認同,之後每天晚上鑽研教法,為了完成高質量的示範課,我不惜花費掉了上百元的電話費,向鄭州的同行們請教,一遍一遍和同行們進行討論。課上完了,當我看到同事們讚許的目光時,自豪感油然而生,所有的辛酸在一刹那全部化成別樣的幸福——援疆的幸福。真心付出——綿綿新疆情半年多來,漸漸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當下課時學生高聲嚷著“張老師,再給我們上一節體育課吧,我們喜歡你的體育課”時!我深切體會到了做一名教師的幸福和快樂!一天的忙碌過後,夜深人靜時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常常使我夜不能寐。白天還熱鬧紛繁的校園,到了晚上就寂靜得嚇人。就在我30歲生日的當天,思鄉的痛啃噬著內心,原本以為自己將獨自度過,當下班回到宿舍推開門時,燃燒的生日蠟燭以及領導同事們燦爛的笑臉映入眼簾,我禁不住濕潤了眼眶。離援疆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可是援疆教師走了又來,一批又一批,我們用心、用智慧、用來自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用對這片土地的摯愛、用對這片土地上人們由衷的敬佩,寫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篇章,為新疆的快速發展、繁榮穩定、團結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貢獻。看看我的身邊,那些同我一批來疆的、紮紮實實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的“援友”,無論是好男兒還是俏女子,我們為了新疆的進一步發展真的是嘔心瀝血:愛人生病不能照顧、孩子學習無法輔導,對年邁父母無法床前盡孝……人說“家有老人不遠遊”,可我們卻在上有老人需要侍奉、下有小兒需要照顧的情況下,拋家舍業、背井離鄉。

我們是將對生養自己父母的孝心、對伴侶兒女的愛心轉化成了對黨、對祖國、對事業、對人民的忠心,這是大忠,大孝,大義!半年多的時間,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裏的山、這裏的水、這裏的人、這裏的一切。新疆是我工作過的地方,是我永遠無法忘記的地方,這裏景美人美,我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我在崗位上默默奉獻、無私地工作,聽從領導的安排,認真備課、教課,如今我在哈密紅星中學的工作使命即將完成。援疆經曆,注定會豐富我的人生,鍛煉我的能力,開闊我的視野,更會是我人生財富積累的重要環節,會使我受益終生!

(作者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為十三師紅星一場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