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天使的愛(1 / 1)

祁玉霞

我援疆前在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任婦產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2010年9月,當聞知河南省選拔援疆技術人才的消息後,已49歲的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2010年12月29日,我和其他幾位同誌一道,作為河南省第七批援疆幹部,肩負著省委、省政府和家鄉人民的重托,從新鄉市來到祖國西北部邊陲小城——伊吾縣,在伊吾縣人民醫院開始了援疆工作。伊吾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小縣,地處高寒、位居邊塞、地廣人稀,醫療技術條件相對落後,縣與市、縣與鄉之間路途遙遠,特別缺乏婦產科醫生。在到達伊吾的第二天早晨,我們5名援疆醫生不顧2000多公裏的旅途勞頓,就參加了伊吾縣“五下鄉”活動。

我們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回奔波200公裏到淖毛湖鎮為廣大農牧民義診。在淖毛湖鎮衛生院,當地婦產科醫生問我的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我們這兒缺少產科人員,你會接生嗎?”

我感到很驚訝,對她說:“會!還能處理許多婦產科疾病,如果你們婦產科方麵有啥問題,我都可以幫助你們解決。”義診當天,遇到一個維吾爾族孕婦第二胎臨產,需要請人接生,回縣城後我一直不放心,多次電話詢問情況,直到傍晚聽到母子平安消息傳來,我才鬆了一口氣。同時,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針對伊吾縣的實際情況,我要下功夫對當地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一方麵講授理論知識,一方麵現場實際操作,手把手地指導,認真進行手術帶教並詳細講解,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造福廣大農牧民。有一天,有一個維吾爾族姑娘,因婦科大出血,暈倒後被家人送來縣醫院就診,患者為青春期重度貧血,失血性休克。當時,縣醫院從沒有收治過這麼重的出血病人,一時不知怎樣治療。我一方麵指導醫務人員用現有的藥物給病人進行治療,一方麵與河南的醫院聯係,快速郵遞藥物。這樣,既不耽誤患者的治療,又不影響學習,同時也減少了醫療費用。患者治愈出院時,非常高興地說:“河南援疆醫生技術非常好,解除了我的病痛,河南醫生亞克西!”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我經常需要在半夜接產,一忙就是一整夜,但我從沒有影響過第二天的工作。

由於氣候嚴寒加上連續工作,我患上了下肢靜脈炎及骨性關節炎,不能正常行走和長坐。但我輕傷不下火線,為了伊吾縣廣大婦女的身體健康,為了孕產婦母嬰安全,一邊輸液治療,一邊工作。“謝謝!謝謝!謝謝!”

一直焦急地守候在產房門口的塔西古麗的家人在得知孕婦和新生兒已獲平安的消息後,激動地用質樸的語言對剛從產房出來的援疆醫生們連聲道謝,這是4月10日淩晨5時,在伊吾縣人民醫院產房門口出現的感人一幕。4月10日淩晨3時許,我接到值班醫生電話,醫院轉來一名難產孕婦,情況危急,急需手術。

此時,我已患下肢靜脈炎及骨性關節炎十餘天,下肢腫脹疼痛,平時連走路都十分費力。但孕婦與嬰兒的生命高於一切,時間就是生命,我不顧自己腿痛,接到電話後,立即和傅洪瑞大夫、陳洪軍大夫乘著夜色從住地直奔醫院。經查,孕婦為孕足月、麵先露、胎兒窘迫、滯產,隨時可能胎死宮內並危及產婦生命。我強忍腿痛,在其他醫生的配合下,立即給孕婦行剖宮產術。新生兒娩出後呈蒼白窒息,傅洪瑞大夫隨即對新生兒進行了緊張的搶救,小生命終於發出了來到人間後的第一聲“呐喊”……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全力施救,孕婦及新生兒均轉危為安,我們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了產房,出現了病人家屬連聲感謝的一幕。6月30日,我因病到哈密地區醫院做婦科手術治療,當得知第二天有孕婦需要做剖宮產手術後,我不顧自己剛做過手術身體虛弱,坐車一路顛簸連夜返回伊吾縣,於第二天上午給孕婦做了手術。當天半夜兩點多,電話鈴又急促響起,值班醫生報告,從淖毛湖鎮轉來一個維吾爾族急診病人,難產,急需手術。為了維吾爾族孕婦的母子安全,我忘記了自己病體的虛弱及疼痛,被同事送到醫院,立即給孕婦做了剖宮產手術。手術結束後,我大汗淋漓出現了虛脫現象,但我無怨無悔,能為邊疆各族人民做點事,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就是這樣,不論是在節假日還是在半夜裏,一次次“孕婦難產”

##孕婦需要手術”

##病人需要會診”

##患者出現危象”的電話響起後,我不顧腿疾,忍著疼痛一步一步地走向醫院,投入到緊張的救治工作中,確保孕婦的生命安全。進疆半年來,我倍感組織上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也感受到邊疆各族群眾對我們的深情厚誼。雖然我遠離家鄉和親人,但在這裏我感覺就是在家,各族群眾就像是我的親人。

(作者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為伊吾縣人民醫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