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草原上的鳴沙山距離白石頭度假村以北500米處,是著名的哈密鳴沙山。它位於東天山的南山與北山之間,旁邊有口門子、柳條河,恰似在萬頃碧波般的草原中間拔地而起。這座最初由石英石、長石堆積,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而成的沙山,全長約5公裏,寬約百米,海拔高度約2000米,山下有塔水河和柳條河環繞流過。綠色的山、綠色的草、綠色的河簇擁著閃閃發亮、宮殿似的沙山,放眼望去,整座沙山像一位沐浴中的少女,漂在茫茫的綠海之中。導遊李蕾的講解,使惠州青聯考察團的朋友們沉浸在想象之中。李蕾繼續說:“我們即將進入奇妙的草原鳴沙山。當風和日麗的時候,它蜿蜒起伏的輪廓如大海的波浪,那圓圓的山上,尖頂的金字塔、刀削般的峰脊簡直是鬼斧神工。在漢代的時候伊吾司馬毛愷,率五百壯士翻越天山廟,在這裏與匈奴惡戰,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傳說那沙沙作響的聲音,仿佛是伊吾司馬及陣亡將士忠魂不散、衝鋒陷陣的聲音。”我插話說:“導遊的講解雖有些誇張,但這裏確是古戰場。據史書記載,‘呼衍王將三千餘騎寇伊吾,伊吾司馬毛愷吏兵五百人於蒲類海(今巴裏坤湖)與呼衍王戰,悉為所沒。’這裏是古絲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鳴沙山見證了戰爭年代的鐵馬金戈。”導遊李蕾繼續解說:“各位朋友,這裏是古戰場,我們仿佛聽到了唐朝女將出征塞外金戈鐵馬的聲音。唐朝女將樊梨花帶兵西征到伊吾(今哈密),派先遣隊一營女兵翻天山進行探路。突厥部隊看到小股唐軍走進鳴沙山時,突然衝了過來,唐軍女兵倉促應戰,左衝右突,怎麼也衝不出包圍圈,最終寡不敵眾全營陣亡。”這時,惠州的朋友惠強問:“常言道,戰爭讓女人走開,唐朝部隊怎麼派女兵做先鋒啊?”
導遊李蕾說:“誰說女子不如男,女人當兵也正常。再說,樊梨花是統率千軍萬馬的女將軍,她用親信女兵營做先鋒,也是重要策略。隻是因為天山突降大雪,唐軍行軍慢,才發生了變故。正當突厥騎兵沾沾自喜的時候,樊梨花親率大軍趕到,殺得突厥兵丟盔棄甲,大敗而逃。戰後,樊梨花把女兵們的屍體埋葬於沙山之下。”清代著名詩人肖雄路過鳴沙山,寫下了傳世之作《沙山懷古》:霧裏轅門似有痕,浪傳四十八營屯,可憐一夜風沙惡,埋沒英雄在覆盆。聽著動人的故事,不知不覺,車子已駛到了鳴沙山跟前。微風吹過,我仿佛聽到沙山奏出了隱隱約約的琴聲,如訴如泣。
我們脫下鞋子,挽著褲腳走上山頂。我站在沙頂上任憑風吹,耳邊響起古代戰爭兩軍交戰的將士廝殺聲、戰馬的鐵蹄聲……有幾個女青年同坐一個竹沙筏順沙而下,驚叫聲傳遍四周。她們說,太刺激了。這就是哈密的鳴沙山。它與敦煌的鳴沙山、寧夏沙坡頭鳴沙山、內蒙古響沙灣鳴沙山並稱中國四大鳴沙山。有媒體報道稱:“哈密鳴沙山的響聲居中國四大鳴沙山之首。”
四、劉巧慧與絲路上的希望中學夏季的哈密,瓜果飄香,滿城都是綠色。
2004年6月14日,在地區行署會議室,進行了“哈密—惠州青年座談會”,廣東援疆工作隊領隊、哈密地委副書記林果先,援疆幹部、地委副秘書長楊耀華出席了會議。座談會由地區團委副書記朱鋼主持。惠州團市委書記、青聯主席劉巧慧動情地說:“兩年來,惠哈兩地共青團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去年春天,援疆幹部陳飛旋赴惠州,架起了兩地友誼的橋梁,達成了選派哈密8名幹部赴惠州掛職的協議。今年春天,地區團委副書記祖麗比亞赴惠州掛職,兩地團組織的友誼進一步加深。此次哈密之行,朱鋼副書記遠赴吐魯番迎接,我們領略了瓜鄉人民的深情厚誼。
廣東援疆幹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支持哈密的發展,我們十分欽佩。
我們也要盡自己的能力支持哈密的希望工程。”惠哈兩地青年各抒己見,共謀兩地的友好合作。在熱烈的掌聲中,舉行了兩地多項合作簽約儀式。我代表哈密地區團委與劉巧慧代表惠州市青聯簽訂了《哈密五堡惠州希望中學協議書》,協議約定廣東省惠州市青聯捐資30萬元,支持哈密五堡鄉中學的校舍改擴建工程,工程完工後以希望中學命名。劉巧慧還與朱鋼、祖麗比亞簽訂了其他兩項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