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晶
參加廣東援疆工作近三年了。
哈密地區轄一市兩縣,麵積卻相當於山東省,人口僅有50多萬,真正的遼闊而人稀。地區行署所在地哈密市在天山以南,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伊吾縣在天山以北。到山北出差,就必須翻越東天山。而我每一次翻越,東天山都以不同的裝扮讓我驚歎。
哈密市有東、西兩個出口上312國道。312國道是亞歐大陸橋的一部分,其東起我國連雲港,西可通至荷蘭的鹿特丹。在312國道上的哈密東、西兩出口之間,有一條向北拐入由山南通向山北的公路。據說這條道路是當年蘇聯紅軍第八團修建的。
由312國道拐入後,首先穿越約四十公裏兩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這片平坦的戈壁灘是最好的練車場。據說過去常有人在此開車追打黃羊,時速可達80公裏以上。有時不用槍打,開足了馬力追。黃羊是動物界中的速跑明星,但在每小時近80公裏的極限速度下奔跑,最多十幾分鍾便會撲倒立斃。現在不僅黃羊,就連狼也成了保護動物。
由於當地近年來實施嚴格的槍支管理,使得山上山下的野生動物多了起來。路上有兩座明代的烽火台,殘缺的台墩聳立在高高的土堆上,向過往行人訴說著曆史的變遷。由312國道拐入北行直道後,我曾多次問來訪的客人,由此到天山腳下有多遠?大部分客人望著近在眼前的天山,都答曰:不超過10公裏。當我告訴他們有40公裏時,他們無不瞪大眼睛感歎這裏空氣的明淨及道路的平坦、筆直。我常開玩笑說,在新疆開車很輕鬆,從路邊撿塊磚頭把油門壓著,便可倒頭大睡,睡醒把磚頭一扔,腳踩刹車,目的地便到了。到了柏油路盡頭,可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道翻越天山。天山與河西走廊之祁連山相連,向西延伸至哈薩克斯坦境內。巍峨的天山是一道屏障,將北冰洋吹來的濕氣流擋在山北。
因此,天山北坡相對多雨、雪,有茂密的森林以及遼闊的草原,而山南則幹旱少雨,多為戈壁、沙漠。山南山北氣候風貌差異較大,故而天山成了南、北疆的分界線。在海拔超過3500米的天山上有終年不化的冰川、積雪,這是天山腳下人民生活的水源。所以,新疆人常自稱天山兒女。
由於天山海拔較高,山體寬,氣候變幻莫測,翻越天山能真切感受到“一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開始爬山了,這時路邊一塊刻著“煥彩溝”的巨石會跳入你的眼簾。據說這是當年樊梨花西征路過時更衣之處。這塊巨石位於天山的南坡,周圍的山坡上草木極少,盡是黑色的石頭。
哈密人幽默而富於想象,說當年樊梨花在石後更衣,當地老百姓覺得稀奇,紛紛爬上山坡觀看,這下惹惱了樊梨花的丈夫薛大將軍,於是放了一把火燒山,留下了漫山遍野燒黑的石頭。接近山頂的時候,高高的山坡上開始出現一片片的原始鬆林。若在春、夏兩季,草便如綠色的地毯,鋪滿了整個山巒。牧民的氈房像白色的花朵,東一朵、西一朵點綴其間;羊群則如片片雲朵,慢慢地在山間飄蕩。有時真正的雲會掩蓋過來,把所有的風景變得朦朧而神秘。冬天翻越天山是很危險的,漫山遍野都是積雪,路上的雪經過車軋之後再結成冰,很滑。大汽車不掛鐵鏈是上不去的。
但此時的天山,卻是地道的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即使在夏季的
七、八月,天山頂上偶爾也會飛落雪花。這時,綠色的鬆林和開滿野花的草原就如披上了潔白的婚紗,會令所有的到訪者心靈震顫。山埡的頂端有一座200多年曆史的天山廟。這裏的海拔高度為2800米,比臨近的喀爾裏克峰低2000千米。廟旁聳立著東漢戍邊大將班超的塑像。班超在哈密時正值年少,他憑卓越的戰功和出色的外交才能一直晉升到新疆的最高統帥——西域都護。其次子班勇秉承父業,為維護新疆的穩定和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班超父子的光輝業績彪炳青史。而哈密正是班超崛起之福地。至今,哈密生產有一種好酒叫“班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