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難忘羅布泊(1)(1 / 3)

楊雄邦

2000年前,我國西部有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樓蘭,那裏美女如雲、商賈成群、魚躍鳥飛……這個美麗富饒的世界就是羅布泊。羅布泊曾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曆史上,羅布泊最大麵積為5350平方公裏。

後來羅布泊逐漸幹涸直至消失,羅布泊地區成了“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的死亡禁地。羅布泊是怎麼消失的?長期以來世界各國的地理學家都在尋找著答案。

2000多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

20世紀80年代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此失蹤,90年代又有上海的探險家餘純順在此遇難。這一切更為羅布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005年4月中旬,廣東援疆工作隊組織部分援疆幹部到羅布泊進行探險考察。在即將結束援疆時,我終於有了個機會走進羅布泊,尋訪埋藏於風沙下1000多年曆史的樓蘭古城,領略了這“死亡禁地”的沙塵暴、酷熱、顛簸的鹽堿地、迷路求生的驚險。

一、走進羅布泊到羅布泊探險是大多數援疆“密友”的心願。已有14名援疆“密友”於2004年4月成功探險羅布泊。在臨近結束援疆之時,獲準組隊前往羅布泊探險,對於心儀羅布泊已久的“密友”來說,是件十分欣喜的事情。在哈密的“密友”為此做了10多天的策劃和準備工作。考察前一天,哈密地委顧和玉副書記又召集全體將到羅布泊考察的人員開會,部署探險活動總體安排,要求分工協作,同舟共濟,嚴格組織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許單獨外出,確保整個探險活動的安全。他強調須準備防寒衣物及防曬物品,以防途中感冒或中暑。確定赴羅布泊考察探險活動為期5天。

19名援疆幹部及工作人員、駕駛員共36人分坐9輛豐田越野車前往探險。顧副書記親任考察隊領隊,下設聯絡、安全保衛、後勤保障、車輛安排等5個小組負責考察活動各項工作。考察第一天。上午8點,全體人員集中在哈密地區賓館吃早餐,然後每輛車分配兩箱礦泉水、一箱八寶粥罐頭、一袋餅火腿腸、一袋水果等。前後兩輛車還配上了對講機、衛星定位儀和衛星電話等。上午9時,9輛越野車浩浩蕩蕩從哈密地區賓館出發,向南開進。車隊路經哈密市南郊的回城鄉、花園鄉、南湖鄉,沿途可見一片片才剛播種的棉花田和哈密瓜田,機械化的耕種,田埂整齊,十分壯觀。剛過南湖鄉,即見路邊大片大片已推平的空曠地。據說這就是規劃中的計劃投資1000多億哈密煤電化基地的建設工地。離開南湖鄉,手機就沒有了信號,車隊已進入南湖戈壁無人區,在正在修建的哈—羅公路旁的便道上行走。10時半左右,“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大型門樓映入眼簾。車隊經過了檢查站,進入野駱駝保護區。早就聽說過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但沒想到這麼靠近人類活動區。原來,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擴界後的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地域幾乎包括了整個羅布泊地區。行政區域涉及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保護區總麵積

7.8萬平方公裏,是目前國內規劃麵積最大的幹旱荒漠類自然保護區。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是目前世界上僅存於中國羅布泊和蒙古國的戈壁阿爾泰的極度瀕危物種——野駱駝。野駱駝的學名叫野雙峰駝,是在地球上最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艱難生存的珍稀動物。

由於人類活動的延伸,野雙峰駝的棲息範圍逐年萎縮,種群數量日趨減少。據中外科學家多次考察和估算,目前世界上野雙峰駝分布數量為730~880峰,其中分布在羅布泊地區400峰左右。目前野雙峰駝的數量比國寶大熊貓少得多,其保護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車隊在茫茫大戈壁中前進。沿途沒有水源,沒有植被,更不見任何動物,真讓人懷疑這裏能有野駱駝生存活動。記得自治區環保局的朋友曾告訴過我,該局於2003年5月在局長魏山峰帶領下進入羅布泊做了為期半個月的考察,發現了野駱駝5群38峰,還有藏野驢、鵝喉羚、塔裏木兔、跳鼠、鷹等野生動物。考察還發現了不少野駱駝通常固定去飲水的終年有水的鹹泉點。其中有一個叫駱駝泉,當時正在規劃建設的哈密—羅布泊公路,要從中經過。為避免對該片區域野駱駝等野生動物重要的水源地構成影響,魏山峰局長提出將該段公路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