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該股在“5·19”行情中的成交量迅速放大,但漲幅明顯弱於大盤,同時,在1999年6月30日和7月1日股指暴跌時,該股大跌放出巨量後,又逆勢的上漲數日,這是莊家在“5·19”行情中大肆吸籌後留下的痕跡。從2002年1月11日起,該股連續順勢放量下跌,說明有莊家打壓吸籌的二次進場,之後於1月25日股價企穩,逐波震蕩上行並伴隨成交量的持續放大,該股在3月6日至3月16日股指的劇烈震蕩下跌中跌勢平緩,在16日暴跌,跌勢弱於大盤,且成交量未有放大,這表明該股莊家吸籌順利,當時的浮籌也較少。特別是2007年5月8日至2007年5月15日股指的連續大跌過程中,該股成交量繼續萎縮,且先於大盤止跌,這說明莊家建倉已進入尾聲。
3、從月K線圖上看,該股1996年12月上市以來以11元為中軸震蕩長達1個月之久,6月份股價逼近其曆史最高點17.78元後,又在13元附近震蕩了幾個月。
4、從時間周期上看,2002年6至9月期間是該股大的上漲周期。
這種情況下,主要依據什麼來賣出呢?
1、自該股本波上漲的起點2002年6月13日算起,至2002年8月29日恰為第54個交易日,54是6的9倍,正好是中級波段的時間周期。
2、該股自加速拉升時,已經露出頂部的特征。
民豐實業是2007年跟莊較為成功的一例。跟莊不難事,但跟準非易事,投資者隻要深刻地理解了價量關係這一技術分析的精髓,就能透視莊家的動作,隻有掌握好江恩的時間周期理論才能做到彈無虛發。
案例之六:成功重組
當存在非流通股與流通股兩種不同的股權結構時,上市公司的價值就會受到影響,資源價值中的投機成份就會大大地增加。下麵舉幾個“成功重組”的實例。
某上市公司,總股本兩個億,流通股本8000萬,第一大股東所持有的法人股是8000萬,目前每股淨資產2元,二級市場股價每股15元。現有人以每股淨資產2.2元的價格收購第一大股東8000萬的法人股。從表麵上看虧了,但是卻有另一種辦法可以不用花錢,辦法之一角色增發新股,如果以每股20元的價格增發5000萬股新股,發行後每股溢價公積金達到3.6元,每股淨資產達到5.6元,那麼,如果再按同樣的規則進行法人股轉讓,這8000萬股法人股的市場價格就會達到4.8億元,那麼,資產增值就為3億元。你也許會問,現在的每股價格是15元,怎麼你的增發價格反而是20元呢?答案如下:在二級市場當中找一個配合方將股價炒到25元,這樣就迎韌而解了。同時,你還可以在重組發生時為它注入一個新概念,做一個包裝,股價的市場定位自然會隨之而改變。當然要付出成本,比如說概念上的包裝成本,公關成本。
在這個案例中,如果是配股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其前提條件是大股東不能參加配股,這樣才能享受到由流通股本配股所帶來的溢價公積金對每股淨資產的貢獻。但這樣做也許會遭到道義的指責,而且還要保證上市公司有配股資格,同時配股又有一定的比例限製,所以,現在很多有配股資格的公司不選擇配股卻要選擇增發新股,尤其在重組之後這種願望表現得更為強烈。
懂得了上麵的道理,你也許會理解為什麼我國上市公司的再籌資欲望會如此強烈,不管公司經營上有沒有資金的需求都會想方設法的抓住任何一個再籌資的機會。其根源是股本結構的不同,從而導致了股權轉讓時計價方式的不同,由於在公司再籌資時財富由流通股股東向非流通股股東自然的轉移,而控製上市公司決策權的正是非流通股股東。
案例之七:手段很重要
假如有這麼一個公司,既不大可能破產,也不大可能有什麼發展,這時候他們該怎麼辦呢?假如這個公司每股收益每年0.1元,辛辛苦苦做生產經營沒有太多的錢可賺,資本高手當然不屑於此,於是可以想出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讓它虧損。如果連續兩年每股收益都是虧損1毛錢,實際上等於隱藏了每股0.4元的利潤,第三年可以重組,每股收益可以提高到0.20元,第四年可以轉型成功,每股收益可以提高到0.40元,進步突飛猛進,實際上這不是包裝利潤,僅僅是財務調節的手段。
通過這種手段也可以騙取增發和配股,同樣也可以有另外的非常規收益。不過你的業績還得做回來不能老漲,這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變臉的原因。
從種種分析來看,做莊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有人說做莊必須同上市公司相勾結,其實,這還是低級層次的,直接控製上市公司最好。至於二級市場的莊家,最好不要自己去做,那樣風險比較大,事實上,讓二級市場的莊家為你打工才算聰明
案例八:中小投資者如何成功跟莊
中小投資者與主力莊家相比,存在不少弱勢,但同時,與擁有大資金的機構莊家相比,中小投資者也有不少優勢。
比如華一投資的莊家在2008年4月初於16元處盤整多日,低位吸足籌碼後一路拉升,5月初莊家在18.50元處反複震蕩,意圖主要想拉高出貨,但無奈該股股價一直未放量,莊家難以全身而退,不得已壓低出貨,使該股股價連續下跌,莊家也最終被套。
再如拉薩啤酒(0752),該股莊家於2007年的下半年以12元壓低進貨,吸到了足夠多的低位籌碼後,開始進入拉升階段,股價依托5日均線緩步上行,但由於該股流通盤僅2500萬股,莊家進出不易,時間被拉長,被市場人士識破做莊手段,莊家無法全身而退,結果隻能每天拉小陽,以維持自己的帳麵利潤,一些先行上轎跟莊的中小投資者反而趁此機會穩穩地賺了一筆。
以上的例子充分說明,中小投資者在弱市中,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摸清莊家的思路和風格,果斷的跟莊、從容的出倉。
案例九:跟莊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