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娩宜與忌
正確計算預產期
所謂預產期就是指預計的分娩(生產)日期。人類妊娠期共40周280天,每4周為一妊娠月,共10個月。推算預產期的辦法依各人情況不同有兩種方法。
簡易推算法此法用於孕前月經周期規律,孕婦自己知道孕前最後一次月經日期的情況。具體方法是:陽曆(公曆)末次月經時間月份減3或加9,日期加7;陰曆(農曆)末次月經時間月份減3或加9,日期則要加上14。通過這種方法推算出的日期即為預計的產期。下麵舉例說明:
公曆:末次月經時間1993年4月25日計算:(月份)-3或+9,日期+7預計的分娩日期1994年2月1日陰曆:末次月經時間1993年8月18日預計的分娩日期1994年6月2日綜合推算法此法適用於孕前月經周期不規則的孕婦以及忘記了末次月經時間的婦女。可請醫生根據早孕反應出現的時間、子宮大小、胎動開始時間等加以估計。現在還可借助B型超聲波來加以確定。
需要提醒的是,在預產期前3周至後兩周(即孕7~42周)這段時間裏,孕婦隨時都可能分娩,這是正常現象。年輕的夫婦應在此期做好迎接小寶寶出生的一切準備工作,不要外出,以免發生意外情況。如果超過預產期兩周(即超過42周)仍未臨產,則為“過期妊娠”,對胎兒極為不利。因此凡已到預計的臨產日期的孕婦應立即到醫院去住院檢查,以防過期妊娠。
孕婦住院分娩前後宜做準備
許多孕婦對分娩了解不夠,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麵準備工作不充足,這對分娩不利,故在分娩前、後均應作充分準備。
精神準備許多孕婦預產期將來臨時,精神緊張,出現焦慮,想像著分娩的種種痛苦,又怕難產、剖宮產等等,甚至出現輕度到中度的神經功能紊亂現象,心口發慌,手腳出現細密冷汗,對外界敏感性也高。故分娩前最重要的準備是精神心理準備,產婦要樹立信心,調節好心理狀態,消除心理上的任何壓力,充分認識到分娩是婦女一生最普遍的一種生理現象,痛苦盡管有一點,危險也有一點,但絕大多數都很順利,加上有現代先進的醫療作保障,有辦法解決難產。分娩後精神上不要擔心產後康複問題。有的擔心產後身材變差,其實這是不必要的。
營養和休息分娩對婦女來說肯定要消耗一定的體力和能量,充足的營養和休息對母嬰是十分有利的,對分娩順利有益。進入產程中更要注意營養,做到少量多餐,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喝水,多喝紅糖水。有嘔吐、尿少、出汗多、產程超過24小時未能進食者,應適當從靜脈補充葡萄糖、鹽水、維生素類。分娩前後一定要盡量多休息,保證睡眠時間。產前產後吃不好、睡不好對分娩、哺乳均不利。
注意全身及局部衛生分娩時因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頸,易造成排尿困難,發生尿瀦留。臨產時應2~3小時排尿一次,大便也應排幹淨,以免影響胎頭下降及產後汙染胎兒及外陰部。必要時可灌腸、導尿,大便後要衝洗外陰。產前可堅持淋浴或擦浴,產後24小時後可擦浴,出汗要勤換衣褲。外陰部衛生很重要,要每日清洗,尤其產後有惡露排出,更要清洗。
適當運動完全臥床休息不利於分娩及產後康複,隻要胎膜未破、宮縮不緊的產婦就可在分娩前適當散散步,減輕腹痛,加強子宮收縮。產後適當運動,如保健操、散步有利於產後康複及體形恢複,有利於乳汁分泌。
孕後期出現哪些情況應立即去醫院
孕婦在妊娠期間可出現各種輕重緩急不同的情況,並非都要立即去醫院,但在孕7個月後如發現下列情況者必須立即去醫院。
腹痛孕晚期孕婦可出現輕微的、不規則的宮縮並因此引起腹痛,這是正常情況。但如出現間隔5~10分鍾,持續10~20秒的有規律的腹部陣痛,並伴有腹部緊縮感與少量陰道血性分泌物時,應立即去醫院。懷孕已達37周者為足月臨產,而不足37周者為早產先兆。另外,無論有無外傷史,如有腹部持續性疼痛伴子宮呈板硬,應考慮胎盤早期剝離的可能。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7個月後如有下肢浮腫,加重時延伸到腹部或臉麵部;有頭昏頭痛、惡心、眼花、胸悶、視力模糊等高血壓症狀;有浮腫加劇而尿量極少。凡有以上1~3種症狀伴發時,表示有嚴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嚴重時可發生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昏迷(即產前子癇),威脅母嬰健康及生命,必須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陰道大量流血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前置胎盤與胎盤早剝。前者多發生於孕7~8個月以後,孕婦可無任何不適感,且常發生在夜間,往往不知不覺一覺醒來後,孕婦發現自己已置身血泊之中;後者常有外傷史或性交病史,並伴有明顯腹痛。
這兩種情況母兒均有一定危險性,需立即送醫院。
胎膜早破孕晚期沒有任何臨產先兆而出現大量的陰道流水時,說明胎膜已破,常發生於雙胎、陣咳、腹瀉、性交、腹部外傷,致使子宮內壓力增高等情況時。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孕婦應保持平臥。
胎動減少及消失孕婦在自我監護中如發現胎動突然明顯減少,平均每小時少於2~3次,甚至完全消失,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查明原因,確定胎兒是否正常。
正確分辨真假產
假產的痛楚沒有任何規律,發作的頻率也不會增加。
真正的陣痛是有規律的,而且發作得越來越頻繁;隨著子宮收縮的頻度增加,疼痛的程度也加強。
家庭接生時要注意的事項
在農村,有的產婦要求在家分娩,尤其是經產婦更加普遍。家庭接生時必須認真,一絲不苟。
如發現以下情況不宜在家庭觀察臨產和分娩:
(1)有手術產(曾行過剖腹產術後不足兩年)、產前大出血、產後大出血及胎盤滯留史者。
(2)經檢查發現有異常分娩的可能,如骨盆輕度狹窄或狹窄、胎兒過大、橫位等。
(3)有妊娠合並症,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重度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癇、子癇等。
(4)並發嚴重疾病,如心髒病、重症貧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腎炎等,最好送到縣醫院或市級醫院分娩及觀察臨產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決定在家觀察臨產情況及分娩時,產家應準備:塑料布1塊;臉盆兩個,要用開水煮一下;消毒衛生紙若幹;清潔衛生帶1條;臨產前準備幾壺開水(兩壺溫開水)備用;臍帶布和線也要蒸煮消毒;剪刀應煮沸消毒,以防臍帶結紮時感染。
驚動早了有害處
妊娠越近產期,人們越關心什麼時候臨產,什麼時候應當去醫院。臨產前一般都有一些臨產的先兆症狀,主要表現為:
不規律的、時間持續較短的子宮收縮(腹部一陣陣發硬),比平時的收縮明顯。偶感腰酸腹墜,但很快過去,沒有規律。這是無效的宮縮,子宮頸並未擴張,雖然子宮下段已經形成,但並未正式臨產,這種情況稱為假臨產。
因為子宮頸開始展平,然後逐漸地擴張,子宮頸內口部分的胎膜從子宮壁上分離開來,陰道有黏黏的血樣東西流出,叫見紅,是快要生的現象。在宮口開大時就會有水流出,這是破水,在正常情況下,這時胎頭會很快下降。
產婦隻感覺想排大便,往下使勁,就是快要分娩了。
有的孕婦把開始出現的沒有規律的宮縮當成了臨產征象,故意用力憋氣,結果折騰了好幾天也不生,精神負擔很重,吃不好,睡不好,導致宮縮無力,到真要臨產時,就容易發生難產,這就是驚動早了的害處。
臨產一開始忌過早躺下不動
開始臨產時,不要著急害怕,可以隨便在室內走動,按時進食,困了就睡。不要過早地躺下不動,否則會使產婦覺得時間過得慢,引起情緒急躁,增加疲勞感,對分娩不利。一般在破水後或宮縮勤的時候,就要及時躺下。
臨產時肚子緊得難受,這是子宮收縮引起的,是正常現象,不用緊張害怕,要保持鎮靜,在每次肚子將要緊的時候,先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呼出來。這樣反複進行,直到肚子不緊時停止。在做深呼吸的同時,還可雙手輕輕按摩下腹部,或用兩個拳頭緊緊頂住腰部肌肉。在宮口開全後,肚子緊時,還要像解大便一樣用力,以便於推動胎兒降生。
胎膜早破怎麼辦
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產程開始之前破裂者。
出現胎膜早破,首先應立即住院,並絕對臥床,詳細檢查全身情況及胎兒、子宮情況。先露未銜接者應抬高臀部,禁止灌腸,保持外陰清潔,勤聽胎兒音。一般12~24小時無需作其他特殊處理,超過24小時,需滴催產素引產,並抗炎治療。如距預產期尚遠,胎兒未成熟,可予抗菌素及鎮靜劑,予安胎治療。對有胎位異常、骨盆狹窄等,可根據情況予以處理。總之,處理原則視孕周不同而異:孕33~35周,胎兒已成熟,按孕36周以上處理,未成熟者先促使胎兒成熟,最好期待至孕35周分娩;孕28~32周,早產是主要危險,應嚴密觀察胎兒成熟度、感染征象,盡量爭取到孕33~35周分娩;孕28周以下,圍產兒存活率低,不必期待。不論屬什麼孕周,如有感染均應及時終止妊娠,盡量爭取經陰道分娩。
臀位出現早破膜的對策
臀位出現早破膜常是難產的信號,更易發生臍帶脫垂,後者屬緊急並發症。因異常胎先露及頭先露未銜接時,胎膜早破,羊水流出的衝力可將臍帶滑出宮頸口或停留於先露與骨盆壁之間,形成不同程度的臍帶脫垂,使胎兒立即缺氧,嚴重威脅胎兒生命。高於其他產例2~3倍以上的臍帶脫垂發生率令我們必須重視。故破水後應絕對臥床,禁止下床活動,在送醫院途中應平臥,另應抬高臀部,采用頭低足高位,防止臍帶中途脫垂。勤聽胎兒音,發現胎兒音有變,要注意臍帶脫垂,可肛查或陰檢。一旦臍帶脫垂,可采用臍帶回納術,盡快結束妊娠,搶救胎兒生命。無臍帶脫垂者即收入病室觀察處理。原則同一般胎膜早破產例。
分娩時要注意胎兒的位置
產道為一不規則縱形管道,如為縱產或頭位或臀位,胎兒體縱軸與骨盆軸一致,容易通過產道。其中頭位較臀位易娩出,因胎頭是胎兒全身最大最硬的部分,分娩過程中受產道壓迫,胎頭具有可塑性,顱骨可重疊變形,使頭徑變小,有利於胎兒娩出。臀位是臀部先通過產道,胎臀小於胎頭,胎頭娩出又無變形機會,致使胎頭娩出困難。
如為橫位,胎體縱軸與骨盆軸垂直,不但胎兒不能自然分娩,對母兒的生命威脅也較大。
分娩時胎位正常者約占90%,異常者約占10%。胎位異常者中,胎頭位置異常,如持續枕後位及枕橫位、麵位、額位、高直位占難產原因的6%~7%,臀位約占3%~4%;橫位與複合先露極少見。
產程開始不久產婦忌大吵大鬧
分娩時產婦大吵大鬧,使體力消耗,休息不好,疲乏無力,造成腸脹氣、排尿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另外,擾亂中樞神經係統正常功能,致使大腦皮層過度疲勞,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延長,增加難產機會。
盡管產婦在第一產程中會出現腹痛,有的還很劇烈,尤其初產婦,切不可因此就大吵大鬧。應該盡量忍受,聽從助產醫生的指揮,可采取深呼吸法,宮縮時加大呼吸力度,陣縮過後恢複正常呼吸。還可用按摩法及壓迫法減輕疼痛。在子宮收縮間歇期盡量吃點東西,補充營養和水分,排空一下大小便,以迎接進一步的產程。
臨產時灌腸對分娩有好處
初產婦宮頸擴張不超過4厘米,經產婦不足2厘米時,均應給予溫肥皂水灌腸,灌腸不僅能清除糞便,避免分娩時排便引起汙染,而且通過及時作用刺激宮縮,加速產程進展。
產婦進入產程後,有下列情況者應禁忌灌腸。
(1)胎膜早破,先露部兒頭或臀尚未入盆。
(2)胎頭降低,接近第二產程,在1小時內可以分娩者。
(3)妊娠晚期陰道流血,疑有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者。
(4)曾有剖腹產史,為瘢痕子宮,宮縮較強,擔心子宮破裂者。
(5)胎位不正,先露部高懸,如橫位等。
(6)子癇、先兆子癇或有嚴重心功能障礙、肺功能障礙合並其他病理情況者。
分娩期間應經常注意胎動
注意胎動是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環境安危的重要方法。
正常胎動每小時約3~5次,如果每小時胎動數少於3次,12小時內的胎動數少於10次,揭示胎兒在子宮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