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西遊記封神演義7(3 / 3)

[36]同[33],第349~350頁。

[37]許祖範、姚佩蓮、胡東:《毛澤東幽默趣談》,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頁。

[38]陳四長、郭洛夫:《艱難的搏戰》,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頁。

[39]同[37],第11頁。

[40]董學文、魏國英:《毛澤東的文藝美學活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頁。

[41]閻長林:《在大決戰的日子裏》,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頁。

[42]《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頁。

[4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69頁。

[44]同[43],第1403頁。

[45]同[43],第1414頁。

[46]同[43],第1436頁。

[47]同[43],第1485頁。

[48]同[43],第1495頁。

[49]《緩懷毛主席》(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6頁。

[50]《文藝報》1990年12月15日。

[51]同[42],第405~406頁。

[52]潘列榮:《毛澤東與他的老師》,《黨史天地》(武漢)1996年第2期,第19頁。

[53]李林達:《情滿西湖》。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頁。

[54]《葉永烈采訪手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

[55]《人民日報》1977年9月23日。

[56]《河南日報》1957年3月28日。

[57]林一山、楊馬林:《功盞大禹》,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頁。

[58]《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196頁。

[59]同[58],第221頁。

[60]同[58],第65~66頁。

[61]陳晉:《毛澤東的文化性格》,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197頁。

[62]《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1頁。

[63]江東然:‘博覽群書的毛澤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269頁。

[64]《中華兒女》1995年第9期,第12頁。

[65]陳晉:《毛澤東和中國佛道教》。《瞭望》1993年第8~9期。

[66]王興國:《毛澤東與佛教》,書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4頁。

[67]同[63],第268頁。

[68]同[62],第285頁。

[69]同[40],第157頁。

[70]《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312~313頁。

[71]同[66],第202頁。

[72]屈小強:《〈西遊記〉中的懸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3頁

[73]同[66],第203頁。

[74]同[72],第343頁。

[75]同[72],第343~344頁。

[76]同[62],第427頁。

[77]同[62],第442頁。

[78]同[62],第452頁。

[79]同[62],第455頁。

[80]同[66],第205頁。

[81]同[70],第595頁。

[82]同[62],第491~492頁。

[83]李銳:《“大躍進”經曆記》,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頁。

[84]同[66],第205頁。

[85]同[83],第266~267頁。

[86]同[83],第289頁。

[8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

[88]吳曉梅、劉蓬:《毛澤東走出紅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頁。

[89]汪澍白:《毛澤東思想的中國基因》,商務(香港)有限公司

1990年版,第93頁。

[90]同[10],第61頁。

[91]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毛澤東在上海》,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頁。

[92]雷英夫、陳先義:《統帥部參謀的追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頁。

[93]《黨的文獻》1993年第3期,第71頁。

[94]李銳:《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頁。

[95]同[94],第222頁。

[96]甄不賈:《毛澤東談佛論禪》,《希望》1992年新總第2期。

[97]同[66],第206頁。

[98]齊鵬飛、王進:《毛澤東與共和國將帥》,紅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頁。

[99]李樹謙:《毛澤東的文藝世界》,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9頁。

[100]同[65]。

[101]《懷念毛澤東同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30~231頁。

[102]董保存:《在曆史的漩渦中》,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90頁。

[103]白金華:《毛澤東談作家與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頁。

[104]同[40],第218頁。

[105]同[92],第222頁。

[106]《喜馬拉雅山的雪》,《報刊文摘》(上海)1992年1月28日。

[107]同[72],第348頁。

[108]同[S8],第73~75頁。

[109]賈思楠:《毛澤東人際交往實錄》,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頁。

[110]同[72],第346頁。

[111]同[10],第262頁。

[112]同[661。

[113]同[40],第232頁。

[114]同[66]。第208頁。

[115]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87頁。

[116]同[72],第347頁。

[117]圖們、孔第:《共和國最大冤案',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9頁。

[118]《毛澤東國際交往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70~71頁。

[119]同[40],第219頁。

[120]郭金榮:《晚年時期的毛澤東》,《南方周末》1992年4月24日。

[121]同[72],第344頁。

毛澤東與封神演義

毛澤東與封神演義

1904年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去外婆家棠佳閣,行到石硯衝山邊,突然有一個人兩手叉腰,攔住去路。這個人是地富家子弟趙某,他經常在窮人麵前賣弄文墨,毛澤東早有所聞。趙某說:“我知道你是文家外甥。今天我要考考你,若能答出題,我讓你過去,若答不出,你得大方框關小方框。”毛澤東不慌不忙,也來個雙手叉腰:“你愛問就問吧!”趙某說:“《百家姓》裏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龜孫的孫,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怒氣,但無從發泄,隻好讓毛澤東過去。

[附注]趙公元帥。即趙公明,中國民間舊俗所供奉的財神,原為道敖所認定的財神,有時還將他與靈官馬元帥、關羽、溫瓊並列,稱四大元帥,所以也稱“趙公元帥”。據元《三教源漉搜神大全》稱,“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由此為‘封神演義’封為財神依據,定位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下設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迎祥納福,追逃捕在,因而被民間奉為財神。按古中國見於時空廣闊。所供奉財神多元不一。如四川、湖南等地,均以供奉趙公明為量。

1909年

毛澤東去南嶽朝山進香。

[附注]南嶽,《封神演義》薑子牙封五嶽神,其中“崇黑虎為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民間稱南嶽聖帝。

1917年

據羅章龍回憶,是年毛澤東遊覽了南嶽,登上了祝融峰。下山歸途中,走到衡陽南邊的中夥鋪,在路邊的一個小飯店裏給我寫的。他用的是湖南草紙,有兩三張,信寫得很詳細,說他看到了南嶽,第一句話就是:“誠大山也!”意思是說果真是座大山。他對南嶽的風光描繪了一番,文風同《海賦》格調相仿。他還談到了古今名人誌士筆下的南嶽,特別提到了唐朝韓愈宿南嶽廟的詩,這首詩刻在南嶽廟的石板上。這些內容談了一大段。信的最後說:為了給你寫這封信,整整花了我大半天的時間,因此今日不能登程了。信中還寄給我一首他遊南嶽寫的詩。

[附注]“韓愈縮南嶽廟的詩”,此古體詩名《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全詩如下:“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噴雲激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我來正逢秋雨節。明氣晦昧無清風。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紫蓋連延接天柱,石稟騰擲堆祝融。森然魄動下馬拜,鬆柏一徑趨靈宮。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西填青紅。升階傴倭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頭雲朣朧。猿鳴鍾動不知曙,果果寒日生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