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那人向前麵一指,笑道:“聖憎想還認得這幾位朋友!”唐僧細看時,卻是荊棘嶺上的十八公、孤直公、淩空子、拂雲叟,杏仙一班花妖樹怪。
那人又指道:“聖僧請看,那邊紛紛攘攘的是小雷音黃眉大王的五七百個小妖,和獅駝國的萬數小妖。這邊爭爭吵吵的是盤絲洞的七種蜂妖,黃花觀的七個蜘蛛精,竹節山九曲盤桓洞的猱獅、雪獅等等七個獅精。前麵那兩盞大燈籠是稀柿衙的大蟒怪的一對眼睛。右邊那個艾葉花皮豹子乃是隱霧山折嶽連環洞的南山大王。左邊那一大群牛,乃是金平府玄英洞的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領著他們手下的許多山牛精,水牛精,黃牛糟。”
那人團團轉了一遭,回頭對唐僧說道:“聖僧,這一案裏的人鬼妖魂全在這裏了。地藏王菩薩的名籍上記著,這一案共有五萬九千零四十九名。這都是當年要謀害聖惜的性命,要吃聖僧的肉想延壽長生的。聖僧如何處分這一案,想必自有權衡。小種交代明白,暫且告退。”說完,那人按落雲頭,把唐僧送在一座石磴上,竟自揚長騰空去了。
唐僧在半空中看了那幾萬個哀號的鬼魂,聽了鄢慘慘淒淒的哭聲,他的恐懼之心已完全化作慈悲不忍之心。他想到今天說過的白兔舍身的故事,想到佛家“無量慈悲”的教訓,想到此身本是四大偶然和合,原無足係念。他主意已定,便自定心神,在石磴上舉起雙手,要大眾鬼夷安靜下來。
那時無數鬼魂看見唐僧站在月光中,莊嚴之中帶著慈祥,個個都感覺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威力。大眾見他舉起雙手來,手心向下,月光正照在手背上,大眾都漸漸安靜下來。一會兒,真個全肅靜了。
唐僧豫徐開言道:“列位位朋友!貧惜上西天求經,一路上聽得紛紛傳說。‘吃得唐僧一塊肉,可以延壽長生。’非是貧僧合不得這副臭皮囊:一來,貧僧實不敢相信這幾根骨頭,一包血肉,會真個有延年長命的神效;二來,貧僧奉命求經,經未求得,不敢輕易舍生。如今貧僧已求得大乘經典,有小徒三人可以齎送回大唐流布。今天難得列位朋友全在此地,這一副臭皮囊既承列位見愛,自當布施大眾。惟願各山洞主,各地魔王,各路冤魂,受此徽薄布施,均得早早脫離地獄苦厄,超升天界,同登極樂!”
唐僧言訖,那散萬鬼魂齊齊舉手歡呼,鬼聲緲雜,辨不出他們說的什麼,隻聽得一片“聒噪!聒噪!”“多謝布施!”“快吃唐僧肉!”
唐僧又舉起兩手來,叫他們靜聽。他又說道:“列位朋友!請忍耐片刻。讓貧僧留個遺表,給小徒帶回大唐。”
好個玄奘和尚!他脫下袈裟,反鋪在石磴上。他咬破右手中指,寫下血書遺表:
沙門玄奘言:臣奉命西來求法。曆時一十七載,艱危萬重,而憑恃天威,心願獲從。遂得見不見跡,聞未聞經。所求得大乘真經五千零四十八卷,今命徒弟悟空等責送回朝,漉布東土。惟求法弘願已了,微軀已無足戀,茲於本日在婆羅涅斯國碗伽河上,舍命布施,下以超度途中枉死鬼魂,上以為國家祈天永命。臨絕上聞,不盡依依。他又留下遺囑給行者三人:
玄奘賴爾等護持,得遂求經弘願。經典至重,望爾等星夜齎送回朝。玄奘微軀已於今夜布施西天路上爾等所害諸枉死鬼魂,了此十七年公案。此是修菩薩行人本分內事,爾等不必哀傷。經典到達之日,即是玄奘不死之年。此囑。
唐僧寫完,將度牒裹在袈裟裏,脫下緊身衣服,抽出十七年不曾用過的戒刀,坐在石磴上,從左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用刀尖挑了,遞與靠近身旁的鬼魂。笑道:“這是唐僧肉,可惜不多,請你們每人吃一口罷。”一個小妖接過去,咬了一口,傳遞給第二人。這時唐僧又割下第二塊肉來了。這些山妖水怪,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動了。倒也講點禮數,每人隻咬一小口,不爭多論少,也不爭肥較瘦;吃了肉的都慢慢散開去,讓沒吃肉的擠近前來。唐僧一塊一塊的割去,血流下石磴,石磴麵前成了血池。一些魚精鱉怪,便跟著老鱖婆,在血池裏喝血。盤絲洞裏幹兒子,——蜜蜂,螞蜂,盧蜂,班毛,牛蜢,抹蠟,蜻蜓。——也都飛來吸血。
唐僧把身子割得下的肉都割剔下來了,看看隻剩得一個頭顱,一隻右手還不曾開剖。說也奇怪,唐僧看見這幾萬饑鬼吃得起勁,嚼得有味,他心裏隻覺得快活,毫不覺得痛苦。
這時候,那團圓的月亮已快要落下地去,在長河那一邊,月光平射過來,照著那個孤棱棱的和尚頭,那頭的黑影子足足有幾裏路長,在那幾萬鬼魂的頂上晃著。這時候,忽聽得半空中一聲“善哉!是真菩薩行!”唐僧抬起頭來,隻見世界大放光明,一切鬼魂都不見了。
唐僧如從大夢裏醒來,定心一看,兀自坐在那三獸塔最高層上的石欄邊,分毫不曾移動。抬頭望那月亮已將落下地去,東方滿天的紅霞,太陽快起來了。他伸手摸腿上身上,全不見割剮的痕跡。他心裏驚怪:難道是我在定中做了一場噩夢?正驚疑間,隻聽得塔的下層有腳步聲響,行者與八戒上來,八戒喊道:“師父出定了嗎?天快亮了。”唐僧心裏覺得快活,也不說破,站起來同他們下塔去。
下得塔來,隻見沙僧牽著龍馬,傍邊立著八大金剛,齊聲向唐僧道喜,說道:“恭賀聖僧一夜之中,了得西來公案,圓成九九劫數!一念無量慈悲,三千大千諸佛菩薩同聲讚歎。可賀,可賀!”
行者三人都不懂得金剛說的話,爭問師父夜來在塔上做了什麼。唐僧不得已,把夜來的奇境說了一追,說完,解開袈裟。看那裏麵臆臆約約的好像還有許多金字,細看時又都不見了。師徒四眾都谘嗟稱異。
八大金剛催促遭:“聖僧功行完滿,就此回東土去罷!”有偈為讚:
吃得唐僧一塊肉,五萬九千齊上天。
如夢如電如泡影,一切皆作如是觀。
附錄注:
①“三獸窣堵波”的故事見於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卷七。白兔舍身因緣又見於《雜寶藏經》卷二,《經律異相》卷四十七。我在這裏又參用了現代印度作家的說法。
②“聒噪!聒噪!”是道謝之詞。《西遊記》第九十四回大天竺國王送金銀時,行者唱喏道:“聒噪!聒噪!”我們徽州土話向人道謝也說:“聒噪,聒噪”。大概“聒噪”與“聒噪”同出於一個語源。
(原載《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 商務印書館
1925年12月初版)
1976年
一天,毛澤東給護士孟錦雲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個大臣來到一個廟裏,迎麵是一個大肚子彌勒佛。乾隆便問大臣:彌勒佛為什麼對著我笑啊?那大臣說:這是‘佛見佛笑’。乾隆聽了很高興。當他向佛的側麵走幾步之後,又回頭一看,見彌勒佛正對著那大臣笑呢,於是又問大臣:彌勒佛為什麼也對你笑呢?那大臣趕緊回答說:‘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小孟聽到這裏,咯咯地笑起來,急忙說:“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這是講那個大臣拍馬屁。”
毛澤東晚年,將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找到一起,對照著讀。
資料來源
[1]趙誌超:《毛澤東和他的父老鄉親》,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112頁。
[2]文熱心:《毛澤東與故鄉》,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頁。
[3]權延赤:《衛士長談毛澤東》,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第244~247頁。
[4]《天津日報》1981年12月23日。
[5]《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1頁。
[6]吳振錄、邱恒聰:《山帥》,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231頁。
[7]葉永烈:《曆史選擇了毛澤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8~99頁。
[8]紀猗、鍾村:《上將交往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7頁。
[9]舒龍、淩步機:《歲歲重陽》,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頁。
[10]劉恩營:《從井岡山走進中南海——陳士榘老將軍回憶毛澤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
[11]郭晨:《萬水千山隻等閑》,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頁。
[12]《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頁。
[13]同[10],第55頁。
[14]黃瑤:《在戰鬥中成長的羅榮桓》,解放軍出版社1983年版,第296頁。
[15]同[5],第181頁。
[16]《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頁。
[17]《憶董老》第2輯,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頁。
[18]同[5],第330~331頁。
[19]同[5],第312頁。
[20]《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60頁。
[21]胡小鷗:《大將交往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2]牛克倫:《熔爐》,《回憶毛主席》,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45~246頁。
[23]同[20],第473~474頁。
[z4]《毛澤東交往錄》,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2~383頁。
[25]《陝西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6]《延安中央研究院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頁。
[27]《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6頁。
[28]《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82~883頁。
[29]同[27],第441頁。
[30]同[28]第904 905頁。
[31]《黨的文獻》1994年第4期第12頁。
[32]《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419頁。
[33]《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9~350頁。
[34]王弘:《毛澤東妙語和談》,《黨史天地》(武漢)1995年第7期。
[35]吳黔生、高保華、李新樂:《肝膽相照》,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2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