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怒猴奪鞭反打人 萌猴非猴驗真身(2 / 2)

“一流玩馬呀麼二玩猴,三流割腳呀麼四剃頭,五流幻術那個六流丐,七優八娼呀麼九吹手。”

這是民間一首名叫《下九流》的歌謠,道出了猴戲藝人的心酸。在古代,猴戲主要服務於宮廷貴族和官僚,進入民間以後,則變成了下層百姓行乞的手段,耍猴也被人看成是“下九流”的行當。

見羅玉林獨自一人吃東西,那隻叫三毛的老猴在一旁急得直打轉,拾起一塊小石頭就朝羅玉林擲來。

這才想起忘了先喂猴子了。耍猴人有條不成文的行規,表演結束後,人猴同食,而且第一碗飯先盛給猴吃,以示慰勞。

他忙招呼三毛:“過來,吃飯啦!”

三毛立即竄到他跟前,一把扯過麵包口袋,坐在旁邊麵無表情地吃起來。

這時,羅玉林突然想起身後的箱子裏還有一隻小猴。打開箱蓋一看,那“萌猴”已經餓得睡著了。

他雙手叉在這小生靈的腋窩下將它抱出來,仔細一看,卻愣住了。

耍猴這麼多年,他見過的猴子數不勝數,什麼品種什麼類型他都分辨得清楚,卻從來沒見過長得這樣奇怪的“猴子”:

雖然渾身長滿了長毛,可臉卻是個人臉,既像人又像猴。都說猴子是人類祖先,按說猴子長得像人很正常,可是這隻“猴子”長得也忒像人了!

羅玉林把“萌猴”在手中反過來調過去地看了個遍,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唯一和猴子的區別就是沒有尾巴——可是沒有尾巴的也可能是猿猴和猩猩。

這就是進化論的奧妙,猿的外形像猴但比猴大,沒有尾巴,有的特征跟人類很相似,猿和人同屬靈長類人猿總科。雖然人們常把猿猴並稱,但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動物。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

“萌猴”在羅玉林的撫弄下醒了過來,被他弄得又癢癢又舒服,瞪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看著眼前這個人,亂蹬著兩隻毛茸茸的小腳,小嘴裏發出歡快的聲音。

羅玉林找不到判斷是人還是猴的方法,索性抓著它的腳倒著將它提起來,隨著它身上的長毛因為重力的作用向下倒去,兩腿中間露出了一根粉嫩嫩的“小鮮肉”。

羅玉林突然間腦子裏靈光一閃,終於找到了判斷的方法:它的******竟然是人的“******”,不是猴子的“******”,雖然離家很久了,但他清楚地記得他兒子小時候的“******”和幼猴的“******”是完全不同的!

羅玉林現在終於能夠斷定:這是人,不是猴!這是個孩子!

等等,不是一直說是“萌猴”嗎?怎麼又說是人了?

朋友,是不是玄幻小說看多了?這是真實故事,不是玄幻小說!人怎麼能生出猴子?人隻能生人!

想當初五百年前,吳承恩的夫人葉氏雖然是生出個橢圓石頭不假,可石頭裏麵蹦出來的怎麼能是猴子呢?當然是人啦!隻不過是個渾身長毛的毛孩而已嘛!

羅玉林驚訝地自語道:

“原來你是個孩子?呃……毛孩?你可真像隻猴子。唉,醜是醜了點,不過——也算是個稀罕寶貝?!”

起初,他以為自己白撿了一隻猴子。按老家獼猴馴養場飼養的猴子價格,一隻能賣上千元,頂他耍一個月猴掙的錢呢!

但直到他發現這個小家夥是個孩子,而且是個像極了猴子的毛孩時,有那麼一瞬間,一個邪惡的念頭萌生了:要是將來訓練這個毛孩演猴戲,一定能火——財迷心竅的他心裏隻有猴戲。

羅玉林心裏盤算著,越發高興起來,猴戲也不演了,搶過三毛手裏的麵包塞進毛孩嘴裏,便收拾家夥式,哼著小調,樂顛顛地朝幾百裏外的老家猴縣進發。

這個渾身是毛的毛孩自打從石頭裏蹦出來就沒吃過一口食物。

他嘴裏這綿綿軟軟香香甜甜的東西,是他出世以來吃的第一口食物,眼前這個中年男人,也是第一個給予他食物的人,於是從本能上他就認定了對這個男人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

羅玉林頭戴鬥笠,肩挑扁擔,搭大貨,扒火車,一路風塵仆仆,一路輾轉曲折。

小毛孩坐在箱子裏,探出毛茸茸的小腦袋,好奇的看著沿途的風景,對於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他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卻不知未來迎接他的,是怎樣的命運……

小毛孩雖然是剛出世不久,但已經長得如同一歲大小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