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46(3 / 3)

皮爾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其實自己並不具備舞蹈演員的素質,當舞蹈演員,隻不過是年少輕狂的一個虛幻的夢想。如果那時他不放棄當舞蹈演員的夢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爾卡丹。 [點 評]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對生活的期盼,也為自己偉大的夢想激動過、苦悶過。其實,隻有勤勤懇懇地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的接近夢想。

我們的人生目標就有如大海,但空談目標,而不去努力,也會變成空想。

認準方向朝著理想,從小處做起,一步一步地積累著,走下去,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要想達到目標,使理想成為現實,積累是絕不可少的,而人們往往忽視這一點。古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話,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無論多麼遠大的理想,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平凡處做起。

5找點時間來夢想

有一首愛爾蘭祈禱詞,祈禱詞的篇名是《這一天》:

“運用時間去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費點時間去思索,這是力量的泉源,花點時間去遊戲,這是青春永駐的秘密。抽出時間來閱讀,這是智慧的基礎,勻出時間來對人友好,這是人生的快樂大道,要點時間來夢想,使你挾泰山超北海。找點時間來愛人和被愛,這是上帝的恩典,尋找時間來放眼四顧,這是通向無私的捷徑,用些時間來放聲大笑,這是靈魂的音樂。”

找點時間去夢想,在現實的生活中,在繁忙的事業中,又有幾人記得自己的夢想,即使有恐怕也早已遺忘在歲月裏。

我們每天都在拚命工作,拚命掙錢,掙錢又為了買房子、買車子,但是當自己富有的時候,卻發現錢再多,也買不到夢想。

我們跟現實妥協,因為夢想有太多不能實現的借口。我們甘願做平庸的人,也不再追逐夢想。當別人問我們想實現什麼樣的人生時,我們茫然不知,隻知道要掙錢,要生活。生活為了什麼?也不知道,大概是為了結婚,有一個家,然後讓家變成支撐自己的一切。

你是否知道,向現實妥協就是接受別人眼中的自己,追求夢想就是告訴別人什麼才是真正的你。向現實妥協,就是告訴別人,你就是這樣的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可是如果你擁有夢想,並且始終追逐,別人會看到你帶著一個太陽生活。

如果你已經丟失了夢想,就請找一個夢想,不管是大還是小,它都會讓你在工作之外找到另一份快樂。帶著夢想生活學習,你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在忙碌的時候,偶爾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麼你工作起來也會有激情,即使麵對再煩亂的工作,也會心情愉快。

每一天我們都是匆匆忙忙的,吃飯要幾分鍾內就完成,上班等車沒有耐心,看到堵車更鬧心,工作也急於一天完成,似乎有把火在身後燒。與朋友吃頓飯也是越快越好。似乎自己就像一台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浪費不得。可是,我們根本不是機器,而是人。需要休息,需要愛,需要友情,還需要夢想。

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享受它的美味。上班等車時,可以想想如何讓這一天愉快地度過;看到堵車,為什麼不欣賞外麵的風景?工作雖緊迫,但是也要有計劃地完成。工作之餘,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你可以學做飯,學一門生活的藝術,給自己一些小情調,一些小夢想,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

找點時間,去找回曾經丟失的夢吧, 那樣你會更快樂。因為有夢的人看到的陽光更多,而看到的機會也更多。

6要有“想幹的意識,敢幹的氣魄,真幹的功夫,能幹的本領”

想——要壯誌淩雲;幹——要腳踏實地。

有這樣一種力量,它可以讓人在黑暗中不斷前進,在失敗中不斷鬥爭,在挫折麵前不忘記追求,這種力量叫信念。

有一個挖井人,到處挖井,他想挖出水來。但是由於缺乏信念,他往往挖到一半時就灰心喪氣了。甚至有一次他幾乎就要成功了,卻棄之而去,終歸功虧一簣。

有想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還在於行動。在於行動中有沒有堅韌的毅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理想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那麼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以致一生碌碌無為。但是,如果僅有理想而不付諸行動,理想就隻能是一紙空文。

有一位寓言家說得好:“理想是彼岸,現實是此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就是架在兩岸的橋梁。”

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隻有腳踏實地地努力,理想才會變成現實。

理想與行動的關係,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係。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心願望。

而我們要實現理想,就必須要有“想幹的意識,敢幹的氣魄,真幹的功夫,能幹的本領”。

隻有你有想去實現的強力願望,才能下定決心去做;隻有你腳踏實地去做,並且有相應的本領或技能,你才能獲得成功。

有的人每一天都蜷縮在社會的一角,有理想,卻沒有敢幹的氣魄,隻在空想中度過。或者有想幹的意識和氣魄,卻不知道如何去做,實現自己想要的也不知從何下手。隻能在原地踏步,漸漸地心灰意懶,停止前進。

而一個人如果想實現夢想,首先就要看他想不想打破停留的局麵;敢不敢正視存在的問題;能不能適應生活的環境;有沒有改變未來的決心。

一個人倘若總是停留在一個階層,那麼他永遠不會有進步,永遠不會有想實現夢想的意識,總覺得人生就是如此了,不會有更好的人生出現了。從根本上說,他們害怕離開,害怕失敗,於是蹉跎歲月,終老一生,碌碌無為。

而當你想做成一件事,並且有氣魄去做的時候,首先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如果你選擇忽略這些問題,即使你努力去做,也會失敗,因為這些問題常常是核心問題。如果你連存在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你想做的事情也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一些人到了新的環境常常抱怨這抱怨那,為什麼不適應環境,讓它成為實現夢想的一個舞台?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在還沒有發明鞋子以前,人們都赤著腳走路,不得不忍受著腳被紮被磨的痛苦。某個國家,有位大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裏都感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牛皮。眾大臣聽了國王的話都一籌莫展,知道這實在比登天還難。即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牛皮來鋪路,而且由此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如何勸說國王改變主意時,一個聰明的大臣建議說:大王可以試著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拴上一條繩子捆緊,大王的腳就不會忍受痛苦了。國王聽了很驚訝,便收回命令,采納了建議,於是,鞋子就這樣發明了出來。[點 評]

把全國的所有道路都鋪上牛皮,這辦法雖然可以使國王的腳舒服,但畢竟是一個勞民傷財的笨辦法。那個大臣是聰明的,改變自己的腳,比用牛皮把全國的道路都鋪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種辦法,隻要一小塊牛皮,就和將整個世界都用牛皮鋪墊起來的效果一樣了。

許多時候,我們應該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周圍環境不盡如人意:自然條件的惡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工作壓力太大,報酬太低……麵對這種種煩惱,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沒有能力讓周圍的一切如他所願。對周圍的環境,我們可以想辦法來改變它,將現實中不令人滿意的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改變環境是很困難的,這時候,我們應該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路還是原來的路,境遇還是原來的境遇,而我們的選擇靈活了,路和境遇所給予我們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另外一點就是決心,任何夢想的實現都需要毅力和恒心。沒有堅持,一切都不會實現。

當你有了夢想,有了想幹的意識和氣魄,有了敢於麵對自身問題,敢於跳出原來層麵的勇氣,你還要有實現夢想的才能和工具,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成功。也就是說夢想要合乎你自身的條件。要能夠被你追求到,而不是水中撈月般縹緲,無法抓到。否則,這一生都會很累,很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