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47(1 / 3)

第22章幸福與痛苦幸福或痛苦與財富沒有關係,幸福或痛苦與財富的多寡也無關。你身居華堂,家產萬貫,不一定幸福;我身處陋室,不名一文,不一定痛苦。幸福是一種理解,痛苦是一種感受,它取決於你的處境和境界。

1笑對人生,樂觀的境界

笑對人生,就沒有什麼磨難可以摧垮你。笑的實質是堅強和愛。懂得這些的人,一定不會平庸。

當你成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笑容,因為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當你失敗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笑容,因為這一切也都將過去。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一個動作,一個微笑可以讓人神清氣爽;兩個微笑可以讓人整天都很快樂,三個微笑可以讓你有持久的快樂。這就是微笑的魔力。

微笑往往會給人帶來好運、成功和幸福。

給自己一個微笑,工作的疲憊可以被它吸取,心靈的汙垢會隨它流去;給自己一個微笑,就不會為生活的艱辛而頹廢,也不會為生命的無奈而傷感。微笑麵對自己,微笑麵對他人,微笑麵對生活,蓄心中之美好,采心中之微笑,珍藏於心,傳達於人,生命才會顯得充實絢麗,彌足珍貴。當你微笑時,別人可能為你而微笑。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生活沒有拖欠我們任何東西,所以沒有必要總苦著臉。應對生活充滿感激,至少,它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

微笑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和財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係。一個富翁可能整天憂心忡忡,而一個窮人可能心情舒暢:一位殘疾人可能坦然樂觀;一位處境順利的人可能會愁眉不展,一位身處逆境的人可能會麵帶微笑……

一個人的情緒受到環境的影響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總是苦著一張臉,並不能改變外界的環境。相反,如果你微笑麵對,就會增加親和力,別人更加願意與你交往,你得到的機會也會增多。

隻有心裏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著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麵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發自內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對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對強者的奉承。奉承時的笑容,是一種假笑。而麵具是不會長久的。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除下麵具,露出本來的麵目。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史坦哈已經結婚18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裏,從早上起來,到他要上班的時候,他很少對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對她說上幾句話。史坦哈覺得自己是百老彙最悶悶不樂的人。

後來,在史坦哈參加的繼續教育培訓班中,他被要求準備以微笑的經驗為題發表一段談話,他就決定親自試一個星期看看。

現在,史坦哈要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著,說一聲“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他對地鐵的檢票小姐微笑;當他站在交易所時,他對那些以前從沒見過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史坦哈很快就發現,每一個人也對他報以微笑。他以一種愉悅的態度,來對待那些滿肚子牢騷的人。他一麵聽著他們的牢騷,一麵微笑著,於是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史坦哈發現微笑帶給自己了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帶來更多的鈔票。

史坦哈跟另一位經紀人合用一間辦公室,對方的職員之一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年輕人。史坦哈告訴那位年輕人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麵的體會和收獲,並聲稱自己很為所得到的結果而高興。那位年輕人承認說:“當我最初跟您共用辦公室的時候,我認為您是一個非常悶悶不樂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變看法:當您微笑的時候,充滿了慈祥。”[點 評]

微笑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是對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報”的,人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上所說的力的平衡,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對別人的微笑越多,別人對你的微笑也會越多。

當受到別人曲解的時候,請選擇微笑。通常這時微笑的力量更大,因為微笑會震撼對方的心靈,顯露出來的豁達氣度讓對方覺得自己渺小、醜陋。

當年,有人處處說愛因斯坦的理論錯了,並且說有一百位科學家聯合作證。愛因斯坦知道了這件事,隻是淡淡地笑了笑,說:一百位?要這麼多人?隻要證明我真的錯了,一個人出麵便行了。

愛因斯坦的理論經曆了時間的考驗,而那些人卻讓一個微笑打敗了。

笑對人生,就沒有什麼磨難可以摧垮你。笑的實質是堅強和愛。懂得這些的人,一定不會平庸。

雨果說:“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麵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麵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裏如一、心智純正,並且對權利與義務同等重視。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樂觀地麵對生活,生活才會樂觀地麵對你。威爾科克斯說:“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價值。”

2沒有正確的方向,再努力也是徒勞

世界上最可悲的人,就是那些永遠隨波逐流的人。他們沒有走一步自己的路,沒登完一座自己的山,勞碌奔波一生後,卻發現自己仍在原地逗留。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龜兔賽跑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故事,但現在又出來新的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是說兔子自從第一次比賽,因為自滿和偷懶而輸掉了之後,一方麵很沒有麵子,另一方麵,也關起門來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並且給自己約法三章:第一,決不服輸;第二,決不自滿;第三,決不偷懶,全力以赴。一個月之後,兔子又找到了烏龜,要求再比賽一場,烏龜勉強同意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在老虎、猴子、大象等動物的監督公證之下,比賽開始了。發令槍響過之後,兔子一溜煙地飛奔而去,而且,一路上,兔子不斷地自我激勵:“我是最棒的!我加油!我一定能成為第一!”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烏龜這一次又獲得了第一名,兔子又輸掉了!為什麼,因為兔子跑錯了方向。[點 評]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方向或跑錯方向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奮鬥+汗水=成功”、“笨鳥先飛”等等,但是要知道,這些成功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須有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即使你很努力,你離成功也越遠,離失敗越近。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水從高原流下由西向東,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上。它的遊技很精湛,因而遊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沙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穿過了湖泊中層層的漁網,也躲過無數水鳥的追逐。它逆行經過了著名的壺口瀑布,又越過了激水奔流的青銅峽穀,博得了魚的眾聲喝彩,它不停地遊,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石罅,遊上了高原。然而,它還沒有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卻凍成了冰。若幹年後,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著遊動的姿勢,有人認出這是渤海的魚。[點 評]

一位年輕人感歎,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行了那麼久那麼遠。

一位長者為之歎息,說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隻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它朝錯誤的方向一直追求,最後等待它的隻有死亡。

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方向,再努力也是徒勞的。在即將開始努力的時候,先要找準方向。因為選擇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倘若像這條魚一樣一路上雖然暢快淋漓,卻不知自己遊向的是一條死亡之路,那將是多麼的可悲。

正確選擇方向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你會發現,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麵臨選擇的時候還是很草率。一個人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工作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買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這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尤其是當他的未來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賴於這份工作時。

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人會故意做出一個對自己不利的決定。他們會選錯,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選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隻好換來換去,結果卻依然迷惑。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選擇,否則你根本不會知道,你適合什麼工作,什麼樣的環境適合你發展。有時方向比行動更重要,在沒有選對明確的方向以前,就談如何行動,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沒有明確方向的行動就是瞎折騰,瞎折騰的結果就是無序,無序導致無效。

世界上通往成功的路很多,但是請記住:所有的路,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你有什麼樣的選擇,也就有了什麼樣的人生。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選擇了正確的方向,而失敗者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水平差不多的人由於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就完全不同。人們之所以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是因為沒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就如同我們在考場上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選擇題,隻能瞎猜。

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選擇,在職業生涯中,或許你的個人選擇餘地非常狹小,甚至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決定,但是有誌者自有千方百計,無誌者隻感千難萬難。無論如何,把握有效的選擇權,把你的職業路徑逐漸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隻有這樣,你才會越走越寬,你的選擇權才會越來越大,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職業自由。

3一次痛苦的經驗抵得上千百次的告誡

隻有不斷在挫折中吸取教訓,在失敗中尋覓生存可能,在失敗中領悟人生,才能使自己走得更穩、才能使自己心更安、命更盛。

從小到大,我們聽多了耳提麵命的訓導,當我們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會聽到許多人的告誡,但是這些道理我們能記住多少?如果孩子能記住大人的各種告誡,也許就不會犯各種錯誤了,但是他們卻體會不到失敗的滋味了,當孩子長大成人,他會比任何人都脆弱。而在現實中,那些經常被看成“淘氣包”的孩子在日後卻有所成就,就因為他們犯過錯誤。在做錯事情之後,他有了這方麵的教訓,懂得改正錯誤以及承擔責任。

往往,一次痛苦的經驗抵得上千百次告誡,因為隻有經曆了這種痛苦才能明白如何去做、如何做好一件事情。

在報紙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因為偶然迷路,讓母親萬分著急,也使母親痛下決心,不再讓女兒離開自己半步。母親辭去工作,在家專門照顧女兒,從此這個孩子的生活就沒有了挫折和困難,終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活安逸。在母親無微不至的嗬護下,已經成年的女孩,大腦和身心都 “廢用性”地“萎縮”了,其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還停留在10歲前兒童的水平上。

許多事實證明,缺乏挫折耐性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個斷麵、某個階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個瞬間,視為生命的永恒。在人生道路上,遇風和日麗時,就春風滿麵,自以為少年得誌;一旦遇上一點兒風風雨雨,就以為到了世界末日,迅捷地作出極端的反應。這在中考、高考、考研的時候很常見。中榜者歡天喜地,落榜者愁容慘淡,有的慨歎命運的不公,有的感念前途無望,有的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來對待。試問,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和心理素質,怎麼能麵對明天更大的困難和挫折呢?

古往今來,成大事的英雄豪傑,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在挫折中奮起,在驚濤駭浪中一生搏擊的人。李白曾說,“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更倚天”。正是因為有了挫折和艱難的磨煉,才讓他們擁有了堅忍不拔的意誌,非凡超群的才幹,從而成就了人間偉業。為此,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世界上有一種體驗叫挫折。它對沒有誌氣的人來說,可能是沉淪的開始;對誌向堅定的人來說,它將是奮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