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27(3 / 3)

[點 評]

這說明一個人的目標能引導人們走向成功,有著什麼樣的目標,就有著什麼樣的人生。

一個人要想成就大業,必須立誌追求遠大的目標。遠大的目標是一種心理力量,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它對人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當目標與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的時候,它會對人生產生強大推動作用,使人具有頑強的拚搏精神和無私的奉獻情懷。

假如一個人沒有目標,就像汪洋大海中的無舵之舟,隻能隨波逐流,很難到達理想的港灣。而在目標追求上的一個小小差別,能夠導致人生結局的巨大差異。

朱熹就曾強調:“為學須先立誌,誌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誌不定,終不濟事。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唯有誌不立,直是無著力處。”高爾基所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在美國,有一個聲望極高的獎項——美國國家質量獎,贏得此獎的企業,必須是能生產全國最高質量產品的企業。

為贏得該獎項,摩托羅拉公司從1981年就加入了競爭。它派了一個小組,分赴世界各地考察學習表現優異的製造廠商,力求大幅降低自己工作中的錯誤率,結果不合格品率降低了90%。但摩托羅拉公司仍不滿意,又設定了新的目標:所生產電話合格率要達到99997%。

1988年,66家公司競爭美國國家質量獎,摩托羅拉以絕對優勢輕輕鬆鬆奪魁。這就是目標的效力。[點 評]

如果當時摩托羅拉並沒有把目標鎖定在贏得該獎項上,也許,它就沒有這麼長足的進步。

你訓練過跳蚤嗎?當把它們放在廣口瓶裏,用透明蓋蓋上。這時,跳蚤跳起來會撞到蓋子上,許久之後,當你打開蓋子,你會看到,跳蚤繼續跳,但不會再跳到足以撞到蓋子的高度,自然也不會跳到廣口瓶以外。

原因很簡單,跳蚤已經調節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適應這種情況,不再改變。不但跳蚤如此,人也是一樣的。許多人都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卻行動不起來,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

經常有人說,我沒有目標。其實,追求快樂而避開痛苦便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所以說,我們是有目標的,隻是這個目標是否能促進我們行動起來,去追求高素質的人生。

目標對我們來說,就像撒在園中的種子,你種一粒草子,長出來的就是草,你種一顆玫瑰,長出來的就是一個玫瑰。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潛能無限發揮,那麼就請你定下一個遠大的目標,相信你在向它挑戰的過程中,會發現無窮無盡的機會,使人生攀向另一個層次。

當然這個目標必須是具體,可以實現的。如果目標不具體,無法衡量是否能實現,那會降低你的積極性。因為目標是動力的源泉,如果你無法知道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就會感到泄氣,最後甩手不幹了,所以當你規劃自己的成功時,千萬別低估了製定可測目標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努力了,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不一定就能帶來成功。因為任何活動的本身並不能保證一定可以成功。一項工作要有成果,就要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說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了多少成果。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個法國人曾經做過一次實驗,他研究的是巡遊毛蟲。這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跟著向前爬。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在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但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須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條排隊前進。

但是這些毛毛蟲並沒有厭倦這種圓圈爬行而轉向食物,它們圍著花盆以同樣的速度一直爬到了餓死。[點 評]

這些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就像隻靠本能而不願思考的人一樣,他們雖然在賣力幹活,卻毫無結果。

如果你製訂了目標,且具有可行性,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度,自然就會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向工作成果了。

如果以上幾點你都做到了,那麼你一定會實現你的夢想人生。

7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確知的生命

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定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鮑吉爾·原野曾經說過:“生活的內容,既不能寄托於未來,也不能埋怨於舊日。我們所有的生活,隻發生於‘今天’。”

現在“珍惜生命”的口號隨處可見,我們也告訴自己要珍惜生命,可是你做到了嗎?是否每天依然渾渾噩噩地度日,沒有任何的目標和企盼?珍惜生命到底該做什麼?是珍惜未來的生命,珍惜明天嗎?不是,是今天。今天、現在,它們是你唯一能確知的生命!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是未知,而今天就是對你最重要的生命!

據說一位禪師在晚上睡覺前,會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因為他不確定第二天醒來時,是否還用得上那杯子。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生命的脆弱。是的,生命就是脆弱的。許多人昨天還和我們說著話,但是第二天就有可能不存在了。它脆弱到仿佛隨時會結束,所以,請珍惜生命,從今天,從這一刻開始。

珍惜今天,其實很簡單。早晨起來時,別忘記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這一天。當今天過去的時候,別忘記告訴自己,又享受到了美好的一天。今天是人生路上匆匆的一頁,但是隻有重視今天的人才會取得成功。

把記憶留在過去,把生活放在明天,而今天變得毫無意義,這樣的人不會懂得珍惜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拋棄時間的人,時間就會拋棄她。日月匆匆,滄海桑田,人很快就會從年輕變得衰老。

隻有今天是你能把握的,你可以讓自己變得快樂,你可以實現今天的目標,你可以幸福地微笑,你可以享受人生的快樂,這些都隻有在今天才能真實地發生。

佛問弟子:生究竟有多長?

弟子甲:五十年!

佛說:不對。

弟子乙:四十年!

佛說:不對。

弟子丙:三十年!

佛說:不對。

眾弟子:那麼人生究竟有多長呢?

佛說:人生隻在呼吸間。

是啊,人生是什麼,就是你一呼一吸間,就是現在。我們應當活在現在,隨時地享受當下的美好事物。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八十層樓上。有一天他們爬山回來,卻發現大樓裏停電,電梯停駛,雖然他們背著一大包行李,但是他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隻能爬樓。

當爬到二十層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邊說將包包放在二十樓,等來電了再坐電梯下來取。於是他們就把包兒放在了二十樓,繼續爬。但是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隻爬了一半,往前看,竟還有四十樓要爬,兩人開始互相抱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到了六十樓。

到了六十樓,他們吵得沒有力氣了,哥哥對弟弟說:“隻剩二十層樓了,我們就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吧!”

於是他們安靜地繼續走,終於到了八十樓。哥哥讓弟弟開門,弟弟卻說,鑰匙不是在你那裏嗎?

原來,他們將鑰匙留在二十樓的包兒裏了。[點 評]

這個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二十歲之前,我們活在親人朋友和老師的期望中,背負著很多的壓力,自己也不夠成熟有能力,因此步履難免不穩。二十歲之後,離開了那些壓力,卸下包袱,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這樣愉快地度過了二十年。

到了四十歲的時候,發現青春已經不再,不免有許多的遺憾和後悔,於是開始在惋惜與抱怨中度過,

到了六十歲,才發現人生已經不多了,於是才認識到應該珍惜生命。到了生命的盡頭,才發現自己好像有什麼事情好像還沒有完成,原來夢想還留在了二十歲。你是否是這樣呢?

想想自己的夢想,想想自己最在意什麼,不要到了四十歲之後才追悔。

往日不可追,來日更難猜。如果你有夢想,就從現在這一刻做起。記住,今天是上天送給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