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泛愛眾(5)(3 / 3)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他們曾經同在朔方鎮當將軍。可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好,互不服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儀刁難他,曾想調到別的方鎮去。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郭子儀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卻以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從。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隻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後,流著熱淚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裏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幹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祖墓被毀的原因心裏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滿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他的回奏後,都對他無限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遠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占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仆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延伸閱讀】

領導如何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

一個稱職的領導隻有解決好了與員工之間的問題,才會讓工作無後顧之憂!如何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呢,下麵提供9種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以供參考。

1.寬待下屬,正確開展批評。對下屬的失禮、失誤要大膽給予指出,並盡力幫助下屬改正錯誤。對違反規章的要嚴格處罰,但要注意方式,避免當眾責罵,要就事論事,切忌以事論人,記恨在心,挾私報複。

2.尊重有才幹的下屬。領導不可能在各方麵都表現得出類拔萃,而下屬在某些方麵也必然會有某些過人之處。作為領導,對下屬的長處應及時地給以肯定和讚揚。並適時適地把部下屬的才能展現給他人,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激發下屬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才幹。做為領導千萬不要嫉賢妒能,壓製人才,就會造成領導和下屬的關係緊張,不利於工作的順利開展。

3.對下屬做出明確的授權。明確下屬在哪些工作範圍內具有決定權,哪些需要請示,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但授權並非傾倒工作,如果沒有明確的授權,隻是一古腦地將工作全部交給下屬去做,那就是傾倒,下屬會認為上司濫用職權,將來可能會攬功委過而失去積極性。

4.員工的利益至上。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脫利益的關口。領導要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將自己的利益放在其次。因為,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動力基本上都是來自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利益,隻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需求,才會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同時,他們也才會為你的工作盡心盡力給予支持。

5.尊重下屬的人格.下屬具有獨立的人格,領導不能因為在工作中與其具有領導與服從的關係而損害下屬的人格,這是領導最基本的修養和對下屬的最基本的禮儀。

6.正視自己的缺點。人非聖賢,肯定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不可避免,關鍵是要有能夠直麵自己的錯誤的勇氣,一旦發覺由於自己的一些管理上的不當,要勇於將錯誤和盤托出,這樣會得到下屬們的讚賞,也會更加密切與你的關係,有利於你的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7.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和建議。領導者應當采取公開的、私下的、集體的、個別的等多種方式聽取下屬的意見,了解下屬的願望,這樣既可提高領導的威信,又可防止幹群關係的緊張。

8.不要經常中途變卦。下屬的工作需要連貫性,最討厭上司朝令夕改,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久而久之下屬會不及時地開展工作,以等待上司的再次變卦,以免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工作質量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9.適當地獎勵下屬。每當下屬圓滿完成工作時,應立刻給予獎勵或讚美,往往比日後的其他獎勵方式更為有效。

[48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