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助手曾親眼目睹因此種方法而帶來的奇效。有這樣一位女士,初來醫療懇談會的時候,活脫脫一隻受驚的麻雀,內心極其煩躁不安,不久,她可以正常說話了,並倒出自己不盡的苦水、煩躁以及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想法……並在不長的時間開始平靜,就在懇談會結束之時,她笑了,笑得非常自然。那麼是不是完全好了?沒有那麼容易的事,隻不過是在語言的相互溝通中,她體會到了人間的溫暖,她感到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關心和同情她。這短暫的成功來自於語言的魅力,在治療過程中,語言是卓有成效的。
說實在的,心理分析的功效有相當一部分是來源於語言的溝通,從弗洛伊德的時代開始,心理學家就掌握到了,假如病人將鬱積很長的心裏話說出來,他們就可以輕鬆,他們的憂慮起碼可以減輕一大半。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是這樣吧,他吐出了心裏話,並可以解除內心的焦灼不安,讓自己判斷出問題的所在!也可以說,“傾吐心中的鬱悶”,能讓自己放鬆一次。
因此,下次再煩悶時候,你為何不找個人來傾訴一番?這樣說並不是教你逢人就講,而是要選對你的對象,起碼是你可以信任的朋友,要麼是你的醫生、親戚或者神父。告之你自己所期望的東西,即使他們對你沒什麼幫助,卻能坐在那裏聽你傾訴,這樣對你也是有益無害的。
將憂慮合盤托出,是治療中最為基本的方法,另外還配備有別的方法,對你在家運用或許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1.將你備受激勵的作品剪輯成冊,當你遭受刺激的時候,將它翻出,並找到能使你心情愉快的篇章讀一讀。這種療法已得到大家的認可。
2.對於旁人的一些過失不要太放在心上,即使你的丈夫(或妻子)有這樣和那樣的毛病,可是你想過沒有,假如他那麼完美無缺,那就是“神”而不是“人”了。不是這樣嗎?有這麼一個挑三揀四的女人,終日隻知道對丈夫發泄不滿。有一次,她來到了治療懇談會,主持的醫生問她,假如她的丈夫去世後,她將如何?她一下明白過來了,並將丈夫的長處寫了滿滿的一張紙。如果你後悔嫁給一位很粗暴的男人時,也可用這種方法試試,你會發現他不是個粗魯的男人,而是你愛得極深的丈夫。
3.多多獻愛心並關心附近的人。有這麼一位極其保守的女人,身邊沒有一個朋友,後來,她學會讓自己放鬆,並同周圍人交往,如今,她已變成一位歡樂而麵帶微笑的女人了。
4.在晚間入睡之前,就將明天安排得井井有條。繁重的事務壓得人們透不過氣來,並感到一無是處,感覺時光飛逝。為了改變這焦頭爛額的窘況,就必須盡快製定好明日的日程表。這樣辦就會井井有條,工作會在有條不紊的過程中進行,你控製住了時間,做什麼事都非常順心,你當然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5.避免讓疲勞和緊張來糾纏你,鬆弛,再鬆弛。再厲害的魔鬼也比不上疲勞和緊張這兩大天敵容易摧殘你,使你的容顏憔悴。
假如你想操持家務就必須學會盡可能地輕鬆,要無拘無束地躺在地板和沙發上。其實,木板床更適合你消除煩悶和緊張並對脊椎更有好處。以下有些療法或許對你有著一定的作用,不妨來試試,先做一個星期。
a.隻要有片刻的不適,就平躺在地板上,並伸長四肢,在地板上滾來滾去,一天重複兩次。
b.緊閉雙眼,悄悄告誡自己:“陽光如此可愛並已降臨在我的臉上,蔚藍的天空溫柔無比,大自然安靜詳和,而我這無比愜意的寵兒與自然界融為一體。”在心裏不斷念叨這些話語。
c.假如無法躺在地板上,就坐在硬椅上,這樣也會有著相同的作用,將腰杆挺直,雙手擱在大腿上,並以輕鬆的心情伸一伸脖子,將筋骨來回活動一下。
d.從腳趾開始伸縮肌肉,平緩移至腿部,最後達到頭部……並使頭部和腳部一樣有力地伸縮,這麼來回往複,而後,輕言細語地對肌肉說:“不要緊張,鬆弛吧!”
e.以一定節奏的深呼吸來撫平焦慮不安的心情。
f.想一下自己臉部的皺紋,然後想像讓它趨於消解,這麼一天重複兩次,讓這快樂的心境來撫平因歲月流逝而刻出的痕跡,或許不需進入美容院就會 光彩照人
養成優良習慣可以防止疲倦
工作良好的習慣第一項:寫字桌上除了放目前正需要的文件外,其餘的都收撿起來。
芝加哥西北鋼鐵公司的總裁威廉姆斯說:“將桌上不用的文件收撿起來的人工作效率比將桌上堆滿各種文件的人工作效率高得多,我說這是高明之人的一種方法,這是他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假如你走進華盛頓國會圖書館,在天井的石刻上就會看到著名詩人赫普的一句名言:
井然有序——自然的首要法則。
井然有序也應是工作中的首要原則。在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絕大多數職員的桌上閑置的是近個把月來動也沒動過的文件。《新奧爾良報》發行人對我說,他的秘書在收拾一張桌子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兩年前丟失的打字手機。
放置桌上的家信、文稿及備忘錄讓人看見了就心煩,幹起來真是不知該從哪裏做起。而經常會有推托的話,什麼事情太忙、無從下手等等,給自己製造出不必要的懊惱,更有甚者會引起高血壓、心髒病及胃潰瘍。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發表了一篇頗有見地的報告,題為《功能性神經衰弱——常見的機體並發症》,在此報告中,這位教授提出了11項需要患者調整的精神狀態,第一項是:“過於強烈的責任感,無休無止的事務。”
可是,即使將寫字桌收拾妥當,也不一定能抑製你的心理疾病。
是的,鼎鼎大名的心理醫生薩德勒隻花了一點功夫就將一位神經衰弱者治愈了。那位先生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主管,他來到醫生的診所的時候,正因患上了極度的憂鬱症而緊張不已。他根本不知自己在幹什麼,雖然病情已走向極度的惡化,可是並不像得了什麼重症那麼危險,所以也沒有什麼道理離開工作崗位,隻好來求助心理醫生。
薩德勒醫生是這樣描述的:
那天我正要同他交談,可接連來了三個電話。一個是醫院打來的,我很快給以了答複;一個是緊急電話,我與對方作了些討論便給出了結果;第三個是朋友打來的,是向我征求對精神病患者治療意見的。當我接完電話正要對他說報歉時,發現他的表情舒展開了,和初來判若兩人。
他說:“醫生,沒什麼關係,在這短短的10分鍾我學到很多東西,猛然間,我知道了自己存在著什麼不足。回去後,我會糾正這些不足並讓自己更開朗起來……在走之前,我是否可以看一看你的抽屜?”
隨即,我拉開了抽屜,那裏麵除了辦公文具,什麼也沒有,“你沒有還未做的公文?”“都已弄完了,我沒有剩餘的東西,假如太忙,就由我口授讓秘書代為處理。”
過了六周,這位主管在他自己的辦公室約見了我,他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他的桌子和抽屜同我的一樣,除了有用的文具外,什麼也沒有,他對我說:“六周前,我占據著兩間辦公室、三張大桌子,裏麵填滿了公文,可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整理一下,在你那裏我得到了啟發,所以回來後,將所有無用的東西全部清除掉。現在,我非常輕鬆地用一張桌子,即使有工作,也馬上將它處理,再也不會因日積月累的沒幹完的工作而發愁了。這要感謝你,我的精神狀態完全恢複了,我身體現在非常強壯。”
在美國最高法院任過院長的哈格斯這麼說:“勞動再多不會奪走你的生命,而煩惱、憂愁過度將會危及你的生命。”在工作上沒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而造成煩惱過多、精力浪費,才是導致死亡的真正原因。
良好的習慣第二項:按輕重緩急處理事情。
城市服務公司創建者亨利·L·杜赫說道:“就是用重金也難買兩種具有創造性的能力。一是思維敏捷;二是識別事情輕重緩急的能力。”
派珀秀登公司老板萊克曼由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經過12年的努力躋身百萬富翁的行列,也是得益於杜赫所言的兩種才能,萊克曼說:“不知從何時起,我就有了這個習慣,清晨5點我就早早起來,此時我頭腦非常清晰,思考一天的工作安排、一天的工作該怎麼進行。”
全美業績最好的保險推銷員貝特格,他在安排工作時不是在清晨5點。他前一天夜間就敲定了他的計劃,並計劃要在第二天達到的保費標準,即使沒有達到這個金額,將其差額再加在第三天的標準金額上。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人一直有條不紊地去行事並不容易。可我們知道,按一定的次序去幹工作,要比雜亂無章瞎折騰有效得多。
假如蕭伯納做事沒有一定計劃性,是不會成為馳名世界的大作家的,隻能在小小的銀行職員的位置上終老一生。他的目標是出人頭地,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寫作5頁作品,即使在很不得誌的九年間也從不放棄,在這九年問,他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總共隻有30美元的進賬,可想而之,一天不足1美分。
工作良好的習慣第三項:當機立斷,絕不拖延。
我有位學生,即現已去世的豪威爾,曾經說過下麵的一件事,在他出任全美鋼鐵公司董事的時候,董事會花了大量的精力審議各件議案,可隻有小部分通過了,而大部分在喋喋不休的爭吵聲中擱下,這就苦了各位董事,他們不得不將這些議案帶回家中去研究。
通過據理力爭,他說服了董事會一天隻審一個議案,但一定要通過,絕不遺留到下一次會議。果不其然,效率真的提高了,工作進行得非常有條理,董事們再也不因此事而那麼繁忙了,煩惱也沒有了,所以,這種良好的習慣是適合每個公司董事會的。
工作良好的習慣第四項:學會領導、放權和監督。
很多事業有成的老板不知道將權利下放,而一心一意地大權獨攬,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麵麵俱到且都做得很出色是不可能的。假如什麼事情都得自己親力親為,肯定有很多的煩惱和不快。我也知道要學會將權利下放給他人非常艱難,如果錯誤地將權利授予一些尚無工作經驗和能力的人會引起更大的災難和煩惱。可為了不必要的憂愁、苦悶,隻有放權,別無他法。
白手起家的人多半是閑不住的,若不去學會領導、放權和監督這三項工作,在步人50~60歲左右就會因過度操勞引起的疾病而被奪去生命,如果你覺得聳人聽聞,那就去看看報紙上每天刊發的訃告吧。
如何趕走厭倦
厭倦是疲勞的主因。為了闡明這種觀點,我們就舉艾麗絲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吧。
某一天夜間,作為公司主管的她疲勞至極地回到家中,疲勞使她要散架子一般,聞什麼都不覺香,隻想倒頭便睡,可媽媽心疼她,無論如何要她吃上幾口。她公式化地吃了幾口,這時,電話響了,是她男友打來的,請她去跳舞。她突然精神了,瞬間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麵帶春風地上了二樓,將平生最漂亮的衣衫換上,一直瀟灑地舞到淩晨三點才回家,情緒十分高昂,沒有一點睡意。
八個小時前她是否很疲勞呢?她的的確確是很累了,她的情緒因對工作厭倦而極度低落,對美好明天或許還有點信心。像她這種狀態的人太多了,說不準你就在這其中。
心理上的厭倦比工作上的勞頓更容易產生疲勞,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多年前,巴邁克博上出過這樣一本書,書名叫《心理學檔案》,他以實驗來說明倦怠確實是產生疲勞的主要因素,博士讓他的一群學生做了一大堆的實驗,學生們甚覺疲倦、大腦昏昏沉沉,內心焦躁不安,還有人說胃部疼痛難忍。這是裝出來的嗎?並不是。學生們都接受了新陳代謝的檢查,當人感到疲倦的時候,血壓就會降低,氧的消耗量會成倍下降。工作一旦進展順利,情緒就趨於穩定,新陳代謝就會大大加快。
一個人一旦對某些事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就不會有疲勞感了。我曾在加拿大落基山度假,在幾天的行程中,沿著克萊爾溪流釣魚,橫穿高大的灌木叢林並被盤根錯節的樹木絆倒,但這樣連續運動8個小時也不感到疲勞,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的興趣在釣魚方麵,一連釣到6條大鱒魚使我心花怒放,即使折騰了這麼多時辰也覺得無比快樂,它給自己的心靈注入了很大的活力。假如我對釣魚毫無興趣的話,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呢?那一定會像在一個海拔7,000英尺的高山上折騰,肯定會使我疲於奔命,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
像登山這種極耗體力的運動,實際上,身體不會因勞累而垮下來,主要是思想和精神的原因。明裏阿波利斯的金融巨頭金曼先生有這麼一段經曆,證實了這個論點,他說:
1953年的7月,為了幫助森林巡邏隊搞好登山訓練,加拿大政府指令其登山協會多派一些登山高手作向導,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就這樣,這些年齡在42~49歲之間的向導領著年輕軍人進發了。我們越過冰山,像雜技演員般走過鋼索橋,越過數重溪穀。經15個小時的奔波後,原本生龍活虎並經過專業培訓的年輕登山隊員都已經潰不成軍地趴下了。
很多人疲勞過度,連飯都沒有吃就睡下了,那些比他們年長許多的向導們呢?他們不累嗎?也不是,他們並不像年輕人那樣疲倦得丟人現眼,他們不僅吃了晚飯,連覺也不睡地談起各自的心得。他們之所以還如此精力充沛,是因為他們熱愛此項運動。
那些年輕人如此疲憊,是訓練毫無針對性而引起的嗎?任何經過山地訓練的人都會認為那是胡說,他們是因為對登山運動毫無興趣而疲憊不堪的。哥倫比亞大學的梭達克博士進行過實驗,他用各種方法使得幾個年輕人一直充滿興趣,結果他們一個星期沒睡覺。他就此得出了結論並寫出了一份報告——《厭倦是產生疲勞之源》。假如你是從事腦力工作的,你並不是因工作量的原因而疲倦,而是因工作中的不快而產牛了緊張的壓力,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某天有很多不快的事纏繞著你,工作沒有搞好、信沒有回複、沒能赴約……這一係列的問題使你覺得事事不順,你沮喪地拖著腳步回家,頭痛得要命。第二天卻進展神速,做完了比昨天多40倍的事務。回到家感覺什麼都如此的新鮮!這種經曆你肯定有過,我也有過。
我們該吸取什麼教訓呢?那就是工作中的苦累不會產生疲勞,疲勞是自身的苦悶心情造成的。
在這一節起稿時,我去觀賞了科恩的喜劇《展船》的出演。裏麵的安迪船長有這麼一段台詞:“能幹我喜愛的工作,是我一生的福份。”我們對幸福的理解就是幹自己願意幹的事情,自覺無比的崇高,不會產生太多的煩惱和疲倦。要是和一位絮絮叨叨的妻子走上一裏的路程呢?
俄克拉荷馬石油公司的一位女職員,她做的工作非常枯燥——在已經印好的合同書上寫上數據並進行統計。因為工作太沒有創造性,為了讓工作有點樂趣,她想將工作做個改變,可怎麼幹呢?讚譽、感激、晉級、加工資?不,一個也沒有。雖然沒有這些獎勵,可她卻使自己並不感到無聊和煩惱,她將這種極其枯燥的工作變得非常有趣,她真正享受到了太多的工作樂趣。
當然,這個故事是千真萬確的,她後來成為我的愛妻了。
下一個就是對工作富有熱情的女人戈爾登小姐。在文秘這一行,她發現用意誌強迫自己喜愛工作,最後會真的熱愛工作。她後來寫了這麼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