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不光能吃,在民間,茶油還能做成許多大事情。
在湖南平江聽人跟我說到“路會”時,不禁吃驚地瞪大了眼睛。那條路不是用茶油作材料修築的,而是用茶油作為基金修築的。——那條路長達二十餘公裏,是西江洞村通往山外的僅有的一條山路,每年修繕一次。
辦法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想出來的。
世上的辦法總比世上的路要多得多。
湖南平江油茶林基地
在湖南平江縣三墩鄉西江洞村有一個民間組織,叫路會。早先的中國,有農會,有工會,有婦救會,還有教會……,還從沒聽說過有路會,沒聽說不等於沒有。西江洞村的路會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估計現今中國名目繁多的這個學會,那個協會,沒有哪個會齡能夠超過它。
也許是西江洞村太偏僻了,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的官員從來就沒有來過,更不要說出錢為其修一條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吧,路會就管這條路。路會沒有會長,隻有會員(村裏每戶都是會員),會費就是茶油,路會基金總額是一擔茶油。一擔相當於多少斤呢?一百斤左右吧。豐年不加,欠年不加,年年如是。每家出的茶油按人口不等,多的多出,少的少出,鰥寡孤獨不出。這是路會的規矩。祖上定的,從來沒有變通過,從來沒有走過樣兒。
湖南油茶林
沒有會長誰來牽頭?誰來張羅?誰來當值呢?——輪值製。“歐盟組織”不是有輪值主席嗎?路會的輪值製跟“歐盟組織”的輪值製差不多。每戶輪值一年。輪到誰家,誰家就負責組織全村的勞力出來修路(每戶出一人),修完之後,當值的人家還要組織村裏的長老進行檢查。修路是分段包幹,誰家修不好,臉上無光不說,還要返工。整個路麵檢查合格之後,大家一起到當值的家裏去吃一頓飯。當值的家中一般要宰頭豬,做一包豆腐,備下水酒。煎炒烹炸,熱氣騰騰,好不熱鬧。
那當值的人家有什麼權利呢?權利還是有的——就是可以免費享用一年那一擔作為基金的茶油。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以用它來生利,但年底還是要湊足完整的一擔,當值完了,就將一擔茶油擔到下一家。如此周而複始,從乾隆年間到現在從來沒中斷過。
這一擔茶油該有多麼大的力量啊!
這個油茶林有年頭了
它穿越了時間,穿越了朝代,穿越了政權……穿越了天災和戰亂,就那麼一家一家地傳遞著,並且還將傳遞下去。如果政府不出資修成永久性的硬化路麵的話;如果西江洞村培育不出屬於自己的強人、鄉紳或者名士的話;如果沒有改變命運的外部力量注入的話。
因之這一擔茶油,路會的民間組織關係,延綿數百年得以維係;因之這一擔茶油,通往山外的路,從來沒有中斷過;因之這一擔茶油,大山就阻隔不了西江洞村與外麵世界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