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羅榮桓故居在衡東縣榮桓鄉南灣村。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羅榮桓誕生在南灣旗杆屋場新大屋,3歲時全家搬到南灣街上,12歲那年遷入異公享祠。
異公享祠,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單層二進五開間設外廊,占地麵積7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540平方米,建於1914年。1915年上半年,13歲的羅榮桓與家人從新大屋遷居到此,至1927年4月離開家鄉走上革命道路,他在這裏斷斷續續度過了12個春秋。當年,羅榮桓把家鄉當作從事革命活動的實驗基地,在這裏留下了一串串光輝的足跡。1983年10月羅榮桓故居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經修複後正式對外開放,胡耀邦同誌題寫了“羅榮桓故居”牌匾;1995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國家列入“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同年又被湖南省旅遊協會評選為“湖南百景”。
羅榮桓銅像紀念廣場,位於南灣村南麵的羅家山上,建於2002年,占地麵積80餘畝,共分三級廣場。其中第三級廣場,即最高一級廣場,為整個廣場的主體和中心,占地約2000平方米,在該廣場中心位置上坐東南朝西北、矗立著一尊高8.1米的羅榮桓元帥銅像。座基上刻著“羅榮桓元帥銅像”七個大字,為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
羅榮桓故居是鑲嵌在湖湘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她與南嶽衡山、衡東絢麗的人文景觀、迷人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是開展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旅遊觀光線路上的一大“紅色”景觀。
張家界市桑植縣賀龍故居和紀念館
賀龍故居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村。賀龍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軍事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
故居是一棟坐北朝南、四扇三間的普通木房,原是賀龍祖父賀良仕於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後為賀龍的父親賀仕道所繼承。由於他們家人口多,賀龍父親將這三間房用木板隔成六間。正中一間為堂屋,門首紅底金字匾額上的“賀龍故居”四個字為鄧小平手書。
堂屋前間過去是供奉家神和紅白喜事用的廳堂,現在這裏置放賀龍元帥身穿戎裝的半身銅像。堂屋後麵是賀龍姐姐和妹妹的臥室。左前間為冬天生火取暖的火坑屋。1916年春,賀龍聯絡20個人就在火坑屋裏商量過襲擊芭茅溪鹽稅局的事。後麵半間是賀龍父母親的臥室。堂屋右邊前間是廚房,後麵是賀龍和他弟弟賀文掌的臥室。臥室都陳列有木床、被褥、蚊帳、木箱、書桌、靠椅、燈盞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籃、洗衣棒等各種常用器物。故居右邊這棟房是騾馬房,賀龍十多歲時為了謀生曾當過騾馬客,在這裏關養騾馬,現陳列有賀龍當年用過的馬鞍、馬鞭和鬥笠。
賀龍紀念館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村,與賀龍故居、賀龍橋成掎角之勢,於1996年3月25日賀龍誕辰100周年之際竣工落成。高大威武的賀龍銅像聳立在紀念館前。
館舍占地麵積9335平方米,建築麵積2080平方米,是一座融現代建材,仿古工藝和民族風格為一體的四合院式建築。紀念館三麵環水,玉泉河、天在溪、魚鱗溪繞館而過。平麵圖近似巨型菜刀,隱喻賀龍當年兩把菜刀鬧革命。大門上首的墨色大理石匾額上鐫刻的“賀龍紀念館”燙金大字,由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館內設有貴賓休息室、音像放映廳和展覽陳列室,共展出賀龍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337幅,文物文獻138件。展覽共分“執著的救國救民抱負”、“卓越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傑出的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者”、“軍隊和國防建設的重要領導人”、“賀龍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等五個部分,全麵地展現了賀龍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紀念館除了對遊人開放,還辟為省、市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湘西自治州永順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永順縣城東北40千米處的塔臥鎮。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舊址由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委、省軍區、紅四分校、無線電台、紅軍黨校、兵工廠7座院子組成。
紀念館建在紅四分校舊址內,共展出布告、地圖、印章、梭鏢、火槍、鐵叉等文物80多件,照片200多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