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職場心燈有多閃亮,職場舞台就有多輝煌(2 / 3)

【神奇魔法錦囊】

現代職場中,有很多企業的員工凡事得過且過,做事不到位,在他們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5%的人看不出來是在工作,而是在製造矛盾,無事必生非=破壞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著什麼=不想做;

——20%的人正在為增加庫存而工作=“蠻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沒有為公司做出貢獻=在做,但是負效勞動;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會正確有效地做;

——隻有15%的人屬於正常範圍,但績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越來越多的員工隻管上班、不問貢獻,隻管接受指令卻不顧結果。他們沉不住氣,得過且過、應付了事,將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為自己的最高準則;他們能拖就拖,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他們馬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塞責……這些統統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體表現。

在工作中,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不能為達成一個小目標,或一時得到上級的認可,就驕傲自滿、停滯不前,這樣你很快就會被別人甩在後麵,被職場所淘汰。現在的職場是一個時刻充滿著競爭的地方。你不進步,就是在退步;你停滯不前,別人就會趕超過你。所以,不要滿足於一時的成績,要有一個大的方向、大的目標,不斷前進。也不要為一時的失敗而氣餒,要知道笑到最後才最美。

贏得成功,應當自覺戒除糊弄工作的錯誤態度,沉住氣,為自己的工作結果樹立標準,嚴格地落實到最後一個環節,不要認為事情快完成了就掉以輕心、馬虎了事,而要確保每一環節都能嚴格落實到位。隻有靜下心來,以細致、認真的態度,戒驕戒躁,踏實做好每一項任務,才能保證執行的效果,才能為企業交上滿意的答卷。

所以,無論你天資如何,無論你有多大的缺陷,決定你輸贏的都不是這些,而是你是否永遠清醒地認識自己,是否能做到戒驕戒躁。在跑步時,跑得快的不一定贏;在競爭時,實力弱的不一定輸。沒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定輸贏。隻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所以,不懈地努力吧!

【神奇魔法鏈接】測一測你的自大指數有多高

在職場上,要想取得成功,你最大的敵人就是驕傲自大。一個自大的人,不僅不討別人喜歡,而且會目光短淺、停止努力,喪失更上一層樓的機會。有句話說得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那麼你是個自大的人嗎?你的自大指數有多高呢?測一測就知道了。

在深夜裏,你最不想聽到下列哪種聲音?

A.新大樓動工興建

B.鄰居唱卡拉OK

C.菜市場的喧鬧

D.飆車族呼嘯而過

測試結果

A.你的自大指數為50%。你有自信,但不自大。一般不會隨便出風頭,隻是靜靜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到必須要出來表現的時候,你也不會退縮,會大方地表現,展示另一個自己。

B.你的自大指數為99%。你喜歡炫耀,喜歡表現,一切能出風頭的事你都喜歡幹。對自己非常自信,以至於到了自大的程度。你自以為是,不在乎別人的感受,為自己的一點成就得意洋洋。如果你不盡快改掉這自大的毛病,那麼你的事業和人際關係都會越來越糟糕。

C.你的自大指數為80%。你喜歡別人注意你、讚賞你,在團隊中總是不時地製造一些事件或話題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對於自己的實力,也是自信過頭,時常讓人感覺到你渾身散發出自大的味道。

D.你的自大指數為20%。你和自大一點關係也沒有,對於你來說,自大是最愚蠢的表現,而且你本人也非常討厭自大輕狂的人。你平日裏踏踏實實地工作,隻為等待時機。隻要時機一到,你就會一鳴驚人。

第五節 自信心定律:點亮心中的自信明燈,做職場冠軍

【神奇定律】

自信心定律,是指一個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種任務、能應付各種事件、能達到預定目標的人,必然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也是非常容易成功的人。

【神奇魔力鏡子】

2008年11月27日,中國新聞網轉載了《成都晚報》一則關於某男子畢業三年,因為不自信而丟掉了6份工作的消息。

“難道我真的一無是處,是個沒用的人?”剛剛失去第6份工作的李磊(化名)想起三年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對自己徹底失去了信心。

他說,前幾天剛被老板辭退,這已經是他畢業三年來的第6份工作了。他自己覺得,不自信是丟掉工作的主要原因。原來,一周前李磊到一家牙科診所應聘,老板問他是什麼學曆,因為害怕老板嫌自己的學曆低,李磊便謊稱自己是本科學曆,而實際上他是大專學曆。本以為老板隻是隨便問問學曆,沒想到上班之後,老板天天要他拿出學曆證書。再也瞞不過去的李磊隻得向老板吐露了實情,結果第二天老板就以“為人不誠實”將他辭退了。

“一家私人診所可能也不會太在乎學曆,我畢業三年了,有實踐經驗,這對老板來說可能比學曆更為重要。”李磊很後悔當初不自信,沒有對老板說實話。

【神奇魔法錦囊】

在職場上,自信心對於一個人很重要。要想老板看重你,首先要自己看重自己。

客觀上來說,一個人有沒有自信,來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充滿自信就意味著對自己信任、欣賞和尊重,意味著對工作胸有成竹、很有把握。

未來學家弗裏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預言:“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是個人決勝未來最根本的心理資本,是縱橫職場最核心的競爭力。

所謂積極心態,自信心當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人失去自信,就是在否定自我價值,這時思維很容易走向極端,並把一個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問題放大,甚至堅定地相信這就是阻礙自己進步的唯一障礙,自然就很難有出類拔萃的成就了。

事實上,工作中若能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自信心態,即使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困難,也會保持一種主動學習的精神,而這種內在的、自發的主動進取,往往會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自信是煤,成功就是熊熊燃燒的烈火。”自信是創立事業、成就價值的重要素質。

既然自信心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樹立自信心呢?

首先,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阿基米得說過:“隻要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撬動。”有如此的自信,那是因為他深入掌握科學的原理。關羽之所以敢獨自一人去東吳單刀赴會,是因為他深知自己的本領……正所謂:“有了金剛鑽,才敢攬瓷器活。”

其次,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有些事情不是一前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要用長遠的目光看待目前遇到的困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它,相信最後的成功必定是屬於自己的。

最後,不要總想著自己的缺點,而要時刻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有缺點,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對自身的缺點不要念念不忘。要知道,別人其實往往並沒有那麼在意你的缺點。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神奇魔法鏈接】測一測你的自信指數

自信心對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大展宏圖至關重要。趕快來測試一下你在這方麵的能力吧!

周末,好朋友為你畫了張畫像,你認為自己可能最不喜歡畫像中的哪個部位?()

A.嘴巴

B.眉毛

C.眼睛

D.鼻子

測試結果

A.自信指數50。你表麵上很喜歡社交和熱鬧的生活,但知心朋友卻沒有幾個;對於自己,你有時很自信,有時卻持懷疑的態度。

B.自信指數60。你是個冷靜、懂得平衡情緒的人。雖然你對自己並不是很有自信,對外貌尤其心虛,甚至不太愛說話,但你往往能一鳴驚人,讓人印象深刻。

C.自信指數80。你是個感情豐富的人,對自己很有自信,甚至有些自戀;喜歡他人富有詩意的讚美,但又怕別人覺得你驕傲自滿,所以極少表現自我,有行事低調的感覺。

D.自信指數95。你是個意誌力非常堅強的人,不會因外表而影響自信指數。你在他人麵前勇於展現自己的優點,給人很自信的感覺。

第六節 趨同定律:愛好著老板的愛好

【神奇定律】

趨同定律,是指在工作中要了解領導的愛好、特點和心理,與領導的好惡保持一致,向領導看齊,懂得揣摸領導的心思,投其所好。

【神奇魔力鏡子】

戴斯是一名洗浴用品推銷員,近日為了向一家賓館推銷公司產品,他已經跑了不下十次。可是,那家賓館的領導依然沒有表態。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知道那位領導是個象棋愛好者。於是,這一次他又去那家賓館找那位領導。不同的是,他隻字不提洗浴用品的事,而是一味和那位領導探討棋藝,兩人談得很開心。最後戴斯要告辭的時候,領導突然說了句:“我們賓館以後的洗浴用品就由你們公司來提供吧。”這就是投其所好的魔力。

【神奇魔法錦囊】

工作單位,人才濟濟,你所在的辦公室裏也是藏龍臥虎。如何才能出人頭地?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首先,就是要讓領導對你另眼相看,喜愛有加。

所以,對於領導的心思一定要有所了解,不然不知何時就會引爆炸彈。在工作中,不僅要會做事,還得會做人,而且有時會做人顯得更重要。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點,對於這些你一定要有所了解。

愛好著領導的愛好,幸福著領導的幸福,快樂著領導的快樂。不僅對自己的領導要這樣做,對要合作的企業的領導更要這樣做。這樣不僅有利於自己在公司的發展,還有利於自己工作的進度。

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獨特的工作作風,作為屬下一定要清楚這些特點。有些領導喜歡敢於大膽創新的部下,有些領導則喜歡踏實沉默的員工,有些領導愛麵子,有些領導愛書畫。作為屬下,不一定要奉承恭維,但一定要有眼力,要懂得察言觀色。討領導的喜歡,對於你隻好處沒有壞處。多和領導聊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其實這不是“拍馬屁”,而是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是職場生存的能力。讓一個人喜歡你,總比讓他討厭你要好得多。

工作,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公司,也是為了領導。公司是一個概念,是一個抽象的集體,你隻能通過領導來領會公司的意思。領導交代的任務,就是你的工作內容。所以,熟悉領導的個性,就能更好地體會領導的意圖,更好地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

會揣摩領導的心思,是作為一名優秀員工必備的技能之一。如果你不能清楚地領會領導的意思,那就無法做到使他滿意。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麼領導就是判官。顧客是決定你命運的外部力量,領導則是決定你命運的內部力量。一個好的員工,不僅得讓顧客滿意,也得讓領導滿意。這樣你的付出才不會白費。不過一般能讓顧客十分滿意的員工,往往也能讓領導非常滿意,因為他懂得投其所好的道理。

【神奇魔法鏈接】測一測你是個會揣摩領導心思的人嗎

能聽出領導的話外音,能看出領導真正的意圖,能明白領導的深層意思,是在職場平步青雲、一帆風順的法寶。你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嗎?你懂得領導的真實想法嗎?你會揣摩領導的心思嗎?測試一下就知道了。

麵試的時候,別人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你會怎麼回答?

A.生活所迫,為了賺錢

B.一直喜歡這家公司,覺得這家公司實力很強

C.想為這家公司能夠更好地發展出一份力

測試結果

A.你根本就不懂得揣摩領導的心思,領導說一就隻做一,對於領導的心思根本不在意。這會成為你工作發展的障礙。要懂得揣摩領導的深層含義,這樣才會使自己工作更容易令領導的滿意。

B.你知道去揣摩領導的心思,而且很懂得掩藏這種傾向。你懂得要想在職場上做出成績,就得摸清領導的心思。但是做得太明顯了,就難免會招來別人說你是“馬屁精”之嫌,所以你總是做得很到位、很有分寸,讓領導和同事都很喜歡你。

C.你簡直就是個“馬屁精”,表麵上對人都畢恭畢敬的,對領導更是恭維有加。你也是個很有自信、自以為很聰明的人,懂得運用手腕,深諳討人喜歡的路數。但是內心深處卻對領導很不以為然,隻把領導當做自己的棋子或者跳板。過於愛玩小聰明,很容易被人識破你的“詭計”,還是收斂點為好!

第七節 青蛙法則:帶著危機前行,你的職場光芒永不褪色

【神奇定律】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將一隻青蛙扔進一個沸騰的大鍋裏,青蛙一接觸到沸水,便立即觸電般地跳到鍋外,死裏逃生。實驗者又把這隻青蛙丟進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任其自由遊動,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隨著溫度慢慢升高,青蛙並沒有跳出鍋去,而是被活活煮死。實際上,這隻青蛙,是死於缺乏危機意識的麻木之中。

這就是青蛙法則,旨在提示人們要懂得居安思危。

【神奇魔力鏡子】

美國波音公司以飛機製造聞名於世。為了提升員工的憂患意識,一次,公司別出心裁地攝製了一部模擬倒閉的電視片讓員工觀看:

在一個天空灰暗的日子,公司高高掛著“廠房出售”的招牌,擴音器傳來“今天是波音公司時代的終結,波音公司關閉了最後一個車間”的通知,全體員工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地離開工廠……

這個電視片使員工受到了巨大震撼,強烈的危機感使員工們意識到:隻有全身心投入生產和革新中,公司才能生存;否則,今天的模擬倒閉將成為明天無法避免的事實。

看完模擬電視片,員工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努力工作,不斷創新,使波音公司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發展後勁。

【神奇魔法錦囊】

“蛙未死於沸水而滅頂於溫水”的結局,很是耐人尋味。這就讓我們想起了孟子曾說過的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人如果喪失了憂患意識,就會像被水煮的青蛙一樣,在麻木中“死亡”。所以,在從初涉職場到工作幹練的漸變過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感知,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不要貪圖享受、安於現狀,否則當你感覺到環境已經使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自己早已錯過了行動的最佳時機,等待你的隻是悲哀、遺憾和無法估計的損失。

漫長的職場路,我們都希望自己能一帆風順,不希望遇到憂患與危機。但客觀上來講,憂患與危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魔鬼,當它們出現在我們麵前時,往往能激發潛伏在我們生命深處的種種能力,並促使我們以非凡的意誌做成平時不能做的大事。所以,與其在平庸中渾渾噩噩地生活,不如勇敢地承受外界的壓力,過一種更有創造力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人也不可能天天走好運。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有危機意識,在心理上及實際行為上有所準備,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了這種意識,或許不能讓問題消弭,卻可把損害降低,為自己打開生路。

在工作中,要時刻提醒自己:隻有全身心投入生產和革新中,公司才能生存,我們才有機會發展;否則,失敗將成為無法避免的事實。

【神奇魔法鏈接】測一測你的危機意識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你想了解自己的危機意識有多強嗎?讓下麵這道簡單的測試題來幫你檢測一下吧!

有一天,你看到一頭奶牛正從牛舍裏出來吃草。請問:憑直覺判斷,你認為這頭牛將到哪裏覓食呢?()

A.農舍的柵欄旁

B.近處的山腳下

C.農舍外的河流旁

D.農舍外的大樹下

測試結果

A.你比較有危機意識。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會在你的影響下具有危機意識。你所擔心的事的確有擔心的價值,算是未雨綢繆。

B.你的危機意識很強,甚至有點杞人憂天。你不妨放開心胸,這樣會讓自己輕鬆些。

C.你的危機意識較弱。你可以試著給自己一點壓力,這樣你會進步得更快。

D.你是快樂得不得了、根本沒有危機意識的人。快樂生活固然重要,但人活著需要不斷進步,你不妨給自己一點壓力,學著主動進步。

第八節 要事第一定律:要事優先,效率第一

【神奇定律】

要事第一定律,是指一個人要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就要培養“要事第一”的行為準則。所以,在工作中,開始做事之前,要好好地安排工作的順序,並且要謹慎地做事。

【神奇魔力鏡子】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以前總是為公司的發展頭痛不已,他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和全公司的效率,有人建議他去請教效率專家艾維·利。艾維·利聲稱可以在10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而這東西能把伯利恒鋼鐵公司的業績提高50%。

他把一張空白紙遞給舒瓦普,並說:“請你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5分鍾寫完。

艾維·利接著說:“請把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羅列出來,並把它們按順序排列。”舒瓦普又花了5分鍾做完。

然後艾維·利鄭重其事地說:“就這樣,請你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起來,你該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按照上麵所列的,先做第一項最重要的事,不要讓其他的事情來打擾你,隻做第一項,全心全意地完成它。然後你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第二項、第三項……一直到你下班為止。這樣一天下來,即使你隻做完了一件事,那也沒關係,因為你所做的事是你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艾維·利最後說:“請你務必每一天都這樣去做,並讓公司員工也都這樣做。最後,你認為這個建議值多少,就寄給我多少。”

一個月之後,舒瓦普寄了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給艾維·利,還附上一封信。舒瓦普在信上說,非常感謝,那是他整個一年裏獲得的最重要的主意。

【神奇魔法錦囊】

不難看出,要事第一,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當你安排好工作的優先順序以後,就要確定用最優的方法,把要做的事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最好。這是最重要的。

那麼,具體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

1.明確公司目標

首先要明確公司的發展目標,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這樣可以避免重複作業,減少錯誤的機會。

2.找出正確的事

工作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不管你要衝向哪個方向、想先從哪個地方下手,正確的工作方法隻能是:先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是正確的問題——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那個問題。要搞清楚交給你的問題是不是真正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搜集事實,問問題,多看、多聽、多想。一般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對不對。

3.保持高度責任感

做事高效的人在工作中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標結合起來,對公司負責,也對自己負責。最後,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去推進公司發展目標的實現。

4.學會說“不”

一名高效能人士要學會拒絕,不要讓額外的要求擾亂自己的工作進度。

5.溝通增效

溝通在提高工作效率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與老板的溝通是否充分?我們有沒有適當地反映真實情況?如果我們不說出來,老板永遠不知道。

6.過濾次要信息

高效能人士會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一般來說,正確的過濾流程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先看信件主旨和寄件人,如果沒有讓自己覺得今天非看不可的理由,就可以直接刪除。這樣至少可以刪除50%的郵件。第二步是迅速瀏覽其餘的每一封信件的內容,除非信件內容是有關近期內(如兩星期內)必須完成的工作,否則就可以直接刪除。這樣又可以再刪除25%的信件。

7.使用“優先表”

“要事第一”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善於發現決定工作效率的關鍵要事,在第一時間解決排在第一位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怎樣確定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和難點所在。著名的邏輯學家布萊克斯說過:“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

【神奇魔法鏈接】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

一名高效的成功人士善於把握問題的關鍵,並且始終會站在公司的立場上,注重團隊合作,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和外部的世界,而不是自己的專業、技能或本部門。他們的視野廣闊,在工作中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他們常常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去考慮解決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

施耐特是IBM公司的一名產品經理,以善於解決問題而備受上司賞識。可是最近他似乎遇到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屏障。他負責的一項新產品設想幾乎通過所有的關卡,但唯獨沒有得到工廠經理的簽字。而且在與這位工廠經理多次討論之後,得到的結論是工廠經理並不讚成他的這項設想。可是新產品一旦實施,會給工廠帶來可觀的效益,怎能就這樣輕易放棄呢?為了克服這種情緒上的抵抗,施耐特想出了一套辦法。首先,他請兩位工廠經理非常尊敬的人給工廠經理送去兩份(有利於這項新產品的)市場研究報告。然後請本公司最大客戶代表幫忙,請他在與工廠經理電話交談時提到這項新產品的發展計劃,並且表示“我很希望此產品如期完成”。接下來,他利用一次開會的機會,讓兩位工程師在開會之前接近這位工廠經理,講一些有利於這項產品的實驗結果。最後,他召集了一次會議,討論這項產品,請來的人都是工廠經理比較喜歡(或者尊敬)的人,而且這些人都覺得這項新產品設想不錯。這次會後第二天,產品部經理就請工廠經理簽字,結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