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標準
社會主義要根除封建殘餘,徹底將人從“人的依賴關係”中解放出來,繼而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將人從“物的依賴關係”中解放出來,到達人的自由(解放)狀態,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因此,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麵發展既是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目標,又是現實社會主義的實踐運動。現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在為這一理想目標的實現創造著條件。
從先進文化與人的全麵發展目標的辯證關係上看,一方麵,人是文化的主人,一定社會的人的文明程度,或者說人的發展程度,代表了該社會的文化發展程度和該社會自身的文明程度。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將著眼於促進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努力塑造“四有”公民,不斷推進人的全麵發展,並把人的全麵發展作為衡量文化的先進性及其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麵,先進文化作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社會變革的先導,一旦被廣大群眾自覺接受和掌握,就會對整個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從社會發展戰略全局上,把以培養有健全的獨立人格、良好的精神風貌、優秀的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新人為目標的先進文化建設,提升到與經濟、政治建設並重的地位。從中國共產黨三代執政領導集體的文化方略來看,人的全麵發展主題越來越突出。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一方麵要使翻身做主的人民在告別貧困的同時,也逐漸擺脫愚昧;另一方麵,在社會物質基礎非常薄弱的情況下,非常重視調動社會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方針時要求“積極發展為人民所需要的文學藝術創作,以社會主義精神教育人,鼓舞群眾努力參加國家經濟建設,並逐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在談到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性時指出:“不論是對於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麵的需要,對於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並明確提出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新的曆史時期,江澤民提出文化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創造體現時代精神、促進社會進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文化精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人的全麵發展標準,除了觀念和指導思想上的保障外,還必然要求一定的客觀條件保障,尤其是體製方麵的保障。為此,需要積極建立和完善人的全麵發展所需要的體製。文化體製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發展也不是抽象的發展,而是在一定的體製下的具體的發展。在不同的文化體製下,人的發展程度和規模是不同的,僵化的體製甚至會壓抑人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大文化體製改革的力度,積極建立健全適應人的全麵發展、保證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用人機製,為人的全麵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製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