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使新道德取代舊道德成為一件非常圓滿的事情,就必須誠心誠意地去接受那種新道德,而不是僅僅形成思想意識的一部分就夠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十分困難的,由於他們在童年時代被灌輸的都是舊道德。因此,隻有當新道德在童年時期的教育中得到實施,人們才能對它做出公正的評價。

雖然,人們對性道德必須依據的一些原則可能導致的後果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是,對於這些原則的重要性卻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同的。首先,男女之間應當有深切而真實的愛情,這種愛情應能包含雙方的全部個性,並能把它們融為一體,使雙方都得到充實與提高。其次,孩子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應得到足夠的關心。這兩條原則雖然看上去很平常,但它們所產生的效果卻使我不能不讚成對傳統道德進行某些修改。如今大多數男女都像無機物一樣,他們的婚姻缺少真實而濃厚的愛情。如果他們在童年時代少一點忌諱的束縛,真實而濃厚的愛情是完全可能產生的。他們缺少必要的經驗,即使有這種經驗,也是通過秘密的和不應有的方式得到的。

另外,由於嫉妒得到道德家們的讚許,以至人們認為互相監視是完全正當的。當然,如果夫妻彼此絕對相愛,彼此毫無二心,那麼這是一件十分美滿的事。但是,即使不忠之心真的產生,那也不應當看成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認為兩性之間不能存在友誼,那麼就更不應該了。美好的生活不可能建立在恐懼、束縛和彼此幹涉自由之上。假如沒有以上因素,我們仍能保持忠誠,那固然不錯,但是,如果我們覺得保持忠誠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那麼若有偶然的失足,還是彼此應當諒解。毋庸置疑,即使具有肉體上的忠誠,而因相互間嫉妒所造成的婚姻不幸,也許往往比相互深信對方,最終存在著濃厚而持久的愛情的情況下所具有的不幸要大得多。

那些自恃道德高尚的人把父母對於孩子的責任看得極其微小,這是我不讚成的。在目前這種父母雙全的家庭製度下。隻要有了孩子,父母就有責任盡力保持和諧的婚姻關係,即使這需要極大的自製力。但是,我們所需要的自製並不隻是傳統道德家們所提倡的那種壓製不忠衝動時的自製,我們還必須控製嫉妒、暴躁、專橫等衝動。毫無疑問,父母之間的激烈爭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經錯亂的原因,因此,我們應當極力避免這種爭吵。同時,如果一方或雙方缺乏足夠的自製力,他們的衝突不能避免孩子受到影響,那麼這種婚姻還是解除為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種婚姻的解除並非一件壞事。的確,至少這比孩子在惡劣的家庭中聽到父母互相痛罵和指責,甚至看到他們大打出手要好得多。

我認為,那些提倡更大自由的開明之士所希望的事情不能一下子實現。同時,成年人,甚至青少年因為那些原有的嚴格的禁律而導致的被壓製的衝動,也不能得到隨意的發泄。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階段,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會像他們一樣在一種不良的環境中成長。健全的自由必須從小學習,否則,我們所得到的自由很可能隻是一種輕浮的、表麵上的自由:輕浮的衝動會導致肉體上的過度放縱,而精神卻依然處於束縛之中。這種所謂的自由不是具有完整個性的自由。從一開始就受到正確訓練的本能可以導致良好的行為,比起那些源於加爾文主義對於原罪信仰所形成的教育的行為,這些行為要好得多,可是,這種教育已經產生了惡劣影響,因而我們以後要消除這種影響是極其困難的。

心理分析學對於世界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它發現童年時期的束縛和恐嚇會產生這種惡劣影響,而徹底消除這一影響則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治療。這不僅適用於那些真正的精神病患者,而且也適用於大多數表麵正常的人。我深信,那些童年時代受到傳統教育熏陶的人,十分之九對於婚姻和性是不會具有高尚而健康的心態的。這種人不可能會具有我們所視之為最高尚的態度和行為,我們最多能使他們意識到他們所遭受過的危害,並說服他們不要再用那種他們曾身受其害的方式去摧殘他們的孩子。

我們主張的學說並不是一種放縱的學說,因為它所包含的自製並不在傳統說教之下。但是,使用自製的目的,與其說是限製自己的自由,不如說是不要幹涉他人的自由。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會比較容易去尊重他人的自由和人格。但是,對我們當中那些從小就認為有權以道德的名義約束他人行動的人,要讓他們放棄這種名正言順的迫害行為,無疑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那些從小受到比較自由的道德教育的人也是如此。美滿婚姻的本質是彼此對於人格的尊重,以及肉體和精神方麵極為深切親密的關係,這使得男女之間的真正愛情成為人類所有經曆中最美好的事情。和一切偉大而有價值的事情一樣,這種愛需要有它自己的道德,而且常常需要為了大的利益而犧牲小的利益,但是,這種犧牲應當是自願的,否則就會違反為愛情而犧牲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