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性和個人幸福

在這一章裏,我想總結一下以前各章關於性與性道德影響個人幸福這一問題所講過的話。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所要注意的既不是實際上的性生活時期,也不是實際上的性關係。性道德對於童年時期、青年時期、甚至老年時期的影響,根據情況不同而千差萬別。

傳統道德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一係列清規戒律強加於孩子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教育孩子,不要當著大人的麵去撫弄身體的某個部位。我們還常常教育孩子,在表達大小便的願望時須盡量小點聲,而且在解手時不要讓別人看見。身體的某些部位和生理行為是孩子們不易了解的,這使孩子們感到神秘,因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某些知識性的問題,如,孩子是從哪裏來的,隻能獨自默想,由於成年人的答複不是故意回避,就是純屬捏造。我認識的一些年輕人講,小的時候如果被人看到正在撫弄他們身體的某個部位,立即就會受到極為嚴厲的嗬斥:“我與其看你這樣,還不如看你死了的好。”我隻能不無遺憾地說,這對於孩子們以後生活的道德影響,並非總是像傳統道德家們所希望的那樣。恐嚇是人們慣用的手段。用喪失生育能力的話來嚇唬孩子也許並不普遍,但用患精神病的話來威嚇孩子卻被認為是非常得體的做法。的確,在紐約,不使孩子覺得他在從事一項危險的事情是違法的事,除非使孩子知道這件事的危險性。這種教育的結果是,許多孩子早在幼年時代就產生一種和性問題有關的深切的犯罪感和恐怖感。性和犯罪及恐怖結合得如此之緊密,以致部分或完全成了一種潛意識。但願我們能夠在那些自信不會受這類童話支配的人中間進行一次統計調查,了解一下他們是否敢於在打雷時也像其他時候一樣進行通奸。我相信,90%的人都會從內心裏認為,如果這時他們進行通奸,肯定會被雷電劈死。

性虐待狂和性受虐狂在一般情況下雖然並無異常,但在惡性發作的時候卻是和性犯罪感有關。性受虐待狂患者對他自己與性有關的過錯感受極深。性虐待狂患者認為女人都是妖婦。在往後的生活中表現出:童年時代那種過於嚴酷的道德說教產生多麼深切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那些和兒童教育有關的人,尤其是那些負責照看嬰幼兒的人逐漸變得開通起來。但是不幸的是,法庭尚無開通的跡象。

在兒童時期和青年時期這兩個人生階段中,惡作劇、頑皮和違反禁令是自然的、本能的、用不著大驚小怪的現象。除非這些現象過於嚴重。可是成年人對於那種違反性禁令的行為,總是采取一種完全不同於違反其他規定時所采取的態度。於是,孩子們覺得違反性禁令的行為屬於一個截然不同的範疇。如果孩子從食品櫃中偷了水果,你也許會感到氣惱,也許會大聲斥責他,但是你不會感到道德上的恐怖,而且也不會使孩子感到他犯了無法彌補的罪過。在另一方麵,如果你是一個保守的人,而且你發現孩子在手淫,你就會發出他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這聲音會使孩子產生巨大的恐怖感,而且這恐怖感還會不斷加劇,因為孩子很可能會發現,他無法免除這種引起你嗬斥的行為。你那誠摯的樣子給孩子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毫不懷疑手淫和你描述的一樣可怕。盡管如此,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手淫。他的病根就這樣種下了,並且也許會伴隨他一生。從他幼年時起,他就把自己看成一個罪人。很快他就能學會秘密犯罪的方法,並感到這能使他聊以自慰,因為沒有人會知道他的罪孽。由於極為苦惱,他就尋找機會,去懲罰那些對這類罪孽隱瞞得不如他巧妙的人;由於兒時養成了騙人的習慣,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會肆無忌憚地行騙。於是,雖然他的父母企圖使他成為一個純潔的人,卻由於方法不當,使孩子反而成了一個有著病態性格的偽君子和迫害狂。

孩子應當是活潑、愉快和純真的。在孩子的生活中,內疚、羞恥和恐怖不應當占有主導地位。他們不應當為自己的衝動感到恐懼;他們不應當對探索自然的危險有畏縮之心;他們不應當把他們的本能生活隱藏在黑暗之中;他們不應當把他們所不能自製的衝動埋葬在無意識的深處。假如要讓他們成長為正直的男女,在知識方麵是真摯誠實的,在社會方麵是無私無畏的,在行動方麵是富有能力的,在思想方麵是寬容豁達的,那麼,我們必須從小就訓導他們,使這些結果成為可能。我們一直把教育想像得和訓練熊跳舞一樣。我們大家都知道,會跳舞的熊是如何訓練出來的。人們把熊放在火熱的地上,使它們不得不跳舞。如果它們靜止不動,它們的腳掌就會被燙壞。與此同時,人們還對這些熊播放音樂。一段時間的重複之後,即使沒有火熱的土地,但隻要有音樂,它們就會跳舞。孩子情況也是大致相同。當孩子意識到他的性器官時,大人就斥責他。以後,這種意識出現總是使他想到大人的斥責。結果,健康進入幸福的性生活的可能就全部被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