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是動蕩不安、風雲萬變的世紀,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世紀,也是各種哲學思潮和文藝思潮最為活躍的世紀。在這種社會曆史環境中,法國的戲劇家們無視亞裏斯多德戲劇傳統和舊的典範與權威,開創了許多新的戲劇流派和表現形式,其影響波及歐洲甚至更遠的國度,從而奠定了戲劇現代化革新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戲劇狀況基本上是19世紀後半期的延續。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非凡時期,藝術家們深信自己生活在一個新紀元的開端,他們像探索宇宙奧秘一樣探索著戲劇藝術這片天地,開拓出前所未有的新的表現形式。這種富有活力的獨創性的繁榮局麵,在法國戲劇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例如,曾興旺盛行的法國自然主義在文壇上走向衰弱時,戲劇革新家、導演安德烈·安托萬創立起他的自由劇院,致力於把左拉的自然主義理論付諸實現於戲劇舞台。他努力追求舞台布景和細節的真實性,在表演上追求自然與生活化,以求真實地表現客觀的物質世界。這種全麵模仿的布景幻覺和自然主義的演劇方法,雖然遭到一批年輕的未來美學革新者的衝擊,但安托萬的一係列戲劇改革活動不僅震動了法國,而且還引得許多國家的戲劇家紛紛仿效,一批以追求藝術創新、反對搞商業化演出的實驗性劇院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最為著名的有柏林的自由劇院,英國的獨立劇院,莫斯科的藝術劇院等。

從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這20年時間裏,對法國戲劇表導演藝術影響最大的要數科波和他的老鴿籠劇院。讓演員靠近觀眾,用空曠簡潔的舞台自由地創造虛構的藝術,恢複舞台真正的崇高和單純,這是雅格·科波建立老鴿籠劇院的初衷。他大膽地進行舞台建築上的革新,使之更適用於他所主張的與觀眾建立起直接關係的表演藝術。老鴿籠劇院的出現,引起巴黎乃至歐洲觀眾與戲劇家們的關注。老鴿籠劇院的優秀演員查爾斯·杜蘭和路易·茹維先後脫穎而出,成為出色導演。杜蘭突出音樂和燈光的作用,以此來表現戲劇的詩情畫意。茹維則在擔任香榭麗舍喜劇院院長期間,大力搬演當代優秀的、具有特色的劇目,他忠實地再現了法國青年劇作家季洛杜的戲劇,熱誠地向觀眾介紹這位後來名垂法國劇壇的新人新作。

加斯彤·巴蒂因導演《大型牧歌》而一舉成名,他以巧妙的燈光布景向法蘭西觀眾介紹德國的表現主義戲劇。來自日內瓦的著名演員兼導演喬治·皮托耶夫則以其簡練完整的風格,充分表現了他在改編、翻譯、舞美設計,以及導演、表演方麵的才華。1926年7月,以上這四位誌同道合者建立起“卡特爾”聯盟,共同致力於使法國戲劇年輕化的工作,他們與商業戲劇展開了激烈競爭,其影響極其深遠。

才華橫溢的保爾·克洛岱爾、讓·季洛杜和讓·阿努伊,皆為二戰前法國傑出的劇作家,他們以嫻熟的編劇技巧,真正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曾到中國擔任駐華大使的克洛岱爾的戲劇洋溢著深沉的宗教情感和詩人的靈秀。季洛杜則以讚賞的態度來表現他筆下那些年輕的男女主人公對自我的絕對追求。而阿努伊的戲劇美學認為,苦難能夠使人閃耀著一種悲壯而又傲岸的美,這種美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產生出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他的代表作《安提戈涅》被譽為與薩特的《蒼蠅》、加繆的《卡裏古拉》並立的法國現代三大傑作之一。

喜劇,在這段時期裏,也發展非常迅速。這是因為巴黎觀眾在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劇場成為人們暫時擺脫陰影、忘卻痛苦的地方,人們湧到劇院裏,渴望觀看輕鬆愉快的戲劇表演,這使喜劇倍受歡迎。其中深受觀眾寵愛的劇作家有薩查·吉特理、儒勒·羅曼和馬塞爾·帕尼奧爾。

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產生出的一種反叛傳統價值觀念和傳統藝術觀念的文藝思潮,其聲勢之大、影響之廣,超越了法國國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涉及文藝所有領域的重要流派。超現實主義在戲劇方麵的影響雖不及它在詩歌和繪畫領域那麼大,但其表現形式卻大大啟發了後來興起的荒誕派戲劇,讓·科克托及其劇作成為這一流派的最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