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裏,拿破侖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對拿破侖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侖失勢後,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 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侖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侖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後,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侖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
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占地麵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 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製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麵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麵像來到法國經曆了一段曲折的曆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唯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展有《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裏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建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1800年向公眾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約有7 000餘件。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的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意大利獲勝後,劫獲了許多意大利的古代藝術品,將之運回法國充實盧浮宮。後來,法國又從各方麵不斷豐富裏麵的收藏品。
雕塑在該館內占有主導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銅、象牙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讚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盡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
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著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裏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現在,勝利女神每天都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她半裸著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