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桃色·黨爭(5)(2 / 3)

[18]陳植《園治注譯序》,《園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第5頁。

[19]阮大铖《治敘》,《園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第32頁。

[20]吳梅村《冒辟疆五十壽序》,《吳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頁。

[21]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30頁。

[22]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73~74頁。

[23]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74頁。

[24]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第274頁。

[25]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華書局,1974,第7938頁。

[26]吳梅村《冒辟疆五十壽序》,《吳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頁。

[27]朱希祖《書劉刻貴池本留都防亂揭姓氏後》,《明季史料題跋》,中華書局,1961,第22頁。

[28]侯方域《李姬傳》,《壯悔堂集》,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130頁。

[29]吳梅村《冒辟疆五十壽序》,《吳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頁。

[30]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68頁。

[31]溫睿臨《南疆逸史》,中華書局,1959,第265頁。

[32]黃宗羲《思舊錄》,《黃宗羲全集》第一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365頁。

[33]朱希祖《書劉刻貴池本留都防亂揭姓氏後》,《明季史料題跋》,中華書局,1961,第22頁。

[34]吳應箕《與友人論留都防亂公揭書》,《樓山堂集》,第十五卷,書,中華書局,1985,第176頁。

[35]朱希祖《書劉刻貴池本留都防亂揭姓氏後》,《明季史料題跋》,中華書局,1961,第22頁。

[36]吳應箕《與友人論留都防亂公揭書》,《樓山堂集》,第十五卷,書,中華書局,1985,第176頁。

[37]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華書局,1974,第7938頁。

[38]徐鼒《小腆紀年附考》,中華書局,2006,第250頁。

[39]顧誠《南明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第70頁。

[40]邢昉《哭吳次尾》,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明遺民卷,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第26頁。

[4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曆代日記叢鈔》,第八冊,學苑出版社,2005,第335頁。

[42]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23頁。

[43]張廷玉等:《明史》卷四十七,誌第二十三,禮一,中華書局,1974,第1225頁。

[44]歐陽予倩《桃花扇》(話劇),第一幕第一場,《歐陽予倩全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第343頁。

[45]張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九,誌第四十五,選舉一,中華書局,1974,第1678頁。

[46]張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九,誌第四十五,選舉一,中華書局,1974,第1681頁。

[47]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24頁。

[48]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25頁。

[49]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7頁。

[50]李清《自序》,《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3頁。

[51]沈眉史《夏公彝仲傳》,《夏完淳集箋校》,附錄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529頁。

[52]王鴻緒《明史稿》,《夏內史集》,附錄,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八年(1939),第83頁。

[53]夏完淳《續幸存錄自序》,《夏完淳集箋校》,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422頁。

[54]李清《自序》,《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3~4頁。

[55]夏允彝《幸存錄》,《明季稗史初編》,上海書店,1988,第292~293頁。

[56]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94頁。

[57]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94頁。

[58]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95頁。

[59]計六奇《明季南略·馬士英特舉阮大铖》,中華書局,2008,第41~43頁。

[60]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102頁。

[61]徐鼒《小腆紀年附考》,中華書局,2006,第255頁。計六奇《明季南略》,中華書局,2008,第44頁。

[62]李清《三垣筆記》,中華書局,1997,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