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聯唱是在一段演唱作品中,由兩個以上的說唱曲種雜揉在一起形成的一種說唱形式。
不僅曲藝有聯唱的形式,歌曲、戲曲等都有這種聯唱形式。我國元代的元曲、雜劇等,也都是由不同的曲調、詞牌等串結成體。許多戲曲劇種的音樂,其實也都是各種不同曲牌、調式和板式的集合體。因此這聯唱形式的運用,也應是順理成章的事。
曲藝聯唱可以由一個人、幾個人或一個群體演唱。可根據曲種、演唱內容或演員條件等采取或坐、或站、或邊唱邊舞等表演形式。它可以打破原來曲種口味單一的界限,創造出一種清新別致的說唱效果。
有緣千裏來相會(曲藝聯唱)
人物 母、女:琴書、大鼓演員
師:琴師
合唱 (唱)[淮北琴書]
花枝招展相山妹兒,
剪一片白雲當短裙兒。
搽胭脂,抹嘴唇兒,
穿了個小褂兒露肚臍兒。
母(唱)[淮北琴書]
我說死妮子兒,你淘什麼神兒?
嘴咧得咋像是一口吞了個蜜罐子兒?
女(唱)[淮北琴書]
娘!有道是“有緣千裏來相會”,
今天俺要接客人兒。
母(白)你聽你說的多難聽?那不能叫“接客”!
女那叫啥?
母叫“迎客”。
女那不一樣嗎?
母那咋能一樣呢?咱安徽有個“迎客鬆”,那咋不叫個“接客鬆”?
女她還怪會抬杠來。
母(唱)[墜子]
我問你,客人來了啥招待?
女(唱)香茶美酒待客人兒。
母(唱)客人要走送什麼禮?
女(唱)含情相送十八“裏”。
母(白)啊!梁山伯祝英台啊?
(唱)我問你,招待客人用什麼茶?
女(唱)回龍泉泡臨渙茶。
母(夾白)什麼酒?
女(唱)香濃綿軟口子酒。
母(夾白)上什麼菜?
女(唱)開著小車上“新蔡”。
母(白)我的娘哎!這個死妮子,差點兒沒把我閃死。
女娘,你怎麼啦?
母怎麼啦?那“新蔡”是個地名,那能“吃”嗎?
女不能吃能看呀。
母有什麼看?
女(唱)[墜子]
新蔡有個“老龍脊”,
張果老修仙成了神兒。
母(白)別唱啦!
女娘,俺剛唱到勁頭兒上,你怎麼不讓俺唱啦?
母(白)要講古嗎?那你得聽我的!
女娘要講什麼古啊?
母今天我給你換換新詞兒!(命令)快把我的家夥給我拿上來!(上大鼓)今天我給恁換換口味兒。(敲鼓)
女你這是要幹啥呀?
母你不是要聽“鼓”嗎?今天我給你唱“大鼓”!
女唱大鼓啊?
母(唱)[淮北大鼓]
淮北寶地藏虎龍,
早有那宋都、銍城古文明。
隋運河裏官船渡,
十八裏不見天迎過乾隆。
淮海大戰滄桑變,
“小上海”建在了大煤城。
中部崛起率先動,
科技引領再飛騰。
鳳凰落來梧桐樹,
梧桐引來金鳳鳴……
女(唱)別唱了!
母咋不讓唱了?
女娘,客人早都等急了。
母客人在哪兒呢?
女不在那坐著來嗎?
母哪來?
女(指琴師)你看,這不是嗎?(女對師)快叫媽!
母(親切地)媽媽——!
女哎——錯了!錯了!是他叫你媽。
母我覺著不對勁呢。(對眾)我這老嶽母頭一回見姑爺,太激動了!
女(對師)快叫媽!
母(催促)快叫!
師(羞澀地)媽——
母(甜蜜地)哎——!哈哈哈哈哈哈……我說相山啦!
女哎!
母快快拿鮮花來。我要給客人獻花!
女是嘍!(遞給母一束鮮花)
母(莊重地)相山起舞!放開您那甜美的歌喉,為遠方的客人獻上一
首最動聽的淮北“迎賓曲”!
女是來!
合(唱)[淮北琴書]
相山迎客披金輝,